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研学作业设计的三种模式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2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是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是在学习发生的过程中,由教师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给定任务,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应用和开发,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学习,在达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完成学习实践.研学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演练场.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作业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任务逐步完成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感.笔者以节假日作为研学主题情境场,设计了以下三种任务驱动研学作业模式.
其他文献
“对写法”又称“落笔对面”,是诗人通过落笔对方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诗人有意穿越时空或思维的界限,将主体感情投射到客体上,并浓墨重彩地表现客体对主体的怀念,以“心向彼处驰去,诗从对面飞来”的方法,达到“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的效果.rn“对写法”在思乡怀人题材中使用频率很高,它常与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拟人等共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统领它们.笔者试以“对写法”为突破口,将模糊的散点知识系统梳理,充分发挥任务群对提升素养的承载作用.
期刊
学生在诗歌鉴赏时需要心理调适,教师要从文化、审美、想象、鉴赏等角度展开指导,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诗歌学习之中.诗歌往往包含丰富内涵,需要深度发掘,而学生的鉴赏基础和阅读心理都存在一些短板,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从诗歌意义、意境、意象、意蕴等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往往能够获得鉴赏的启迪.
文本层面下的散文文体呈现点状特征,从话语层面可以选取“意脉点”“叙列点”等解读,从形象层面可以选取“人像点”“景象点”“物象点”“意象点”等解读,从意蕴层面可以选取“情蕴点”“智性点”等解读.“选点”解读散文,意在寻找阅读文本的简而佳的视角,以点带面,牵一点而动全文,从而有的放矢地把握“这一篇”或“这一类”散文的文体特质.
王君老师的每一节大课的推出总会让我们耳目一新.创新是她课堂教学的灵魂.她说:“在我的灵魂深处,一直都在等待着一种脱轨:带领学生逃离既定的教学模式和生活模式,焕发一个全新的自我.”王君老师的这节《未来已来——》作文课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和语文生活又一次拓宽了视野.
期刊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课改的重要理念.肖培东老师通过立足学情、引入生活资源、精研文本、突显学生主体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融知、情、意、行为一体,让多维对话在课堂上发生.
《平凡的世界》三卷本,一百多万字,导读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平凡的世界》是我喜欢的长篇小说之一,然而,作为读者的阅读和作为教者的阅读完全是两回事.rn暑假近二十天的时间里,细细地读了一遍.把感动和感性放下,追寻其中的理性和价值.之后是浏览知网上的评论,再之后买了几本关于路遥的评论,沉淀了一下,最后才开始着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期刊
《安塞腰鼓》的语言风格、结构特色和修辞的运用都堪称写作的范本.通过品读《安塞腰鼓》来以读促写,可以轻松破解作文难题.
鉴于口语训练中复述训练的欠缺,教师可尝试将复述融于作文训练中,进行作文复述训练.通过还原性复述、创造性复述,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017年版课标”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因此,教学情境化问题的设计是落实“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理念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情境化问题的设计?
期刊
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有二:一是过分注重序列化训练,即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指导的写作实践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二是写作教学一味追求“多全好”:写作知识讲得多,追求面面俱到,注重选择优秀范例.rn那么,如何有效突破写作教学困境?下面,笔者拟以议论文写作训练为例,谈谈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