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南北双赢”的生态综合改革发展平台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et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促进调水、受水地区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库区,实现南北双赢的目标,必须整合国家相关政策资源,集中向库区项目倾斜;必须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搭建库区发展平台。
  
  细数中国的数百座城市,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十堰这样和汽车有着如此之高的关联度。正是这种关联度,给十堰带来了高附加值、高增长率,使十堰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由一个山区小镇迅速发展成一个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从1967年原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始动工建设,伴随东风汽车公司发展的足迹,十堰工业走过了43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城。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的东风车的故乡,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型汽配企业,拥有全国最具实力的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最大汽车配件交易市场。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00多家,汽车工业资产450多亿元,从业人员20多万,各类汽车年产能达40多万辆。
  不容忽视的是,汽车产业绝对主导的经济结构,存在抗风险能力弱的突出问题。面对东风公司“两个总部”南移武汉,对十堰经济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指导实际,确立了“工业兴市、生态立市、人才强市”的发展定位,努力推进汽车、水电、旅游、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一主四大”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把十堰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制造中心、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和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转变城市格局与定位 促进鄂西北区域经济发展
  
  十堰是一个山城,“十堰”这个名字本身就体现了这个城市特色。40多年来,十堰市先后于1970、1972、1975、1981、1990、1997年6次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其中1981、1990、1997年总体规划获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这些总体规划适时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各项工程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城市建成区已发展到6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发展到62.5万人,城市拥有主次干道39条,长190.7公里,道路面积达到453公顷,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比较齐全,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宜居城市初具雏形。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9.5%,人均绿地面积10.8平方米,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形成了城在山中、林在城中的独特景观。
  好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宜居的城市,一个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公共秩序安全的城市,一个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是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是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和谐的社会及人文环境的完整统一体,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正如吴良镛院士所提倡的:“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
  从一个偏僻小镇,到拥有“东方底特律”美誉的汽车城,十堰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巍巍武当、滔滔汉水见证了十堰人民用汗水和智慧使车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十堰市荣获的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宜居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生活质量百强城市、 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创建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等殊荣,是对该市综合实力的充分肯定。
  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说:“如今的十堰,高楼林立,道路宽敞,商贸发达,人流如织,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约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0万人,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正在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镇化率达到40%。”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正在形成。据十堰市规划局的数据显示,东部新城规划用地总面积3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占29平方公里,西部工业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4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占25平方公里,加上郧县长岭区、和平岛,未来十堰城区新建面积将超过50平方公里。建成后,十堰城区规模将达到100平方公里,可容纳100余万人。城市格局由单一的工业城市向复合型、多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变。
