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作为对学生实施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它对职高生的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有着重要作用。重视职高音乐教育,培育学生美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唤醒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是目前职高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职高音乐教育 美的心灵 作用
在职高音乐教育中,部分教师存在对音乐教育的错误理解,简单地将音乐教学理解为教学生唱歌,正是由于这种狭隘的理解,使得职高音乐教育总是滞留在一个较低水平徘徊不前。音乐与职高其他学科相比,其教育功能之强大是无可比拟的,它有别于其他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它将理性说教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能够更加容易、更加深刻地将学生带到某种精神状态或者某种情绪上。因此,重视职高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用音乐激起学生对美的热爱,用音乐唤醒他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是目前职高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1]。本文从职高音乐课程的教育意义入手,对如何运用职高音乐教育培育学生美好心灵进行了全面探析。
一、职高音乐课程的教育意义解析
职业高中注重技术性和职业性的相互融合,因此,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相较,职高音乐更注重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践行能力。然而,在当前职高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上课不够重视,片面认为音乐课程只是学习几首新歌,学会一门乐器,这一观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甚至降低了教学质量。那么,职高音乐课程的教育意义究竟体现在哪里呢?笔者剖析如下。
1.音乐是人类世界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如果将人类的心灵世界比喻为一面镜子,那么音乐就是一幅富含多种形态的天然图画。无论是挺拔秀丽的高山,还是缓缓流淌的泉溪,全部都通过这面镜子反映出来。因此,音乐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在中国,音乐修养自古以来就是评价人格健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周礼·保氏》中写道:“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由此可见,音乐关乎学生的人格发展,强化职高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音乐用旋律净化人的心灵,使其能够以敏锐的触觉感受生命和生活的细微,人与音乐融合得越多,越能够感知生命的意义。因此,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性思维,使他们的人格更高尚,灵魂更纯净。
二、重视职高音乐教育,培育学生美的心灵
1.用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陶冶学生情操。音乐可以使人更加高尚,使人的心灵更加纯洁,这是因为音乐本身具有强烈的艺术审美特征,而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技能、音乐知识的传授,改造学生的审美取向,使他们的情感、思想、心灵受到洗涤的。爱美是人之常情,而懂美则是一种理性认知,通过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让学生爱美、懂美,学会将对美的热爱与追求纳入日常行为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是利用音乐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所在。如在欣赏“西厢记”之“长亭送别”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声、电、光组合的审美意境,让他们通过视听冲击感受元曲对他们心灵的震撼。还可以鼓励学生大声朗诵诗词,并设计若干问题:曲中都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不同特征?它所表达出来的艺术效果怎样?“夕阳古道无人人语”描绘的是怎样的动人画卷?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聆听,用心感悟,在一字一句、一词一曲中感受到“长亭送别”那深沉醇厚的美感,那真挚的情感流露,如一幅淡雅的中国山水,如一支拨乱心弦的动人离歌……音乐之美就这样无声地在学生心里缓缓流淌。
2.用音乐经典的旋律塑造学生高尚心灵。音乐中那些经典的旋律无疑对学生心灵有极大影响,音乐本身具备的强大的德育功能无法让人忽视。一首好歌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如同一首激情澎湃的革命歌曲,就能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一样,塑造学生高尚心灵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音乐经典旋律的影响。如讲到爵士乐时,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蓝色狂想曲”,学生对这首曲子的旋律很熟悉,但对音乐蕴含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并不了解,这时可以通过经典旋律的回放,让学生在欣赏洛杉矶奥运会百台钢琴共同演奏“蓝色狂想曲”盛大场面的同时思考:为什么要选这首曲子作为奥运会开场曲?它的价值与意义表现在哪里?然后介绍爵士乐引入中国的历史,并播放“和平饭店”影片中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舞厅中用爵士音乐为背景的片段,让学生谈谈看法;还可以通过播放中国好声音中“爵士女孩”王韵壹的现场表演,让学生感受现代中国对爵士乐的热爱和吸纳。通过爵士乐在美国、在中国不同场合不同背景出现的经典旋律,学生学会了如何理性地对待音乐,如何用审视的眼光认识音乐。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中,他们学会了面对多元文化应该如何包容与接纳。
音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和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发现美和认识美,学会如何于平凡之中创造美[2]。它使学生的情感更加和谐完美,使他们在音乐的感染与熏陶下更加自信、积极。音乐教育赋予了职高学生美的心灵,并让他们在心灵的指引下不断走向快乐,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范巧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之美育探索[J].歌海,2009(5):104-105.
