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学了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房树人绘画分析技术,了解一例找各种借口不想上学孩子的性格、情绪、行动力、心理状态,分析孩子不想上学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针对性的对家长、老师和其他人员提出指导和建议,有效的帮助家长改进亲子教养模式,案例辅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房树人绘画技术;不想上学;辅导个案
  乐乐(化名),男,6岁,一年级学生,近两个月来,该学生经常找各种理由不来学校,不想上学,每天早晨妈妈把他送到学校门口,他都哭得难舍难分, 问其原因,要么沉默不语,或者找各种理由,比如:头疼、肠胃不好、害怕老师、没带红领巾、上学没意思...。 家长认为是学校老师的原因,故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一、画者家庭背景:
  父母结婚:父母结婚受到公婆反对,认为学历差距太大,母亲职高学生,父亲博士学历,大学老师,后来调入研究所。
  母亲怀孕时:结婚后一直没有怀孕,母亲受到公婆歧视和职责,后来检查出父亲精子活动度低,最终怀孕,但是怀孕期间妊娠糖尿病,孩子只有一根脐带,公婆整天唠叨,不让按时去医院孕检。
  0—1.5岁:孩子7个多月早产,足跟血检查发现可能由于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发育不正常或者多动症,月子里和公婆吵架。孩子5个月的时候父亲出国至今,每年回来一次,每次20天左右,跟孩子关系不佳,认为养孩子就是母亲的责任,孩子不听话就应该打。
  1.5—3岁:在公婆处住了3个月,关系不和,之后带孩子各地旅行。然后在深圳住了半年,孩子1岁8个月时,母亲与孩子分离半年去加拿大找父亲。2.5岁上幼儿园,由于环境差,3岁回北京。
  3—6岁:3岁半去新加坡上了10个月幼儿园。在此期间与人合租房子,这段时间孩子很压抑,经常闹情绪。4岁半回国,在北京上幼儿园中班。回北京后孩子还比较快乐、阳光,兴趣爱好也很多,也喜欢帮助别人。6岁上小学。
  母亲列举孩子优点:礼貌、诚实、喜欢自己、动手能力强、活泼、喜欢帮助别人、大方、热情。
  母亲列举孩子缺点:爱发脾气、不会发现好的一面、自信心不足、不谦虚、不够认真。
  母亲列举自己优点:礼貌、热情、勤奋、勇敢、开朗乐观。
  母亲列举自己优点:不够有耐心、追求完美、喜欢讲道理、没有规则、不够守时、做事容易粗心。
  母亲列举孩子父亲优点:诚实守信、老实本分、勤劳、认真。
  母亲列举孩子父亲优点:爱发脾气、没有耐心、不管孩子、不讲道理、缺乏责任心、受原生家庭溺爱影响大男子主义。
  二、房树人作品分析
  1.房树人绘画作品
  2.作品分析
  画面大小及位置适中,房子代表家庭、内心世界,先画的房子,说明家庭对他来说很重要,蘑菇型,儿童画常见。房顶较大,可能比较好幻想,压力大,感觉家庭的压抑,希望被家庭呵护。右边的墙壁与屋顶没有连接,房屋不牢固,对家庭的感受性不是很好。门窗代表个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门窗很小而且是关闭的,窗户很高,代表人际关系存在退缩的行为,不愿意与人主动沟通交流,不希望别人走进他的内心,防御心很强。屋顶上画天窗,渴望家庭的温暖、朋友的陪伴、渴望透透气。门口的石头路,人际交往设置障碍,别人需要按照他设定的方式走进他的内心,比较注重完美。树干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社会支持,树干线条不是很顺畅,可能存在焦虑不安,树干粗细程度一般,分析可忽略;树冠代表一个人的自我状态,树冠内的线条凌乱,内心比较纠结不安;果实代表一个人的目标或者想法,树上画了两个大苹果,左边的苹果被风吹掉了,右边的苹果被旁边的虫子蛀了,学生说很不喜欢被虫子蛀掉的苹果,说明孩子有比较高的目标或者想法,但是由于种种外界干扰因素,导致目标或者想法破灭、有失败的经历;树干右侧伸出的树枝上有一只毛毛虫,这种节外生枝可能是一种退型倾向;人代表着现实中的自我,人物画在石头路上,非常小,面向家庭,回家的路上,表明学生非常自卑,自我否定,缺乏自信,有退缩的行为,对家的感受性也不是不好;右边的河流可能代表情绪的焦虑,可能存在不安全感,自我防卫。小船是学生后来添加上的,自述他和朋友、还有这只毛毛虫可以通过划船的方式通往右边另一个大房子(右边的大房子未画完)开心的玩耍,船的尾部有照明装置,自述到了夜晚就不会迷失方向,心思细腻,比较追求完美,渴望得到别人的指引。[1]幅画起名为“小元的世界”,表明了自己的人格、当下的情绪状态及心理感受。
  在画画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不敢单独留在屋里,即便室内光线充足明亮,询问原因,自述妈妈为了培养他的勇敢,让他看过一个动画片,里面的人物非常可怕。他不敢一个人在家。上周四,妈妈外出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他非常的害怕,不断的给妈妈打电话,想去找小朋友玩,门锁着不能出去。第二天早上就不愿上学,担心妈妈被坏人拐跑了。
  三、综合分析孩子不想上学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通过绘画分析、与班主任和母亲交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人际关系、性格特点、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情况、目前的状态、母亲的担忧,母亲的性格特点等相关信息,学生不上学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遗传因素:
  胎内创伤、性格胆小、心思细腻、敏感、追求完美、自卑、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在意别人的评价,遇到新的环境很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内心不安全就会找各种理由不去学校。
  (二)家庭因素:
  1.6岁的孩子受家庭影响很大,一般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的问题,父母的问题。孩子用自己的问题告诉家长咱们家出问题了。
  2.家庭教养由妈妈完成,伪单亲家庭,父亲的责任和影响力缺失。
  3.父母长期不能在一起生活,导致妈妈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妈妈缺乏安全感,就会很大程度影响孩子。
  4.妈妈高要求,自己做不到的却要求孩子。例如:只允许孩子看电视十分钟,与小朋友玩耍的时间有限,每晚的家庭补习班过多,对孩子平時要求的多,鼓励肯定较少,造成孩子自卑、缺乏动力。   5.妈妈不合理的认知,认为孩子不上学是因为害怕老师,将原因归于班主任老师,没有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信息。另外,对于孩子不愿上学这件事,立场不够坚定,态度不够坚决。
