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面对中职学生这样一个群体,语文更应该承载起弘扬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
  关键词:人文精神 中职学生 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独立的欲望、叛逆的性格、自以为是却又自卑的心态。这种心理现象与心理冲突,造成埃里克森所谓的青少年期的自我认同危机。尤其中职学生面临一定的心理和社会压力,一方面有着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又会感到自卑和没有前途;他们想独立不受管教,却又不得不依赖父母及成人的帮助与支持。这一时期的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当心理有许多的困惑和不满的情绪时,他们希望解决这些困扰,却不愿接受父母、师长及成人的指点,同时也有很多学生碍于面子不会向同伴倾诉,对外部干涉的抗拒比较明显,宁愿自己一个人积压在心里。所以,对这一时期的中职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尤为重要。通过人文教育,正确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促进健康成长。
  人文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而语文教材,尤其是其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扬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达作者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语文教学因其具有的人文性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追求其内隐的对精神和人格素质的深层文化本质,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人、情、事、理,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负载着丰富多采的文化:人伦亲疏、人情意蕴、人世沧桑、人生阅历……人类几千年璀灿的文化在语文书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文以载道,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在語文学习过程中,只有理解了这些人文内涵,才能更好地感悟到语言的表现力,更好地用语言表情达意。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往往是能折射出作家人格的魅力。没有人文的翅膀,创造的鸟儿无法自由飞翔。一个缺乏人文底蕴的作家不可能写出伟大优秀的作品;同样,一个缺乏人文底蕴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和创造肯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文精神是改造社会和我们人类自身的有力武器。它是引领我们人类前进的光辉旗帜,是照亮我们漫漫前途的耀眼明灯!
  学习《季氏将伐颛臾》,我们读懂了孔子对礼崩乐坏的痛心、对人心不古的愤慨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的忧患。学习《寡人之于国也》,我们陶醉于孟子雄辩的力量、仁政的理想和以民为本的先进思想。学习《劝学》,我们折服于荀子对人性挖掘的深刻、强调终身学习的超前意识,以及其优美壮丽的文字、激荡澎湃的行文气势。学习《逍遥游》,我们惊叹于庄子超乎寻常的独立人格和至真至善的人生境界。在《鸿门宴》里,我们发现了项羽的领袖人格的缺陷,中国传统政治的流氓特色;在《荷花淀》里,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情爱表达的隐讳、民族大义的高昂;在《陈情表》中,我们感动于孝道的真挚、深沉和执着;在《我很重要》中,我们我们领悟到个体生命的价值诉求和个人人格尊重的追求与渴望。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说人文精神是歌,语文就是优美的主旋律;如果人文精神是图画,语文就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画;如果说人文精神是诗,语文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如果人文精神是水,语文就是那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长江黄河。
  语文,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最好载体。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呢
  首先是注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听、说、读、写之外,再加上一个“悟”。平时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训练,包括写作训练主要是作为语文的工具性的一面,是必须加强的,因为人文精神的教育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思想教育,虽然语文教学中有任务进行德育渗透,但人文文化的培养要有渲染、有气氛、是心与心的交流,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悟”的能力。领悟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中文学艺术手法特色。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广泛的阅读、积累,自然会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文化的培养也就有了丰饶的土壤。特别是近年来提倡的自主式阅读,以满足情感的需要,而进行的开放、独立、放松、惬意的阅读,只要不是不健康的书籍。只有让学生沉浸其中,他才能享受读书乐趣,感受到人文文化的熏陶。“强调让青少年儿童认识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他们正确地理解和任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培养他们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基点之一,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一次重要使命”。可见人文精神的渗透必须有较强语文基本功培养,从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目标。
  其次强调阅读感悟,挖掘人文底蕴
  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培养美好的情操。比如像教材中一些古典诗歌,积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丰富的意象美、情感美和难以超越的语言美。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这些最能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品读,进行情的熏陶,理的启迪。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不断吸取传统民族文化精髓,感受时代改革的惊涛骇浪和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有可能在一个较高的视点上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最终确立自我。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思想教育方面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没有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学,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其实际是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教学观。毫无疑问,它是应该被抛弃的。但语文德育渗透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又要不留痕迹地实施德育。只有充分把握好度,充分把握好艺术性,人文性教学的目的才能完成。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完美的人格。
  总之,渗透语文课的人文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用心挖掘教材美的情感、深的哲思,并注意用自己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影响学生,熏陶学生,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定能达到呼唤学生人文情怀的目的,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文素养的现代人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探索、掌握、应用知识的过程中都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童年时这些深刻的体验都将伴随他们终身,甚至影响到一生。  关键词:数学 评价 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总希望把自己的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惟恐有什么未曾提及,于是不管学生愿意与否,接受与否,一股脑儿拼命传授给学生,但其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于是,经过反思,我联想到一句话:人
期刊
摘 要:不得法的教育,会使学生厌烦,而良好的教育,使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兴趣 关爱 严厉 身教 尊重 培植 激励    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园丁;学校,就是孩子的第二课堂,教师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园丁,为人师表者,都希望能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形象。不得法的教育,会使学生厌烦,而良好的教育,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主体角色,合理的导入无疑是一把金钥匙。导入方法需合理多样,切合课文需要,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进入课文学习。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呢?我认为根据课文的不同可以适当地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对学生适当激趣、激情、激思,可以使教师四两拨千斤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对语文的学习。  【关键词】课堂导入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是被大家关注最多的学科,而语文的课
期刊
2009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人与社会》栏目播放了这样一段节目:2月18号,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宏自然风景区内,60多头野象由于受到个别旅客的不文明骚扰而野性大发,将一百多名旅客围困在高架桥上进退不得。接警后,县公安局长陶双寿率民警火速赶往现场。在对峙两个多小时仍无法驱散野象后,有着39年同野象打交道的陶局长决定立刻征用附近商店的甘蔗和菠萝,冒险同野象进行近距离的接触,用友好沟
期刊
摘 要:一次成功的班会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對后进生自我效能的培养自然是功不可没。  关键词:课程 教育 魅力    执教以来,我一直被学校委以班主任一职,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了:班主任与一般科任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了教好自己的某一学科担任“教师”这一角色之外,还扮演着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
期刊
在幾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难度比其它学科来得更大一些。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英语的魅力。  一、以满腔热忱的师爱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进入中学,学习
期刊
摘 要:欣赏优秀学生,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欣赏后进生,就不容易做到了。一位科学家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而我要说,给“问题生”一个支点,给他们一点适宜的阳光,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善于发现 解决 成长    一谈起“问题生”,教师常常是眉头紧锁,他们常让老师产生开除而后快的想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
期刊
【摘 要】:音乐课堂教学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阵地。优秀的课堂教学,成为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要探索的一个重要問题。根据教学新理念,摸索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正确理解音乐文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灌输、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开放、民主、自由的课堂中学习,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张扬,音乐兴趣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审美趣味 音乐教学 美感    美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所
期刊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的催化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已广泛地引入幼儿园教育,成为幼儿园启蒙教育的内容。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他们对语言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领悟能力,听觉敏锐,心理障碍小,求新求异思维活跃,较易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而且学习的过程更简单、更直接。然而幼儿因为年龄小,兴趣和动机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幼儿英语教学更注重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  作为一名辅助从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