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摔打”你的宝贝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ngqing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置言,孩子需要面对困难而坚忍不拔的品质,但是通过什么来培养这种品质却值得探讨。说实话,爸爸还的确是“摔打”孩子的最佳人选——不是因为够严厉,而是因为爸爸这个物种本身就爱折腾啊!
  摔打的前提,帮助孩子确立自我
  为什么老觉得现在的孩子不能“抗挫折”?就只是被保护过度了吗?为什么孩子跟爸爸在一起就容易表现得更加独立、更爱动脑和动手呢?就只是因为爸爸不那么“照顾”孩子的缘故吗?仔细分析,这里面还有另一个差异:聪明老爸更讲究独立性,会给孩子更大的自我空间。
  聪明老爸不会说:“这事儿你做不来,还是交给爸爸吧!”也不会说:“哎呦喂,这很危险,你不可以。”更不会讲:“你怎么又弄得那么乱?跟你说过很多次了,你得这样、这样、这样……”——瞧!这是不是很多妈妈经常对待孩子的方式?
  给孩子设置那么多限制,把稍微有点难度或危险的事情都排除在外,还规定事情必须得按照某种方法去做。看起来你好像很“照顾”孩子,但其实却非常自我——因为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甚至都听不到孩子的意见和声音。久而久之,孩子没办法很好地确立自我,不相信自己的思考、判断和行动能力。那遇到难题怎么办呢?要不求助,要不逃避,要不就搞得一团糟。
  我们不会让一个完全没经过训练的人上拳击场去搏斗,所以在“摔打”孩子之前,也得确保他有经摔打的基本能力: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有稳定的自我。这样在面临问题和困难时,他才能做出独立判断,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边界内可奋力一搏。
  所以,聪明老爸不会放任家长的“圣母心”,因为这不是在“照顾”孩子!而是在“操控”他,会毁掉他的自信心和独立性。然后再怪罪孩子不能经受挫折,有意义吗?
  循序渐进,徒步走完5公里雪山
  有天,聪明老爸无聊,躺在沙发上,翻微信朋友圈,看到另一个爸爸写道:“带着5岁的娃,徒步走完了5公里雪山。”配一张全副武装的酷娃照。顿时觉得:哇,这小家伙厉害!这老爸做得帅呆了!乃至一跃而起:走,儿子,我们也去……恨不得即刻就订好机票飞上雪山。
  拜托!人家难道是第一次上雪山,就直接5公里徒步的吗?还是冷静一点吧。雪山徒步可不是饭后散步,有很多技巧要学习和练习,还有很多问题要懂得处理。你做老爸的,贸然就把小孩子带去“面对挫折”——不受伤才怪!
  凡事皆有科学规律,智慧老爸都懂得谋定而后动,其中最简单的一条就是循序渐进。咱先练习“平地徒步”,从来没拉练过的娃儿,最开始也别走多了,20~30分钟足矣。但是,每天都要坚持,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加大量级。你看,这就考验孩子“面对挫折”了:第一天、第二天新鲜,第三天小朋友喊累,不乐意走了怎么办?——智慧老爸得注重“身教”,如何处理这一“挫折”事关重大!
  
  如果这个坎能过去,就能每天跟孩子徒步,踏上越来越远的征程……平时饭后走1小时的,到了周末,就在周边找条线路,试试看徒步2小时。——以小朋友的速度,不东瞧西逛的话,平地5公里差不多也就是2~3小时走完(不是“雪地”哈!雪地路滑、坑多,走得慢)。
  关于城市里的“探险”线路怎么找,我们以前的文章已经探讨过了,智慧老爸一定不会忘记的,对吧?地图、指南针、路标、手机导航……统统可以用起来。全副武装最好,特有现场感。
  再升级,就可以去一些野外徒步线路了。优秀的徒步地,都会附上初级、中级、高级难度的线路图,根据小朋友的情况任选。挑风景优美的走,小朋友不仅能玩得愉快,扩展对自然界、对大千世界的感知,也不那么容易觉得累。先从平地开始,逐步再挑战山地,等到山地徒步无碍,距离雪山徒步的目标就已经很近了——别忘了,雪山也是一种山啊!
  要不找个专业教练或向导,要不仔细研究攻略(特别简单的可以自己走,稍微有点复杂的,为安全起见,也请务必请上一位本地向导)。即便做足了准备,一路上碰到的问题、困难肯定还有不少,这不就是“摔打”吗?一路下来,不仅锻炼了身体和意志力,还能掌握初级雪山谋生技能。
  最后,别忘了多拍几张酷娃照,上传朋友圈,勾引另一位老爸来继续“摔打”宝贝的历程吧!
  一定要有乐趣!别没事死磕
  其实聪明老爸也很爱偷懒,有时候勤劳老妈都会抱怨他不干活、不管事。但对爸爸来说,做事情有乐趣才最重要啊!要不然干嘛空耗力气。“摔打孩子”、“抗挫折”什么的,也是如此。什么“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吃饱了撑的吧?这种无聊的事最没价值了。我们早就过了20世纪80年代大喇叭宣传“吃苦耐劳”的阶段啦,“聪明地努力”才是康庄大道。
  遇到难题,首先分析:这是必须跨过去的坎吗?如果就是个坑,别往里跳了,绕过去就好,干嘛非得死磕呢?除非你认定,填坑对自己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如果碰到的是个绕不过去的坎,也得先看看最初设定的方向,有没有问题。如果方向还是那个方向,也很符合理想,那就不多说什么了,“抗挫折”没商量。经过这样的分析,恐怕也不需要拿根鞭子督促孩子了吧?