  从十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看,2008年城镇化水平仅39.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工业化、市场化步伐,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产业辐射、市场流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功能,增强城市的实力、活力、潜力和能力,进而增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能通过城市极化效应的放大,进一步提高市场化、开放化程度,在更大空间更加有效地聚集和整合生产要素,推动区域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区域内产业分工,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从而不断缩小与发达区域的差距。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能通过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强力支撑的承接与传递作用,逐步带动小城市、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心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十堰市属于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秦巴贫困山区,是长江流域经济带上的汉江中部经济区,是湖北省“四区一中心”的西北区,“大金三角”的西北经济角。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十堰市属于专业性工矿型汽车工业区,是湖北汽车工业带布局中的龙头基地,又是山地农业区和绿色农业区。从全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生产力布局大趋势来看,十堰是中、西地带的跳板,又是南、北地带的结合部,在东部经济、技术优势和西部资源优势双向对流中获得双重效益,起到东、中、西部梯度开发“二传手”的作用。
  从路网布局上看,目前湖北铁路网布局中鄂东地区路网密度较高,布局较为完善;鄂西大片区域铁路空白,路网密度较低。十堰至宜昌鐵路如能早日开工建成,将会填补鄂西北地区铁路空白,在路网中,十堰至宜昌铁路北连襄渝、西康铁路,南经汉宜与焦柳、京广等南北干线联系,形成一条西北至华南地区的便捷铁路通路,结束沿线县市不通铁路的历史,将极大地改善湖北铁路网东、西部间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十堰至宜昌铁路首先能够扩大北煤南运铁路运能,满足能源需求,保证国家和地区经济健康运行。建设十宜铁路可以直接连通煤炭主产地和煤炭主要消费区,对于缓解干线运输压力,畅通我国西北煤炭基地煤炭南运通道,均衡路网运力,优化运输组织,扩大北煤南运铁路动能进而保证能源需求、维护地区经济健康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沿线资源开发,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建设十堰至宜昌铁路形成鄂西地区对外的快速铁路通道,加强与武汉、宜昌等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将为推进鄂西经济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铁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长江三峡、武当山和神农架“一江两山”作为湖北省精华旅游景点,拥有独特的原生态风貌,种类多样的生物资源,以及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是支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主轴。但落后的交通已经成为湖北省整合三个精华旅游资源、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瓶颈之一。可以预计,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鄂西旅游开发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湖北省东、西部经济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协调发展,为湖北在实现中部崛起大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特殊的作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故乡山水留心底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是供水保证的关键。丹江大坝加高工程是在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混凝土坝段第18号坝段已从162米加高到176.6米设计高程,功能相应由防洪、发电、灌溉为主转化为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工程按176.6米水位正常蓄水后,淹没涉及该市4个县市区、30个乡镇、436个单位、121个工矿企业,淹没该市土地面积158.7平方公里,占淹没总面积的52.4%。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2条主要支流,有10条在十堰市境内。丹江口水库在十堰市境内的水域面积目前为450平方公里,大坝加高蓄水后将增至620平方公里,占水域总面积的60%。一、二期工程共计安置移民46.18万人,移民能否得到妥善安置直接决定中线工程的成败,这是中国近年继三峡移民之后又一个大规模的移民工程。
  南水北调,一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移民搬迁,一次牵动人心的国家行动。
  十堰市把移民当作“天字号”工程,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2009年,丹江口市均縣、六里坪、习家店三镇被湖北省列为移民试点乡镇,开展移民试点工作。丹江口市120个单位,每个单位抽调3名干部,进驻村庄,全职搞移民工作。
  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面前,广大移民群众选择了牺牲和奉献,他们割舍亲情,告别故土,远赴他乡,义无反顾……
  均县镇怀家沟村将外迁移民194户、820人。地处江边的怀家沟是“山上柑橘水中鱼”,尽管群众生活殷实富裕,但走的却是泥巴路,住的多是土坯房。自1992年实施库区限制发展,2003年实施停建令后,怀家沟村库区移民群众以国家利益为重,停止建房、修路、架桥,更没发展新的产业。
  浪河口村的移民将在今年8月底以前完成搬迁任务。40多岁的村民黄太元一家5口人,家里办有花盆厂,一年收入50多万元。他家人几代烧制花盆,另外还有千余个花盆没有处理。丹江口市移民局工会主席黄开印了解情况后,连续3次到丹江口、十堰,帮他跑销售,联系新闻媒体寻求帮助,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黄太元非常感动:“为了国家建设大局,为了一江清水早日进京,无论有多大困难,我们坚决不拖后腿。”
  再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郧县为例,将淹没8个乡镇、61个村(居)委会、266个村(居)民小组,外迁安置30264人,占全市外迁人口总数的41 %。
  面对移民搬迁这一艰巨而繁重的政治任务,自2009年8月以来,郧县精心组织,严密部署,创新“包保”工作责任制、“一线工作法”等,举全县之力,完成了外迁对接。今年4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郧县库区首批57户262名移民离开安阳老家,迁入他们的新家——黄冈市团风县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郧县移民搬迁的帷幕由此拉开。
  “郧阳,我永远的故乡。”当日凌晨,十里八乡的乡亲赶到安阳镇崌峪小学,为即将启程的亲人送行。一双双手紧握在一起,难说再见;一双双手紧握在一起,互道珍重……上车的移民回望难舍的家园。故土难离!面对国家大局,郧县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这种新的“移民精神”,意味着舍弃,意味着牺牲,意味着无私奉献的国家大义。
