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健身气功“三调”的关系

来源 :健身气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tt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那么在习练中,如何理解、怎样运用“三调合一”呢?笔者经过近几年来对健身气功的习练、体会和感悟,再加上学习领会专家学者的精辟见解,认为主要应该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调身是指练功者对基本身形和肢体运动的调控,使之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即身形合度。调身是调息、调心的基础。调息就是调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数、深度等,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和目的,调息是调身和调心的中介。调心是指练功者在习练健身气功中,对自我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进行主动、自觉的调整和运用,以达到练功的目的。调心是调身和调息的核心和目的。因此,作为健身气功的习练者一定要明确调身、调息、调心三者的关系、方法和要求,才能收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调身是调息和调心的基础
  所谓调身,就是有意识的调整练功的姿势。既然是调整身形。那就要求在习练某种功法时,要严格按照每一个动作的技术要求,规范且有意识地调整好自己的身形与姿势。每一动作都要规范到位,姿势要正确。人的动作,人的身形大致有四个基本姿势行、立、坐、卧。人们常说“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就是指的这四个姿势,以及屈伸仰俯,升降开合,转摇跑跳等。在国家体育总局先后推广的9套健身气功功法肢体动作虽然千变万化,但有些是带有共性的,如我们在习练健身气功预备势时,不管哪套功法都是: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百会虚领,下颌微收,两膝微屈,面带微笑,两手自然垂于体侧,呼吸自然,目视前方,使习练者逐渐进入练功状态。又如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第一式“挽弓”的动作要求,一个动作就分解成六个小动作,习练者在习练时要按照分解动作规范自己的姿势。又如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根据动作的名称含义,做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动作姿势,习练者要力求做到演虎像虎,学熊似熊。我们在做动作时首先要了解每套功法的特点和作用,熟练掌握功法技术,努力做到动作到位,合乎规范,松柔舒缓,协调配合。古人说,“行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充分说明姿势是否正确在练功中的重要性。“形助气意,形宜中正安舒”。特别是对动作的起落、高低、轻重、缓急、虚实要分辨清楚,不僵不滞,柔和灵活。以规范的动作姿势,循序渐进地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带动四肢乃至全身关节骨骼,从而牵动内脏各器官运动,逐渐提高全身肢体关节、韧带、骨骼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起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
  
  调息是调身和调心的中介
  古人云“一呼一吸为之息”。所谓息,不仅是指呼和吸的过程,而且还指一呼一吸之间的停顿。调息是指练功时对呼吸的锻炼,就是习练者有意识地调控呼吸,不断体会、掌握、运用与自己身体状况或与动作变化相适应的呼吸方法。动息相随。要先规范动作,待身体放松,情绪安宁后,逐渐配合呼吸。健身气功每套功法的动作不同,但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不外乎是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先吸后呼、鼻吸口呼等。呼吸的方法最常用的有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又分为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两种。如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呼吸方法是逆腹式呼吸。其方法与要领是:鼻吸口呼,这种方法鼻吸气时胸腔慢慢扩张,而腹部随之微微内收,口呼气时则与此相反。逆腹式呼吸方法使人的横膈膜升降幅度增大,对人体产生类似按摩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畅通,功效非常明显。在习练中力求达到与功法动作配合一致,呼吸要细、匀、深,长,为调心打好基础。如,我们做马王堆导引术“挽弓”这一动作时,配合呼吸,开吸合呼,两掌在外开时吸气,合掌时呼气。还有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张广德教授整套功法的口令词贯穿始终,把动作与呼吸配合上导引的非常明确。习练者要逐步学会有意识地进行呼吸的调整,不断去体会、掌握、运用与自己身体状况,与动作变化相适应的呼吸方法。达到“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尤其是初学者要循序渐进,用自然呼吸和腹式呼吸交替使用,逐渐达到缓慢、细匀、深长的程度,以利于身体健康。调息的作用:排除杂念,安定情绪,借助调息来入静。通过调息,可以使人体更有效地吸入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呼出体内的浊气,达到吐故纳新,调节改善人体呼吸系统功能及个组织器官功能,促进体内真气的发生,发展及全身血液的运行,行气活血,畅通经络,强壮脏腑。古人说,“使气则竭,屏气则伤”。练功中不能为了追求某种呼吸方法而出现憋气,从而伤了身体。
  
  调心是调身和调息的核心
  调心是健身气功“三调”中最重要的内容。既是练功的核心又是练功的目的。调心的基本要求是“入静”。调心的方法主要是“意守”,即意念归一。就是习练者有意识的在练功时调整注意力集中,有意识的使自己排除杂念,净化大脑,心平气和,能够尽快达到“入静”状态。《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张广德教授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练功口诀,“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窍,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就把“意守”说得非常明白,就把“三调合一”的结合说的非常完美。因为习练者在练功中,无论是调身还是调息,都是在意识的调控指挥下完成的。所以“意识”二字在三调中显得尤为重要。调心的方法主要有意守松静自然放松法,意守身体部位法,意守体外对象法等。在习练中我认为,这些方法应通归于“以一念代万念”的意守法。也就是意念归一、专其一处。在调身、调息的同时,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身体某一部位而意守,借以排除杂念,净化大脑,快速入静,逐渐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只有精神放松,意识平静,才能达到神与形合、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才能达到防病祛病,强身健体。调心的作用:通过调心,习练者练功过程中心情愉悦,不仅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与提升,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又能提高习练者动作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情绪的稳定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当然,习练中也要注意“意守”的强度和方法,因为意念如水火,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练功时“既不能不守,也不能死守”,要“似守非守”,避免出现偏差。
   总之,调身、调息、调心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调身是基础,调息是方法,调心是目的。“三调合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功法动作技术的要求去做,就能达到“三调合一”,就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意境,使身心臻于高度和谐,借用张广德教授的话:“坚持练功,青春常驻,身灵体松,寿登高峰。”
  
