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本特征优化阅读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e3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引言
  阅读是得到英语教育界广泛认可的最有效的英语教与学的方式。[1]高中英语教学应当以阅读教学与研究为核心,关注阅读文本的多元解读与教学的合理设计,深化阅读教学。[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教学实践都是依据特定的对象——文本进行教与学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的内涵,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笔者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文本特征来设计阅读教学,发现文本特征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文本信息的回忆有着重要的影响。多种多样的文本特征是阅读的辅助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处理阅读信息,提高阅读速度,从而增强阅读效果。
  二、 文本特征的含义和功能
  本文表述的文本特征(text features)是指对印刷材料所作的改变,以提供与标准印刷不同的视觉特点。[3]文本特征在人教版NSEFC的阅读课文中常体现在字体、颜色、照片、图表、方框、文体格式、说明文字等方面。这些文本特征的使用,一方面增强了文章的视觉效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突出的大小标题、字体、相关的照片、直观的图表及文章排版格式等文本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文章更易于理解。按照Field的分析,文本特征具有激活背景知识、提取文章纲要、综合处理信息、强调关键内容、形成信息菜单、提供视觉强化、解释复杂概念、呈现补充信息等八个主要功能。[3]
  三、 基于文本特征的阅读教学
  现行的人教版NSEFC教材有很多不同于标准字体和字号的文本特征,它们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些文本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有着自身的独特价值。本文以人教版NSEFC Book 8 Unit 2 Cloning的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特征来进行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效果。
  该单元的阅读材料“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具体介绍了植物与动物克隆的区别、多莉羊的诞生与死亡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教材设计的目的是在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基础上使其了解克隆这门生物技术以及有关的争议。该话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因为是一篇介绍克隆技术的说明文,文中的术语较多,还有些复杂句,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因此,笔者尝试利用文本所提供的文本特征来优化阅读教学,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 读前
  阅读开始前利用文本特征的各种形式(如标题、副标题、图表)进行预测活动,激活已有背景知识,突出中心思想,是阅读开始前的一种有效方法。
  1. 善用图片,激活背景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特征鲜明而极具代表性的图片比以英语为表现形式的文字更能激活他们所掌握的背景知识,使其联想起相关的话题内容。阅读前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观察课文所提供的图片(图1、图2、图3)以及图片下的说明文字,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回答中走近文本的背景知识。
  
  
  
  
  
  (1) Do you know how Dolly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heep?
  (2) What is cloning?
  (3) How is a clone produced?
  (4) What benefits can humans gain from cloning?
  2. 挖掘文本标题,预测文章主旨和内容
  人教版NSEFC教材的阅读文章全部都有标题,而且标题往往在位置、字号及颜色上与正文不同。文章的标题往往与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引导学生浏览文章标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帮助学生预测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结构。该文的标题是“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教师根据标题可以设计如下预测活动:
  (1) What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about by reading this headline?
  (2)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3) What is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article?
  A. Expositive(说明文)
  B. Descriptive(记叙文)
  C. Argumentative(议论文)
  预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它需要读者结合自身的认知经验,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推断,对文本的内容或后续的情节发展等进行猜测,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验证。[4]通过对文本标题进行预测和探究,学生能快速把握文章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本的内容。
  (二) 读中
  阅读过程中图表的采用可以使阅读材料更具视觉效果,把有关内容按序排列可起总结或强调作用,而把文本特征的各形式综合在一起可以增强整体阅读理解。
  1. 巧借图示,解释复杂概念
  简单的图示往往可以使复杂的进程直观化。在阅读教学中,将复杂的文字表述转化成清晰的图示,有利于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5]该文是一篇介绍克隆技术的说明文,文中的主题术语CLONING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概念,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巧妙地利用文本中所给的图示(见图4)及图后的文字介绍,来展示克隆的过程,降低文本的阅读难度。
  
  
  
  
  
  
  
  
  
  
  
  
  
  
  