  对于移民,中央的政策是“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的总体目标,截至2010年5月24日,丹江口市、郧县两地大规模移民工作,已累计完成2431户、10317人的移民试点外迁任务。同时,丹江口市提出明确目标,计划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9个库区乡镇7551户、31293人的移民外迁安置工作任务。
  丹江口大坝加高蓄水后,增加十堰市淹没土地面积158.7平方公里,库区自然生态体系、生产生活体系均需重构;淹没耕、园地12.46万亩,致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淹没公路826公里、桥梁25座、码头72座,交通运输体系被打乱,在一定时期内,库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建房难、就业难、脱贫致富难等问题将更加突出。
  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线上资源的补偿问题。经过30多年的开发,十堰市的桔橘、茶叶、水产养殖等已成规模。国家规定,在172米水位线以下的,国家给予补偿;而在水位线上的,即通称的“线上资源”,国家则不给补偿。比如,有的村民有十几亩橘园,线上、线下皆有,移民后,线上资源无法带走,他们要求获得补偿。但当时,国家只对线下资源的补偿问题予以明确,而对线上资源没有说法。
  为解决这些问题,市委书记陈天会、原市长张嗣义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并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各种优惠政策。2009年8月,湖北省出台新政,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的补偿标准一样,线下资源补偿由国家出资,线上资源补偿则由本地市、镇两级政府负担。
  对于库区任何一个县市来说,线上资源的补偿是一笔庞大的资金。据丹江口市移民局介绍,为确保顺利完成试点任务,丹江口市已从地方财政拿出了近7000万元对移民兑现。对于一个财收入仅有8亿多元的贫困县市来说,这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经初步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每年将直接减少十堰市财政收入6.4亿元。十堰所辖五县一市均属于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在湖北省内大都位于末游,贫困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基本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新时期扶贫开发任务繁重。
  库区移民,这是工程建设最大的难点,将移民中的绝大多数外迁到居住和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将会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话虽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库移民,与其他水库移民相比,时代背景、水质要求、环境容量、移民心态等均不相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淹没库区农民的土地、房屋及其它有价值设施,没有将其全部纳入水价成本中。未来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调整水价,其水价提高的收益,库区农民和移民就难以从中受益。从库区农民和移民的长远发展考虑,对其进行经济补偿,探索实现库区农民和移民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呼吁设立“全国生态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
  
  十堰5县1市2区全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既是移民大市,也是生态大市。到2009年底,全市尚有贫困人口75.96万人,绝大部分散居在深山、远山和偏远地区,受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生产水平等因素限制,生活极端困苦,脱贫任务艰巨,返贫现象十分突出。这其中还有4个县市区为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弱。因此生态移民任务十分艰巨。
  全市土地总面积3551.16万亩,其中,耕地310.35万亩,占8.74%;林地2437.81万亩,占68.65%。2001年,十堰市被列为“长防、天保、退耕还林”三大工程重点实施区域之一。目前,全市已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2.9%,取得明显成效。实施退耕还林后,全市人均仅有耕地0.7亩,耕地资源更加有限。2009年,全市实施生态移民618户2742人。全市已实施退耕还林的123个乡镇、1258个行政村,共有18584户72729人需实施生态移民,而国家、省安排十堰生态移民8年计划任务5485户21937人,只占29.5%。按目前的物价水平测算,建100平方米左右的砖混结构房,投资在3.5万元以上。除国家补助外,缺口资金2.3万余元。需要生态移民的农户大多家庭条件差,经济拮据,筹措2万元以上的资金十分困难。
  當前急需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加大对丹江口库区生态移民的扶持力度,将十堰市需要实施生态移民的18584户72729人,全部纳入国家生态移民扶持范围,相应提高扶持标准,由目前人平补助3000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寿命关键取决于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核心取决于库区水资源的质量。丹江口库区的核心任务在于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而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又与库区移民、扶贫、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十堰所辖5县1市是集 “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贫困山区,5县1市均为国家级贫困县,是贫困地区中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发展经济的愿望十分迫切。2008年,全市实现GDP487.6亿元,增长10.7%,增幅比全省低2.7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5074元,仅占全省、全国的76%和67%。农民人均纯收入2841元,仅占全省、全国的61%和59%。而作为水源区,水质标准要求高、考核指标多,必须限制低水平开发,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批复实施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及水土保持规划》,并对中线水源区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先期启动了生态补偿机制。自《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全面实施以来,对水源区水质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010年 4月21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北京又召开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修编工作座谈会议。
