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形势下,学校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为全面的改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和知识、经典文学之间的一次灵魂沟通,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知识交流。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教育,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这是被老师和学校所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老师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质量而不断努力。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具体措施
  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阅读就是进行知识积累的有效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来说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就是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老师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老师的教学方法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性之外,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用性,老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一种知识积累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陶冶情操的生活方法。然而在当今的时间背景下,物质生活的诱惑不断增多,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就导致了许多人不愿意去进行阅读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的教育行业。目前的教学现状就是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他们的阅读行为只是一种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而展开的机械式阅读,学生的阅读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和投机性。同时,那些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文本都是一些较为枯燥的阅读文本,缺乏足够的文学韵味,使学生难以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不可能有所谓的阅读积极性。这是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最大困境。
  二、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方法
  (一)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活动需要有着老师的积极引导,换句话说,就是需要老师营造良好的學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对于那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文本和难点段落,老师可以营造特定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理解教训内容。比如在讲解课文《变色龙》的时候,因为学生只知道变色龙是一种在危险的时候通过变色而自我保护的生物,但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把文章的主人公契科夫叫做变色龙,这样就需要老师的耐心讲解和积极引导了,老师可以把契科夫在不同的人面前不同的说话态度和变色龙在不同的环境所进行变色活动进行比较,就能够让学生生动且深刻地认识到作者对契科夫的嘲讽,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更加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 课前预习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笨鸟先飞”,这就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依然适用。课前预习对一堂新课的展开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许多初中语文老师在开展新课之前的必然要求。但是许多学生经常完不成课前预习的工作,一方面在于他们的学习态度问题,一方面则是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抓不住文章的重点所在,这就使他们的预习工作难以积极有效地展开,时间一长,学生就完全失去了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和兴趣。同时,老师难以对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这就使许多学生养成了投机习惯,久而久之,课前预习就不了了之。因此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让他们带着一定的问题展开课前预习。所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三)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以后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积累足够的文学素材,培养一定的文学素养,对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好处。但是,如何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有着一定的技巧性,许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做相应的摘抄或者写一些读后感,这些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勤于做笔记、善于做笔记。这种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做摘抄和写心得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老师也要帮助学生选择优质的阅读材料,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学性,也要有一定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四) 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条件下,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育中,老师也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老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在初中语文阅读中,老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优质的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加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应该和学生养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老师也要在班级内部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友好互动。比如在讲解相关的课文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是不同的小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情境里面进行小组表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也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同学关系。这是新课改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语文教育的整体质量。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在新课改条件下,老师必须重视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沈玲玲.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天地,2015(2):62-63.
  [2]洪志协.试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校园旬刊,2017(7):151.
  [3]李业明.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2).
  作者简介:
  刘艳,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进城务工人员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再加上进城务工人员一般大部分都带着自己的子女进城,然而年幼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了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教育问题中,教育的公平保障问题是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中的关键问题,教育的公平直接影响了进城务工子女的成长与发展。青少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支柱,进城务工的子女同样也是未来的支柱,我们应该高度关注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公
摘 要: 农村学生经历有限,阅读量少,作文常常无话可说,从而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行为行动中去,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感悟身边的人事物,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关键词: 创设情境;观察;讨论;价值观;有话可说  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经历有限,阅读量少,作文无话可说,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本人由浅入深、从
摘 要: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阅读课程当中,既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又能使得语文教学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拓宽了自己语文阅读的眼界,还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自身学习的兴趣;对教师来说,在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中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而且能提高语文课堂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学习效果的优劣直接对以后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应勇于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根据小学语文具体教学内容与知识点对学生开展灵活性强、特色鲜明的高效教学,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于耳濡目染的熏陶教学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参与小学语文学习环节,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气氛 
摘 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核心素养”一词于2014年首次出现在国家级文件之中,并被置于了课程改革以及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的基础地位之上。随之而来的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不仅为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语文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6月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如何深刻领会全省服务业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和实质要义,在工作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