  读者来信选登
  尊敬的健身气功管理中心领导:
  我叫虎孝芳,是内蒙古丰镇市的一名健身气功指导员。前几天,收到贵单位配发给我们活动站的扩音器,我和我的功友们喜出望外,这真是雪中送炭。在此向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由衷的感谢。
  2004年,我无意间在北京的一个公园看到有些老师在习练健身气功,我便加入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没想到我常年晕眩的老毛病尽然有所好转。从此,我喜欢上了健身气功这一运动,于是跟着老师每天认真学习。回到家乡后,我依然没有放弃,而且深入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健身气功不但增强了我的体质,也陶冶了我的情操,于是我更加坚信健身气功对我的帮助。因为我每天早上坚持锻炼,周边的晨练者也跟着我比划起来。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体验到了健身气功的好处。日复一日,我们的队伍逐渐扩大,朋友们都说我的动作做得好,推举我为“传授者”。就这样,我承担起教大家练健身气功的职责,一直坚持到今天。
  这些年来,我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还多次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我知道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我时时提醒自己在推广健身气功工作中,一定要在方方面面做到精益求精。在今后推广健身气功的活动中,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做平凡的工作。
  虎孝芳
  2012年2月16日
其他文献
健身气功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犹如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其根须伸展到四面八方,吸收着各方面的养分,其文化理论渊源是多元的,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又蕴含了医学、美学等传统科学的内核。  健身气功·八段锦中的第五势“摇头摆尾去心火”,就蕴藏着丰厚的文化与运动内涵,要想真正练好它,就要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本源上去深求、去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下,去体悟其运动内涵,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诸病源候论·风冷候》养生方导引法记载:“身平正,舒两手向后,极势。屈肘向后,空捺,四七,转腰垂手向下,手掌四面转之。去臂内筋急。”  校注:  [—]身:中医形体理论中的身,指颈部以下,大腿根以上部位。  [二]平:不歪斜,无凹凸的水平状态。  [三]正:是指保持树立,端正姿势,  [四]舒:“舒”字强调意境,强调手部有舒展,放松,打开,有利于气行指肚,其意境与“捉颏”一手的动作相同。  [五]
期刊
一 方义解诂  血压在安静状态下超过140/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主要症状除血压高外,常伴有头痛、头胀、头昏、耳鸣及失眠等。  原发性高血压被称为高血压病。临床经验表明,针刺、按摩合谷,可引起微血管扩张,数目增多,颜色变红,有助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  继发性高血压可由肾炎、脑部疾患、内分泌疾患等引起。中医辨证多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有关。方取太冲、行间、合谷以泻肝阳
期刊
各派气功都十分重视丹田,诸多养生家都把希望寄托于丹田,这是共识。传统气功和健身气功有很多习练者都练不成丹田,这是事实。健身气功在扩大习练者数量的同时,必须通过拥有丹田而提高习练质量,这是健身气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什么练不成丹田?为什么启动气机、形成丹田会成为制约功夫增长的瓶颈?健身气功怎样突破这个瓶颈?本文试图通过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回答上述问题,旨在揭示启动气机、形成丹田的规律性
期刊
编辑按:健身气功经过十年的探索和推广,在许多地方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在一些地区,健身气功不仅仅作为一项群众体育项目,而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文化活动;除了强身健体调养心性外,也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创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    安徽马鞍山:健身气功联欢会异彩纷呈  2011年12月25日下午, 安徽省马鞍山市健身气功协会举办全市健身气功联欢会,来自全市健身气功
期刊
在贵州务川习练健身气功的人群中,提起邹树荫,那可是无人不知。这不仅因为她本就是务川县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中医内科、儿科和妇科专家,经她手诊疗过的病友遍及务川城乡,更在于,从务川开始启动健身气功在全县范围内的推广活动以来,作为一个义务志愿者,她始终冲在第一线,把所有业余时间全都用于教功、带功,引领一个又一个站点持之以恒地到达成熟,人们说,在务川创建成功全省第一个“健身气功之乡”的群众活动中,她默默奉献,
期刊
气功在养生保健方面走过的弯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气功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第一次高潮并没有脱离科学的轨道,无论临床还是基础理论研究都是实事求是地肯定气功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十年动乱期间,由于批判活命哲学,气功被打入了冷宫。改革开放后,气功发展迎来了第二次高潮,但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追逐名利的浮躁心理驱使一些人哗众取宠,过分地夸大了气功的效验,“气功大师”层出不穷,传统功法、
期刊
编辑按:健身气功“和谐站点”工程自2006年开始实施。国家体育总局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拨出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几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健身气功“和谐站点”工程建设逐步深入,已经为5500多个站点配发了音响设备并将陆续为通过年检的其他站点配发,已经连续两年向12000多个站点赠阅《健身气功》杂志,惠及练功群众100多万人,受到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广大练功
期刊
初学健身气功时,许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练气功的动作要慢?对习练多年的许多练功者而言,又会感悟到:为什么练到慢的程度了,就会感到舒服?其实,习练健身气功就是一个“慢、停、大、观”的过程。在此,我们不妨从这四个方面来探讨。    慢    健身气功习练中的慢,从直观来讲主要是指动作慢,这是健身气功区别于一般锻炼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传统气功及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并由三个方面组成:一个是看得见
期刊
当活力四射,主观能动性强的大学生,在学习缓慢柔和的健身气功·五禽戏时,容易产生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动作体操化等问题,从而降低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我在对大学生进行五禽戏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明确学习的需要和目的,这样不仅能够达到让学生养生、健身目的,还能够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语言法对五禽戏的历史起源、发展、养生保健理论等的讲解,诱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