  不难看出,一方面是不断加快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的实施;另一方面却在焦急等待《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出台。而恰恰这后者规划的重要的目的就是争取国家建立水源区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在体制、政策、专项资金上给予特殊的扶持和倾斜。根据核心水源区水质保护的要求,《规划》中需重点明确设立水源地产业发展基金。在建设期每年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中、建成运行后从售水收入中提取适当比例组成产业发展基金,扶持水源地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两条腿都要走路,现在一条腿加快步伐迈了出去,而另一条还裹足不前,怎么能够站稳走好呢?换言之,如果没有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怎能长期支撑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既是国家战略资源的承载地,也是生态敏感区;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集中区;既肩负着水源保护的战略任务,也承担着稳定和发展的政治责任。相关人士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环境质量,就必须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中心,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设立为“全国生态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湖北省十堰市位居“坝区库首”,是全国惟一既享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优惠政策,又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政策叠加区,是丹江口大坝上游惟一的一个地级重工业城市,经济实力较强。以十堰市为核心的中线水源区,已具备了开展试点工作的良好基础,能够成为开展试点工作的最佳区域。因此,专家也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从调水工程的长期运营和长期保护水质来看,建议借鉴发达国家“水区”协调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试验区”管理体制,以湖北十堰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经济中心区,将湖北十堰、河南南阳、陕西安康、汉中四地市43个县市区,重点研究解决跨区域水源保护政策、水价调节机制、水资源管控合作机制、产业和基础设施联合布局机制、生态补偿协调机制以及应急综合管理机制等等,并先行先试。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关键是移民,成败看水质,保障靠政策,创新在机制。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促进调水、受水地区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库区,实现南北双赢的目标,必须整合国家相关政策资源,集中向库区项目倾斜;必须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搭建库区发展平台。在中线水源区建立“国家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特殊的政策扶持,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终实现水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期盼“南北双赢”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十堰被列入全国22个限制开发区域之一。同时,十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鄂西北山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如何解决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科学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方式。
  为保水质,十堰市将关停一批污染严重企业,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企业,永久性禁止高污染企业,既增大了选择招商项目的局限性,也提高了新上项目的投资成本。同时水土保持、生态林业、生态长廊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也需要进行大量而长期的投入。
  2008年,国家正式启动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于促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在2008年、2009年分别补偿十堰3.07亿元和3.81亿元资金,仅占损失税源的21.03%和21.17%。国家在生态补偿上标准不高,资金不足,力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未能充分体现生态补偿的导向作用。
  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及资金分配机制依据。坚持“谁保护,谁得益”、“谁改善,谁得益”、“谁贡献大,谁多得益”的原则,按照“生态环保付出的额外成本;库区直接淹没和丧失发展机会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排污标准、限制产业发展所导致的贫困程度;未来发展机会的损失”等四大指标体系,制定更加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资金分配机制及监督管理体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中线工程的总干渠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也是一条“绿色长廊”。总干渠不经过崇山峻岭,施工条件优越,对环境的影响小。沿线河流均与总干渠立体交叉,可保证水质。同时,在丹江口水库水量充沛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水放入当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环境。此外,中线工程还将带动绿化、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积极的社会工程。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农民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应该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它的重要作用必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呈现出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特别是水源区将十堰与北京、天津、河北等6省市、74县市联系在一起,水源区将会因水与受水区实现人才、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南北市场融合、信息融合、产业融合、经济融合逐步加快,把十堰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将会更加有效地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把国家大局的需要与十堰现实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十堰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促进十堰发展转型升级。我们相信,随着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十堰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支点作用将进一步凸现,随着南水北调水源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的全面铺开,十堰市将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区的重要作用,十堰人民以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着美好的家园,十堰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特色优势将更加突出,十堰的明天必将更加光辉灿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是水利工作者的宏伟夙愿,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其他文献
