奶奶不会这样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_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修好房子后,婆婆就搬了过来,帮我们照顾女儿小米粒。我能感受到婆婆对孙女的爱,但总能发现很多问题。
  我们家房间较多,我想让小米粒单独睡宝宝房,婆婆却觉得孩子太小,晚上独自睡,盖不好被子容易着凉。
  小米粒喜欢晚上折腾,常常11点多还不睡觉,婆婆却一边任由她开着灯玩,一边大声责怪她是个“夜猫子”。而对于小米粒偶尔尿裤子,婆婆就总是吓唬她:“你今天要是再尿裤子,我就告诉老师,让老师好好教训你!”对于婆婆这些行为,我委婉地说过很多次,但没什么效果,有时不免想:“还不如我辞职带娃省心呢!”
  前不久,老家出了点事,需要婆婆回去处理。虽然我和老公要轮流请假接送小米粒,我却暗暗高兴。
  婆婆走后,我立刻宣布:“这段时间,我要把小米粒的坏习惯都改了!”说着,我掰着指头数起来:“第一,她能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她自己做;第二,决不允许她再任性;第三……”看我没完沒了,老公摆摆手说:“等你坚持下来再说吧!”
  事情的确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第一次送孩子我就遇到了问题。
  早上,我帮小米粒穿衣洗漱,她却磨磨蹭蹭不肯配合。吃早餐时,她拿着勺子乱搅,居然把粥洒了一身。我正欲发火,老公摆摆手说:“你等会儿再收拾,先给她盛一碗,让她接着吃嘛!”我一听急了:“不用你洗衣服,你就会说漂亮话!”话一说完,我才意识到这向来是婆婆的台词,而属于我的台词竟然被老公说了。
  接下来的几天,小米粒状况百出,更让我头痛。比如,她晚上10点还闹着要吃零食,无论我怎么哄都不肯独自睡觉,早上起床磨蹭半个小时还不肯刷牙,被水呛了一下、咳嗽两声就说感冒了不想上学……我各种招数用尽,却根本不管用。
  有一天,当我为小米粒铺床时,小米粒盯着我,眼里满是泪花。我问她怎么了,她嗫嚅了一会儿说:“妈妈,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听话,不爱我了?”我惊讶地问她怎么有这种想法,她的泪珠终于滚下来:“你不喂我吃饭,不给我穿衣服,还要把我丢在房间里睡觉……奶奶都不会这样!”我鼻子一酸,连忙抱住小米粒:“妈妈不是这样的啊,妈妈只是希望你更坚强更独立!”
  那晚,我搂着小米粒安慰了好久,又给她读了七八本绘本,她才在我的臂弯里渐渐睡去。老公问:“还要不要把女儿送回她的房间?”我亲了亲小米粒的脸颊说:“算了。孩子觉得不被爱,再独立又有什么用?奶奶回来之前,孩子还是跟我们一起睡吧!”顿了一顿,我又问:“她奶奶什么时候回来?”
  老公一笑:“怎么,想我妈啦?”我朝他做了个鬼脸。可是,我真的希望婆婆能早点回来。
  这一次,我不会再把小米粒甩给她,而是会把自己的想法开诚布公地与她谈一谈。
  我的规矩加上婆婆的耐心,一定会给小米粒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摘自《家庭百事通》2018年第7期 图/怜南)
其他文献
我在《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里写过一段话:其实每一个人都想出类拔萃。我们想成为极少数的人,那怎样成为极少数的人呢?如果我们坚持三年,说话像极少数的人,做事像极少数的人,做选择也像极少数的人,那么我们其实就是极少数的人。我们可能要经过漫长的积累才能做到这件事,所以我会在那些极少数的人里挑一个和我的人生道路最相似的作为我的榜样。  多年来,我挑选的榜样都是同一个人,她叫梁凤仪。梁凤仪是香港商界的一位女性
期刊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从事着什么工作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或许会在未来的几年、十几年内完全改变?  十几年前,我们会去追求稳定的职位。而现在,稳定性正在不断遭到质疑:职业经理人空降越来越频繁,企业倾向于招聘新人,员工不再谈忠诚、安定,一两年跳槽的比比皆是。而在不远的将来,也许连职位本身都会成为过去。  彼得·德鲁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写道:越来越多的公司跟承包商和临时人员合作,合资企业的数目增