  (三)教育因素:
  班主任比较年轻,与家长的沟通不是很顺畅,造成双方有所误解,对待此类学生更应给予足够的温暖和关爱。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四、对家长、班主任、保安师傅的指导和建议
  (一)家长方面
  1.就画论画,让家长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纠正家长的错误认知,取得家长的配合。
  2.不要强行搂抱拖拽孩子回班,孩子拼命哭喊挣扎,会激发消极逆反情绪。正确的方式是送孩子到学校门口,态度要坚决,不要有商量的余地,告诉孩子妈妈需要上班,你需要上学,我们各有分工,放学的时候我会准时接你,并且不食言,说到做到。
  3.允许孩子在学校门口有情绪宣泄,孩子与母亲分离需要适应和调整,这个过程会较慢可能有反复,告诉家长不要心急气馁。
  4.重视孩子玩耍的时间,重视与其他家长的沟通联络,促进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同伴关系。
  5.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多的要求,孩子做不到的事情给予帮助。
  6.关注孩子内心所需,可以使用代币法奖励。通过孩子的描述,希望每天看电视30分钟,只要孩子做到一周内开心上学,每天跟妈妈讲一件开心的事情,就可以满足孩子看电视的心愿。
  7.家长爱孩子,才会付出改变,只要妈妈改变一点点,孩子后面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妈妈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才会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8.避免看可能引发孩子害怕的动画片,孩子不敢一个人呆在屋里,指导家长使用系统脱敏技术,例如在房间放置一个钟表,让孩子盯着钟表看一分钟,转移注意力,妈妈一分钟后出现,或者就在门口离孩子不远的位置。逐渐延长独处时间,逐渐让孩子从对母亲的依赖中分离出来。
  9.妈妈去哪儿要告知孩子去和回来的时间,下班后多陪孩子,不要单独让孩子在家,可以送到亲戚朋友家或者有其它朋友陪伴,或者允许孩子看电视,转移注意力,避免孩子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
  10.平时多由男性亲属陪伴孩子,一方面减少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一方面培养孩子男子阳刚之气。
  11.多向孩子转述一些老师对孩子的正向积极评价,比如上课积极发言,能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经常把这些话,也可能是莫须有的,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很认可喜欢他的。
  12.对于孩子不想上学的事,不要强化不愿上学的想法,即便孩子真的不愿意上学,也不要让孩子产生深深的烙印—自己就是不想上学。
  13.塑造英雄父亲的形象,莫须有的优点也可以,要让孩子为父亲感到骄傲,这样同龄学生在谈论父亲时,孩子会很自信。
  (二)班主任方面
  1.对待这样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温暖和关爱,注意与孩子和家长的说话沟通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他的,避免产生误解。
  2.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肯定和鼓励。
  3.适当的给予孩子安排班内工作,让学生产生价值感。
  (三)保安师傅方面
  1.保证孩子在学校门口安全,开关门时注意。
  2.不多说话,以免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例如:你妈妈怎么还不来接你?这孩子在门口影响我们工作,赶紧带走吧。
  (四)其它科任老师
  1.不用异样眼光看待学生,不讨论孩子怎么不愿意上学。
  2.见到学生在门口不进来,如果愿意帮助,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让孩子喝点水,找他喜欢的同学肖博宇帮忙,采用选择性策略(类似:你是愿意同学拉着你走,还是愿意老师拉着你呢?),跟孩子谈论其它事情...,事实证明,孩子只要离开学校门口,进到班里就很正常,也非常积极的发言,并能够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学生方面
  1.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烦恼。
  2.做个体沙盘,在游戏中整合、平衡心理状态。
  五、辅导效果
  一周后,学生在学校门口哭闹不进校门的次数减少。两周后,学生已经能够正常进入校门,没有再发生哭闹、找妈妈的情况发生。家长对学校、对班主任的态度发生了积极转变。
  六、心理教师感悟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紧张担心害怕,情绪低落,母亲的这种情绪在孕期的时候会感染到胎儿,胎儿在子宫内感受到的是恐慌、害怕,那么出生后这种情绪是会带着的。再加上孩子早产,五个月时父亲出国至今,父爱缺失。本案例中,孩子不是不愿意上学,而是对母亲太依赖,无法接受与母亲分离,孩子其实早已经出现问题了,家长以前没有注意到。当孩子不想上学,家长心里才恐慌起来,意识到出现了问题,救助意愿迫切。心理学和家庭教育讲究:谁痛苦谁改变。该案例中,母亲需要自我调整,包括自身认知调整、自身安全感提升、教养模式调整、亲子关系调整,夫妻关系调整。只有自己调整好了,才能影响和改善孩子。
  参考文献
  [1]严虎,陳晋东.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手册.中南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背景资料  走在学校的甬道上,远远的望着小禾和同学开心嬉闹的笑脸, 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关于很久以前他的另一幅的画面:  小脸经常的脏兮兮,每天没有个笑脸,时不时留着眼泪,抽抽嗒嗒的哭着……  小何聪明可爱,但他的心却是苦涩暗淡的。年初他的妈妈在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因为抢救无效去世了,幼小的内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病了一个多星期。虽然我们对他进行了一系列干预疏导,他有所转变。但现在从他经常出现的泪水中
期刊