长沙以占湖南省1/20的土地面积、占湖南省1/10的人口,创造了占湖南省近30%的GDP和财政收入。昔日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城市而今正逐渐成为一个工业强市。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长沙的奇迹呢?    “我梦想,三一集团成为世界上备受推崇和尊重的公司,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先进技术的领导者。”这是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的梦想。1994年11月,以梁稳根为首的知识分子团队,怀着种植一块中国工业企业改革
期刊
普普通通的一个夜晚,人们盛装在专门的芭蕾剧院等待名剧《胡桃夹子》的演出。此时的乐池里已传来美妙的旋律,大幕即将拉开。艺术之城莫斯科空气里都有文艺的味道。这座城市拥有100多座剧院,30多座音乐厅,200多家博物馆和展览馆。这些地方是莫斯科人最爱光顾的场所。  在莫斯科,几乎没看到过拥挤的公交车站。因为城市人口的出行更为依赖地铁,公交车上的人也不多。说到公共交通工具之一的出租车,更是少到可怜,但是俄
期刊
【摘要】针对廉租房项目选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北京廉租房项目为对象,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廉租房选址 混合居住 北京廉租房    1. 引言  随着我国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工作的加强,以及经济适用房项目的交易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弊端,廉租房这一具有社会公共物品性和福利性质的保障性住房形式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廉租房面对的是城市最低收入群体,人员流动性大,居住人员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一种发展模式和新潮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考虑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而且城市功能定位应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作为首都,北京处于我国城市体系顶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指出,要“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实验教学已经落后于理论教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作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主干课程,财务会计的实验教学也面临着多方面的窘境,需要在实验教材的建设、实验项目的设计、实验手段的改进以及实验考核制度的完善等层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期刊
【摘要】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从一度低迷到迅速膨胀,使房价的泡沫、居民的住房保障成為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文章首先定义了房地产泡沫,然后基于房地产投机理论,探究了济南市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并通过投机泡沫模型以及房地产泡沫指标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济南市房地产市场存在过热现象,甚至有些年份出现泡沫的结论,并在现行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济南市 房地产市场
期刊
【摘要】城中村流动人口数量多、素质低、就业不稳定、收入少、流动性大,城中村流动人口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差、安全隐患多,加之我国对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管理缺位。因此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方面要高度重视城中村流动人口问题,加强对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管理,逐步改善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加快廉租公寓建设,为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
中国人有句话叫:“酒品如人品。”杨慧英女士用一位女性天生的敏感与细腻经营着她的意大利红酒,用她的话说:“旨在传播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1988年,迈出大学校门的杨慧英怀揣着对新生活的向往进入甘肃地毯进出口公司工作。正是这份工作让她有机会走出国门,接触到西方国家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1999年,已经对国际贸易轻车熟路的杨慧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继续经营地毯家居的出口业务。但在这位西北女子的心中,始
期刊
1引言  城市化是当今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现象之一,所谓的城市化就是指区域城市发展的程度,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斯蒂格利茨认为新世纪中国将面临三大挑战,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城市化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对城市化指标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尤其对单一指标在测度城市化时,能否完全代表城市化的水平;单一指标在不同区域测度城市化时,是否只是代表该项指标的城市化水平;当选取多指标测度时,
期刊
圣贤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华,是21世纪人类智慧的源泉。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截至2009年10月,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分布在87个国家(地区),为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幅弘扬圣贤文化的浩瀚画卷,已然在世界各地起笔。作为圣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