[2]裴红胜.论高职高专的音乐审美教育[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72-73.
关键词: 职高音乐教育 美的心灵 作用
在职高音乐教育中,部分教师存在对音乐教育的错误理解,简单地将音乐教学理解为教学生唱歌,正是由于这种狭隘的理解,使得职高音乐教育总是滞留在一个较低水平徘徊不前。音乐与职高其他学科相比,其教育功能之强大是无可比拟的,它有别于其他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它将理性说教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能够更加容易、更加深刻地将学生带到某种精神状态或者某种情绪上。因此,重视职高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用音乐激起学生对美的热爱,用音乐唤醒他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是目前职高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1]。本文从职高音乐课程的教育意义入手,对如何运用职高音乐教育培育学生美好心灵进行了全面探析。
一、职高音乐课程的教育意义解析
职业高中注重技术性和职业性的相互融合,因此,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相较,职高音乐更注重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践行能力。然而,在当前职高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上课不够重视,片面认为音乐课程只是学习几首新歌,学会一门乐器,这一观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甚至降低了教学质量。那么,职高音乐课程的教育意义究竟体现在哪里呢?笔者剖析如下。
1.音乐是人类世界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如果将人类的心灵世界比喻为一面镜子,那么音乐就是一幅富含多种形态的天然图画。无论是挺拔秀丽的高山,还是缓缓流淌的泉溪,全部都通过这面镜子反映出来。因此,音乐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在中国,音乐修养自古以来就是评价人格健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周礼·保氏》中写道:“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由此可见,音乐关乎学生的人格发展,强化职高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音乐用旋律净化人的心灵,使其能够以敏锐的触觉感受生命和生活的细微,人与音乐融合得越多,越能够感知生命的意义。因此,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性思维,使他们的人格更高尚,灵魂更纯净。
二、重视职高音乐教育,培育学生美的心灵
1.用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陶冶学生情操。音乐可以使人更加高尚,使人的心灵更加纯洁,这是因为音乐本身具有强烈的艺术审美特征,而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技能、音乐知识的传授,改造学生的审美取向,使他们的情感、思想、心灵受到洗涤的。爱美是人之常情,而懂美则是一种理性认知,通过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让学生爱美、懂美,学会将对美的热爱与追求纳入日常行为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是利用音乐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所在。如在欣赏“西厢记”之“长亭送别”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声、电、光组合的审美意境,让他们通过视听冲击感受元曲对他们心灵的震撼。还可以鼓励学生大声朗诵诗词,并设计若干问题:曲中都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不同特征?它所表达出来的艺术效果怎样?“夕阳古道无人人语”描绘的是怎样的动人画卷?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聆听,用心感悟,在一字一句、一词一曲中感受到“长亭送别”那深沉醇厚的美感,那真挚的情感流露,如一幅淡雅的中国山水,如一支拨乱心弦的动人离歌……音乐之美就这样无声地在学生心里缓缓流淌。
2.用音乐经典的旋律塑造学生高尚心灵。音乐中那些经典的旋律无疑对学生心灵有极大影响,音乐本身具备的强大的德育功能无法让人忽视。一首好歌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如同一首激情澎湃的革命歌曲,就能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一样,塑造学生高尚心灵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音乐经典旋律的影响。如讲到爵士乐时,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蓝色狂想曲”,学生对这首曲子的旋律很熟悉,但对音乐蕴含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并不了解,这时可以通过经典旋律的回放,让学生在欣赏洛杉矶奥运会百台钢琴共同演奏“蓝色狂想曲”盛大场面的同时思考:为什么要选这首曲子作为奥运会开场曲?它的价值与意义表现在哪里?然后介绍爵士乐引入中国的历史,并播放“和平饭店”影片中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舞厅中用爵士音乐为背景的片段,让学生谈谈看法;还可以通过播放中国好声音中“爵士女孩”王韵壹的现场表演,让学生感受现代中国对爵士乐的热爱和吸纳。通过爵士乐在美国、在中国不同场合不同背景出现的经典旋律,学生学会了如何理性地对待音乐,如何用审视的眼光认识音乐。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中,他们学会了面对多元文化应该如何包容与接纳。
音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和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发现美和认识美,学会如何于平凡之中创造美[2]。它使学生的情感更加和谐完美,使他们在音乐的感染与熏陶下更加自信、积极。音乐教育赋予了职高学生美的心灵,并让他们在心灵的指引下不断走向快乐,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范巧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之美育探索[J].歌海,2009(5):104-105.
[2]裴红胜.论高职高专的音乐审美教育[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