摘要:一、从细微处入手,去观察了解学生;二、给予内高生重任,充分信任他们;三、做内高生的知心朋友。  关键词:观察;信任;知心  在管理好班级的诸多因素中,师生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和谐融洽感情的建立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与班级中的新鲜血液——内高学生的相处可以说是一门新的艺术。下面,我就结合我所教班级的情况谈谈我是如何用心浇灌内高学生,让民族之花在红中校园竞相开放的。  一、从细微处入手,去观察了
期刊
摘要:儿童只有在学校和家庭一致行动的前提下,要建立良性联动机制,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针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不和谐的情况,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与家长“斗智斗勇”,抓住一切时机,“穷追猛打”征服家长的策略,使家校合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家校合作;沟通  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段话“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
期刊
摘要:个体进入新的环境,需要完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适应,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适应的一个重要内容。本个案的来访者在二年级时由于转学造成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五年级时终于以不可控制的愤怒情绪爆发。在沙盘游戏辅导中,来访者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情绪,了解了自己“爱表现”的个性特点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与同学的交往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自己的愤怒情绪。  关键词:愤怒情绪;沙盘游戏  一天,一位班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生的自信心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自信心水平与父母家庭教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对学生的自信心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生;自信心;父母教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的结构越来越简单,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子女的自信程度与父母对其态度,对其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养独生子女,使子女形
期刊
摘要:养花如育人,班集体中良好的环境,有益的活动,使孩子展现花朵般的美丽。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性格各异的孩子,需要我们用心换心,以爱育爱。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遵规守纪,并形成习惯。多角度、多方位去赏识学生,使学生在赏识中尽快融入班集体。教師引导榜样们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有了榜样,学生就会跟着效仿。通过和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孩子,家校合作,成就孩子。  关键词:爱心;赏识;榜样;习惯;成就  老舍
期刊
摘要:面对有独特需求的个体,心理教师要坚信每个人的心中,都蕴藏着一个做好人的愿望,因势利导,寻找切入点,实施引导和强化挖掘潜能,使之成为自我发现自我教育的内在力量,帮助其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  关键词:诚心与信任;引导和强化;自我调节;自我教育;成长快乐  背景资料:  小刚,男,六年级学生。聪明,机灵,敏感,自我控制力较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喜欢恶作剧,因此不被同学接纳,同学关系较差。有较
期刊
摘要:一年级学生刚走进校园不久要面对很多挑战,如何帮助所有孩子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克服担心、恐惧、无法受批评教育等不良情绪,做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是低年级老师的工作重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更要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灵活的评价方法和多种评价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完善自己。  关键词:教师评价;小组学习互评;活动中评价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段重要契约的结束,可能还伴随着爱恨情仇的转变。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着对“家”的理解将要重新定义。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攀升,导致单亲学生的数量的成倍增涨,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在这场“战役”中,孩子成了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最重要的人本主义理论之一,对于班主任如何了解学生和家长,如何因材施教以及改善班级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这套理论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又是如何理解和看待的呢?对于学生不同层次的缺失,作为教师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呢?  二、主题词的界定: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从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