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课堂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怎样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要认真识别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不同的个性采用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
个性常常隐藏在优点和缺点的背后。体育教师应该善于从优点和缺点背后识别出学生的不同个性。在掌握不同个性之后,要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个性能向更加成熟、完整的方向发展。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我任教的六年级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学生,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不服输,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我在说服教育他的同时,特别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上述因素表明: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给学生多一些选择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场地,独立地进行练习。在自主和独立的选择性活动中,培养他们做课堂小主人的意识和能力。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状况,可以在一些难度不大的教学环节中开设“练习超市”。在此,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导和服务,一旦发现学生需要,就要及时提供帮助。同时,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练习后要安放好器材,练习中不要争抢和拥挤等。
三、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多一些想象
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因为低年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教师选择内容时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出发,多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敞开心扉融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心理学告诉我们:创新起端于想象。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奇特”想象。因此,教师要寻找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时空和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多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四、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性教学的学生观是:没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异的学生。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场地器材比较落后,许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造成了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讲得多,动得少,不注重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针对差异启发引导,独立探讨,获取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发展是放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导向,以整体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并不是偏激地由学生随意放纵,进行“放羊式”教学。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表现在对学生差异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上,对客体价值的充分发掘上,对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进行淋漓尽致的自我表现。
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共同分享胜利。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创新和个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个性发展决定创新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他们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正是我们教学中忽略的,所以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要认真识别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不同的个性采用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
个性常常隐藏在优点和缺点的背后。体育教师应该善于从优点和缺点背后识别出学生的不同个性。在掌握不同个性之后,要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个性能向更加成熟、完整的方向发展。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我任教的六年级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学生,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不服输,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我在说服教育他的同时,特别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上述因素表明: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给学生多一些选择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场地,独立地进行练习。在自主和独立的选择性活动中,培养他们做课堂小主人的意识和能力。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状况,可以在一些难度不大的教学环节中开设“练习超市”。在此,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导和服务,一旦发现学生需要,就要及时提供帮助。同时,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练习后要安放好器材,练习中不要争抢和拥挤等。
三、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多一些想象
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因为低年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教师选择内容时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出发,多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敞开心扉融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心理学告诉我们:创新起端于想象。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奇特”想象。因此,教师要寻找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时空和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多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四、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性教学的学生观是:没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异的学生。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场地器材比较落后,许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造成了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讲得多,动得少,不注重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针对差异启发引导,独立探讨,获取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发展是放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导向,以整体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并不是偏激地由学生随意放纵,进行“放羊式”教学。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表现在对学生差异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上,对客体价值的充分发掘上,对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进行淋漓尽致的自我表现。
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共同分享胜利。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创新和个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个性发展决定创新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他们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正是我们教学中忽略的,所以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