  真到进入“摔打孩子”模式,也别一本正经、咬牙切齿呀!反正任务都是艰巨的,工作都是困难的,问题都是严重的——不如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聪明老爸最擅长这一手了,对吧?
  因为聪明的爸爸懂得:相对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完成任务的勇气和韧性,在困难时刻仍能淡定、从容也同样重要。这个世界其实不看脸,看姿态,姿态反映着一个人内心的格局与境界。
其他文献
从1980年第3期起,一直到35年后的今天,从《襁褓中的教育》这篇写满字的文章,到“查查表对对看”用表格呈现1~3岁儿童语言、运动、心理发展过程,到今天的《成长里程碑》《儿童小档案》《教育问与答》等图文并茂的精美栏目,她坚持在每一本刊中用各种形式、以各种角度来介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对于那些父母最头疼的问题,比如“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吃饭”“他为什么坐不住”等,包括对玩耍的解读,对儿童情绪的解读,对
中国著名绘本作家,中国绘本发展先锋之一,曾获安徒生奖提名。代表作《小石狮》《兔儿爷》《京剧猫》《二十四节气》。  他擅长用自然元素讲故事,让孩子有天然的亲和感。作品多与乡村、山川、土地、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创作上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精华,注重线条和墨色感,人物景致独特且充满诗意,极富情感表现力。  在生活中,他是个爱玩的爸爸,带着女儿体验自然的奇妙与美好。而且至今他自己,仍然是一个和自然拆分不开的野孩子
孩子无论是跟其他小朋友相处,还是跟自己的父母互动,似乎都只会用打人这一种方式。看似简单的打人动作,背后却牵扯出许多的问题来。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打人?只有了解清楚了孩子打人背后的心理机制,你才能用好对策,做到对症下药。  分年龄详解孩子打人背后的常规心理机制  其实,当孩子第一次扬起手,做出“打人”的动作时,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不复杂。具体来说,不同年龄,其打人背后的心理机制也有各自的区分。  0~1
将少许婴儿油或婴儿润肤乳液倒在掌心,揉搓一会儿,让手变得柔软而温暖,就可以开始抚触了。抚触之前要把戒指摘下来,以免划伤宝宝。  脸的抚触  用两手的拇指指腹从宝宝的眉间向两侧轻轻按揉。两手的拇指从宝宝的下巴中间向外侧 、上方轻轻滑过 。  胸部的抚触  两只手分别放在宝宝胸部的下方,就是两侧的肋下缘,然后分别向对侧上方交叉着往上推,一直推到两侧的肩部,推的时候要避开乳头。  手部、腿部的抚触  一
宝宝快8个月了,是不是跟妈妈更亲啦?一起来看看第8个月的他有什么新本领吧。  他的身长体重  出生后第8个月,宝宝的体重增长速度变缓,身长增长较快,慢慢向幼儿体形发育。体重月增长约240 ~360 克,身长月增长1.3 ~1.5厘米。满8个月时,宝宝的生长指标如下:  他的吃喝拉撒  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每日4~5次奶,每日总奶量约800毫升。辅食添加品种逐步增多,如米粉、烂粥、烂面条、菜末、水
病毒和细菌,它们并不是破坏免疫系统功能的唯一原因,过分追求洁净,爱用消毒剂,感冒发烧马上吃药,尽量让宝宝多穿些……父母的这些习以为常的做法都有可能成为宝宝免疫系统的破坏者。想要尽快帮宝宝摘掉小病号的称号,妈妈需要赶快行动起来进行排查。  感冒发烧马上吃药  宝宝一发烧,你是不是担心得不得了,不是急忙送医院,就是赶紧给他吃抗生素?要知道,抗生素可是一个盲人杀手,好坏细菌都会被它杀灭,频繁地使用抗生素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句古老养生谚语,可是到底捂到什么程度合适?哪些部位需要捂?怎么捂?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没关系,我们来告诉你。  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强调的就是季节转换时的养生技巧。春天万物复苏,初生的阳气就像刚刚萌发的幼小嫩芽,难以抵挡料峭的春寒。人体在寒冷情况下,抵抗力较弱,中医认为阳气不足,不能卫外,容易感受风寒,所以春季应讲究捂,以顾护阳气,
胡彬雅   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治医生、博士后  专长:主要从事儿童耳鼻咽喉常见疾病临床治疗与研究  门诊:周一至周六上午  过敏性鼻炎引起哮喘能否根治?  我家宝宝现在2岁了。他从3个月长湿疹开始,就不间断地用激素药物,后来改喝过敏奶粉。在这一年多里,宝宝因为肺炎和哮喘发作住院过三四次。现在才知道,原来他的哮喘是由过敏性鼻炎引起的。为此我带着宝宝各处求医问药,可我们这儿儿科医生开的
养成监测体格指标的好习惯  春季,宝宝生长发育快。很多家长都盯着宝宝的餐碗,希望宝宝能够多吃多长。此时,提醒家长注意用生长曲线帮助监测体格指标,切勿操之过急。具体提醒如下: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可以定期监测。6月龄前婴儿可以每半个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以增加测量次数。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的喂养。  尊重婴儿生长的自身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就学习而言,如果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算积累再多的知识,对长远的学习依然是无益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园其育提升项目二期”第二场线下讲座,邀請关鸿羽老师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