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引导下肝胃吻合术治疗肝门部与远端胆道梗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超声内镜引导下肝胃吻合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hepaticogastrostomy,EUS-HGS)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不同部位胆道梗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82例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EUS-HGS治疗,根据胆道梗阻位置分为肝门部胆道梗阻组(30例)和远端胆道梗阻组(52例)。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调整协变量,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

结果

肝门部胆道梗阻组和远端胆道梗阻组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3.3%(28/30)和94.2%(49/52),两组技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0,OR=1.17,95%CI:0.18~7.41)。肝门部胆道梗阻组和远端胆道梗阻组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83.3%(25/30)和88.5%(46/52),两组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4,OR=1.53,95%CI:0.43~5.53)。肝门部胆道梗阻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其中胆管炎3.3%(1/30),胆漏6.7%(2/30),胆汁性腹膜炎6.7%(2/30);而远端胆道梗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52),其中胆管炎9.6%(5/52),胆漏7.7%(4/52),胆汁性腹膜炎5.8%(3/52)。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表皮葡萄球菌对人体兼具保护和致病双重作用:一方面抑制病原菌和炎症、辅助皮肤固有免疫系统,维持皮肤微环境平衡;另一方面具有致病潜能。表皮葡萄球菌具体作用不仅取决于自身,也与宿主免疫系统、其他微生物以及环境的互相作用有关。这种互相作用的平衡即为表皮葡萄球菌共生性稳态,当稳态被打破后就可能发生多种皮肤疾病,如寻常痤疮、特应性皮炎、玫瑰痤疮以及黑素瘤。影响表皮葡萄球菌共生性稳态的因素包括温度、氧含量和营养等环境条件、抗生素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数量、微生态多样性等。本文对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共生性稳态的研究进行综述。
玫瑰痤疮是好发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药物治疗是一线疗法。近年来光电疗法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对玫瑰痤疮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总结玫瑰痤疮光电疗法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胶原蛋白肽(CP)成为延缓皮肤自然老化的研究热点。动物实验证明,CP可通过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抑制胶原蛋白降解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修复自然老化皮肤。细胞实验证明,CP可通过刺激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合成。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口服补充CP或CP联合其他具有抗氧化活性物质可改善皮肤含水量并降低皮肤经皮水分散失,改善皮肤皱纹和弹性,还可改善皮肤胶原纤维结构、真皮和表皮质量及面部皮肤的整体状况。本文对皮肤自然老化机制和近年来CP修复自然老化皮肤的
本文从白癜风分型、分期、病情评估、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等方面比较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地区和国家的白癜风诊疗指南或共识,概要分析各指南及共识中推荐的白癜风疗法和强调理念的异同,以帮助临床医生为白癜风患者提供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期刊
在过去20年中,胶囊内镜不断发展,不仅攻克了消化道检查中小肠这一“盲区”,还向全消化道拓展,相继推出食管胶囊内镜、结肠胶囊内镜以及磁控胶囊胃镜,部分检查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胶囊内镜从单纯诊断技术发展到兼具一定诊治功能,各种胶囊的研发与应用也不断拓宽其临床适应证。从技术革新到临床转化,胶囊内镜凭借其无痛、无创、无接触等优势,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回顾总结了胶囊内镜的20年发展史,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副胰管是胰液的第二流出道,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在胰腺疾病的诊疗中起重要作用。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作为主胰管深插管失败的重要补充手段,可以进行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副胰管支架置入术等治疗。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最常用于胰腺分裂的诊疗,也是部分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较主胰管造影高,要预防和关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