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铟金相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广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铟的含量仅为黄金地质储量的六分之一,只有1.6万吨,是非常稀少的金属.但是,铟应用广泛,是半导体、光电、电信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70%的铟用于制造液晶显示产品,在电子、电信、光电、国防、通讯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极具战略地位.铟产业被称为“信息时代的朝阳产业”.因此清楚地了解到铟的内部组织结构,对于铟的应用以及特性会给予更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基于4-氯-6-[2-(吡嗪-2-亚甲基)-肼基]嘧啶配体,合成了一种含氮杂环Schiff碱锌配合物,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XRD)、核磁氢谱(1H NMR)、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RD)及热重等测试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含氮杂环Schiff碱锌配合物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能很好地对Cu2+进行选择性识别.
以洞庭湖藕带作为试材,研究了0.1%曲酸、0.3%曲酸溶液对藕带褐变的影响,并采用平板菌落实验研讨了曲酸对新鲜藕带的抗菌作用,为食品化工中藕带保鲜防腐剂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 表明:不同浓度的曲酸溶液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藕带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和采后藕带的呼吸强度,从而降低采后藕带褐变速度和新陈代谢.其中0.3%曲酸能在10d内将藕带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在比清水组低50%的水平.通过对不同处理组的褐变度的检测对比,0.3%曲酸溶液处理组褐变程度最低.平板菌落实验表明,经过0.3%曲酸溶液处理的藕带能在处理后在8
荧光素酶在毒性检测、ATP快速检测、报告基因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4].本研究采用易培养、繁殖快的发光细菌为对象,通过探究明亮发光杆菌菌液最适宜的超声破碎次数;用不同缓冲溶液配制的底物在发光体系中对发光强度与酶活的影响;对单酶发光体系混合底物用量进行梯度比对,优化荧光素酶在发光体系的发光效果;从而建立并优化了从明亮发光杆菌中提取、分离荧光素酶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培养16h得到的明亮发光杆菌菌液,经过超声破碎40次(工作时间15 s,间歇时间30 s,工作效率300 W),此时的发光杆菌菌
金属有机骨架(MOF)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可调的孔径和结构多样性等特点,在能量存储和转换系统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OF及其衍生物如碳基材料、金属氧化物以及金属硫化物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文中简单阐述了MOF及其衍生材料在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主要挑战.
目的:优选三元两相溶剂提取中药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通过薄层扫描外标法进行含量测定,以白藜芦醇提取率和纯度为考察指标,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丙酮∶水(7∶3)溶液按照1∶10料液比超声提取两次,每次15min,调粗提液pH至8.5,加入3/5体积二氯甲烷,充分振摇,35℃下静置分层40 min.工艺验证结果表明经一步萃取后白藜芦醇纯度可达46%,提取率为4.1‰,RSD分别为0.97%和2.19%.结论:优选工艺简单高效,稳定可行.
17-羟-岩大戟内酯B均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但分离含量较低.本研究以岩大戟内酯A(1)为原料,通过氧化、溴代、乙酰化和还原等反应探索半合成标题化合物17-羟-岩大戟内酯B(5).其中,合成中间体化合物3时以四氯化碳/二氯甲烷=2/1体积比,n(2)∶n(NBS)为1∶5且分批间隔投料的条件下,收率达70%.另外,以单晶衍射确定了化合物5的绝对构型.
为了探究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茎叶粗提物的农药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八角金盘茎叶甲醇粗提物对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豇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tracheiphilum)、串珠链孢菌(Alternaria moniliforme)、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以及芒果蒂腐病菌(Botryosphaeria parva)
在生产极性化SBS工艺中,需要引入环氧氯丙烷这一重要的中间体,环氧氯丙烷在各环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生产工艺及产品的质量.本文研究试验了气相色谱法在极性干胶生产各环节中环氧氯丙烷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环氧氯丙烷在各生产环节的样品中能得到较好的分离.采用工作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相对标准偏差为4.7 %~6.4%,回收率为98.0%~105%,最低检测限为0.05 mg/L.
表面的超疏水性是由其微观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的.本文采用两步刻蚀法制备铝基超疏水表面,得到超疏水性最好的表面S5,测得接触角为160.8°,滚动角为4.1°.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S5上有大景的微纳结构,对S5进行冷凝实验,可以观察表面S5上生成的冷凝液滴发生了大量的合并、滚动,很容易从固体表面脱落,有利于冷凝传热.
针对利用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合成VFAs产量低及VFAs类型不确定的问题,探究了不同的温度和pH值对于厨余垃圾合成VFAs产量以及组成的影响.在三个温度梯度(25℃,35℃,45℃)和三个pH值梯度(pH=6,7,8)条件下检测厌氧系统中的SCOD、NH4+-N、VFAs的产量及组分.结果 表明,调整适当温度和pH可以提升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VFAs的总量并定向改变有机酸的组成.其中反应温度控制在35℃时,VFAs的产量优于温度条件控制在25℃和45℃时,可以提升18.90 %~37.20%,且乙酸和丙酸增产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