  
  2. 借助表格,深化文章理解
  表格所独有的平行结构使内容要点一目了然,这种形式能够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形式,使对比和比较清晰化,同时又可以较短的篇幅涵盖较多的内容和要点。在Detailed reading环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克隆的利弊,教师可根据阅读文本后Comprehension部分所提供的图表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这个表格三种颜色的设计充分关注了文本特征对学生阅读注意力和兴趣的影响。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克隆技术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危险,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 读后
  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往往会借助教材上的一些练习布置读后活动,这些练习通常要求学生进行判断、作出选择或操练语言点,很多学生感觉英语阅读枯燥无味,只是机械地完成练习。与那些传统的用处不大的课后练习相比,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课文中心大意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激活更多的背景知识,进而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综合阅读技能。
  1. 品读文中的黑体字,重构文本篇章结构
  课文阅读承载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功能,同时也容纳了大量生动的语言词汇,是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在现行的NSEFC教材中,新的词汇都用黑体醒目地标注出来,起到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而且,很多黑体的新词汇与阅读主题密切相关,并始终围绕着文本的主题出现。应该说,这些黑体词就是阅读教学的核心词汇。在读后环节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黑体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全文,进一步内化和吸收阅读文本中的目标词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把握文章框架和作者的写作思路,重构文章的篇章结构。
  2. 品味文本标题,发展评判性思维
  标题是主要的文本特征,是文章的眼睛,让学生再一次品味课文标题,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体会标题是怎样浓缩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主题的;二是启发学生在写作时,也可学着课文的方法,为自己的文章加一个准确、鲜明、发人深省的好标题;三是在回顾课文内容、体会标题精当的思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和阅读能力。
  在该课的Post-reading环节,教师首先让学生比较课前根据课文标题作出的预测与正文内容是否相符,并针对标题“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设计以下读后活动。
  Activity one: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four? Give your reasons.
  (1)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loning.
  (2) 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
  (3) My opinions about cloning.
  (4) Why is cloning controversial in some countries?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包括文章标题在内的四个标题,让学生比较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质疑权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Activity two: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writer’s point of view in this reading passage? Is it in favor of cloning or against it?
  通过此项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和评判的态度来审视阅读教材,对文本进行深层理解,发现隐藏在文字内容背后的信息,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语篇,成为积极主动、有思想、有个性的阅读者。[4]
  四、 结束语
  作为阅读的辅助手段,文本特征提供了一定的文本背景知识,体现了文本的结构特点,突出了文本的主题,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章所提供的多种文本特征,恰当地进行读前、读中和读后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文本特征,帮助学生掌握预测、略读、寻读、概括、推理等阅读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兆义.高中新课程教与学:英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4.
  [2] 葛炳芳. 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阅读教研与行动改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6.
  [3] FIELD M L. Text features and reading com?鄄
  prehension[M]. 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7.
  [4] 贵丽萍,等.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41.
  [5] 王燕. 利用文本特征设计阅读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6):28-30.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自然程度关系到引发学生思考的深入程度.在初中几何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几何研究的方法、学科逻辑的推理、知识结构的关联三个角度来设计自然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设计;自然性;几何学习  触发学生积极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是我们常用的教学策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呈现的问题不“自然”,是造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原因.所谓数学问题“
摘 要: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追求和核心价值所在.教师应在课堂引入、例题讲解、自主编题、交流评价等环节中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逐渐从模糊走向清晰,从片面走向全面,从肤浅走向深刻,最终实现从思维水平、思维形式、思维品质等不同维度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关键词:高阶思维;SOLO分类;平行四边形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数学高阶思维则是指在数学活动
编者按:有效教学是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目前,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著述颇多,但是有效教学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究竟如何运用还是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本期“专题”,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选出一些论述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实践有效教学理论的文章,以飨读者。    新课程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仍然未见明显改善。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使学生享受教育所给予的新的生命力,使课堂充满美好的理想和成
摘 要:“原子结构的模型”是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的内容,因为其内容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融入原子结构的模型建立的科学史,结合直观模型演示等教学方法,并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自己动手制作原子结构的模型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体会质疑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抽象思维;科学史;模型演示  一、教材地位及学情分析  “原子结构的模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一线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设模块的教学把握不够精准,存在一些疑问。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的独特育人价值,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基于史实资源,凝练理论观点,彰显学科味道;解读权威书刊,提高学养水平,凸显研究味道;推进议题教学,开展多元活动,提升素养味道。   关键词:统编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伟大的改
摘 要:“微型教学”作为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虽然省时、省力、省资源,但同时也具有很多的局限性。而从医学教育领域迁移而来的“临床模拟”,聚焦问题,注重反思,强化合作,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实现从“微型教学”向“临床模拟”的转变,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有利于推进英语课程改革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微型教学;临床模拟;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微型教学”作
摘 要:语言点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相对来说师生都不太喜欢的课型。通过合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语言点教学一样可以上得很出彩。  关键词:语言点教学;情境;运用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语言处理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对于“活动多、内容有趣、学生乐于参与”的阅读教学,阅读文本中语言点的教学,让教师们觉得很难上出新意和亮点
英国学者柯林伍德说:“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1]可见,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知识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证据(人已经做过什么)的解释说明问题(人是什么)。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此历史本身充满了变数和诡异。寻找证据、发现线索的历史学习过程犹如探案,其间充满了惊险和曲折。因此,历史教学不可能依靠灌输得到理解和内化,它需要点拨。   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
春天的草地上,成群的小朋友在开心地放着风筝。风筝飞上天,是风力的一个作用过程。据此创作了一个选择题(例1),该题因取材于生活体验而被学生“点赞”。   例1:当风筝的迎风面受力时会产生一种力推动风筝上升,这种力叫升力。如果风筝与风向平行或形成直角时,都不能产生升力,风筝就会落下。图中的平行线为我国某地空中等压线,短黑粗线为风筝的侧视图,细实线为风筝的系线。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图中能够在天上飞
波利亚指出:拿一个有意义但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 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往往都为选题而烦恼,而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材编委精心编写的教材例题、习题一般都有典型性、示范性、迁移性、再生性等特点,它们或渗透了某些数学方法,或体现了某些数学思想,或提供了某些重要结论,意义非同一般. 因此,对它们不能简单地就题论题,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