期刊
请不要认为年轻人起不了床是懒惰的表现,也不要认为孩子在遇到使他们兴奋的事情时会自动早起。  孩子赖床往往是在心理上不敢面对眼前的一天,来自父母的压力、来自老师的压力、来自功课的压力、来自同学的压力都有可能是他们的困扰。  正因为如此,当白天没有压力时,他们早上就比较容易起床。而那些爱赖床的孩子晚上往往特别兴奋,不愿意早早地睡觉。早上脾气不好,有所谓“起床气”的人,放学之后多半情绪很好。甚至只要他们
期刊
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比较大的企业里,当人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婚姻家庭情况就成为定夺其责任感强弱、稳定性高低直至升职快慢的重要指标。所以在500强的企业里,办公室闹出桃色新闻,婚后多年无子兼感情生活混乱,结婚离婚再结婚……诸如此类的戏码一旦上演,就基本等于毁灭了一个人升迁的可能性。  职场女性的事业发展大概有两个关键期:一是30岁之前,若表现好的话,升职能比男性快不少;二
期刊
单位卫生间的门是那种里外可以开关的老式弹簧门,木板制的,很密闭。由于进出门时,大多数人习惯推门而入(出),不小心常会被同时进出的人推门碰撞到身体。磕磕碰碰,虽然一般不是很严重,但彼此要道歉赔礼,十分尴尬。  那次由于内急,我急匆匆地赶到卫生间,刚想推门而入,里面的一位仁兄正巧推门出来。我的脸被重重地撞个正着,不仅眼镜掉到地上,鼻子也被撞得生疼,眼泪跟着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摸索着从地面拾起眼镜,
期刊
美国警察上岗时有点凶,但这可以理解。其实美国警察和大部分美国人一样,平时很和气,也很会肉麻。  美国人之间真的很肉麻。让人肉麻的事,你一到美国、一下飞机就会碰到,必须尽快适应。  生人见面,眼睛一对上,人家就会给你一个肉麻的笑容,向你喊“Hi”,问你今天过得好不好。特别是收银员,会做出惊喜的表情对你说“你好啊!今天怎么样?过得好吗”,有时还会说“我喜欢你的头发”。最初我会拼命地想,我们是不是在哪儿
期刊
明黄的灯光下,少女与长者对坐手谈,轻拈黑白棋子,以鹤的姿态优雅地飞落。这是女儿参与拍摄的电视短片中的镜头,看到这唯美的画面,我不由得感叹道:女孩子下棋是很美的事!  那年女儿上初一,已有七年的棋龄。她每周六去棋院上课,我全程接送,风雨无阻。棋院门前有棵老梨树,花开时一树梨花白。我会特意早到,站在树下聆听落子声。落子声清越入耳,如风敲寒竹,如雨拍蕉叶,那感觉很美妙。  有一天,我接女儿时碰到一个熟人
期刊
“不可以,这里是公共场所。”斋月临近尾声,兼职的Amin在德黑兰的一间旅馆里对我说。为了让我认识到这件事情不容商榷,他紧盯着我的眼睛。之前我问的是:“我能在这里摘头巾吗?”  伊朗旅游攻略对女性提出善意的警告:在公共场所,9岁以上的女性必须用头巾包裹住头发,上衣衣摆过臀,下装盖过脚踝。  电视、报纸和杂志上出现的女性形象也一样。  在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有一类特殊的警察,他们专门制止
期刊
夏季的牛津挤满了一波波的“游学生”,从欧洲到亚洲、从七八岁到十来岁的都有。他们穿着统一的外套,背着统一的大书包,出没在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  孩子们的书包上都标记着他们的英文名,在临时性的小团体里方便老师、领队和学生互相快速熟悉起来。  一个不超过十岁的小男孩叫“Hugh(休)”,和他差不多大的一个小女孩叫“Nancy(南希)”。我觉得这两个名字有点奇怪,但说不上来为什么。待走出几十步以后,我忽然
期刊
数年前的初秋,我第一次在车窗内望见被夕阳笼罩的东寺五重塔,望见水草丰茂的鸭川,心里很激动:“啊,就是这里。”如今,虽已对此地习以为常,但从外地回来时,见到东寺和鸭川,我还是会有一种安心的感觉:“我回来了。”不过,旅人的身份与视角无法改变,因此我能写的仍只是客居者的日常。  我在这里搬过三次家,如今住在银阁寺前,附近有条小路,曰鹿之谷通。我常被问:“真有鹿?”真有,据说平安时代比叡山的僧人元珍在此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