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5分钟预防与助疗法

来源 :健身气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an0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方义解诂
  血压在安静状态下超过140/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主要症状除血压高外,常伴有头痛、头胀、头昏、耳鸣及失眠等。
  原发性高血压被称为高血压病。临床经验表明,针刺、按摩合谷,可引起微血管扩张,数目增多,颜色变红,有助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
  继发性高血压可由肾炎、脑部疾患、内分泌疾患等引起。中医辨证多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有关。方取太冲、行间、合谷以泻肝阳上亢,对防治高血压病(头痛、头晕者)有良好效果。
  由于合谷、太冲二穴位于歧骨之间,犹如把关之将士,故有“四关”之称。该二穴皆为原穴,一调气、一调血、一调阴、一调阳,具有平肝阳、调气血、通经络的作用,临床经验表明,二者配合应用疗效较好。
  另据,历代医学文献记载,运用耳穴防治疾病效果良好,故该病采用了按摩耳部相关穴位的方法以祛病强身。
  需要说明的是,防治冠心病、心悸、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各式助疗动作可以相互交替使用,相互补充。
  二 运动处方
  1 摩运降压沟
  ◆功前准备
  正身端坐,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拇指腹和食指中节桡侧面分别置于左右耳轮上部,食指在前,拇指在后;两眼轻闭或平视前方。
  ◆动作指南
  (1)随着吸气,提肛收腹,脚趾上跷;同时,两拇指腹和食指相捏上提耳轮;两眼轻闭或平视前方。
  (2)随着呼气,松腹松肛,脚趾抓地;同时,两手稍用力沿降压沟向下摩运至耳垂。
  ◆练习次数
  一吸一呼为一次,共做8或16次;做完后,还原正身端坐势。
  ◆注意事项
  (1)精神集中,意守降压沟。
  (2)吸气上提耳轮时,宜直背伸腰、顺项提顶,两肘稍上移。
  (3)呼气下摩降压沟时,宜松腰沉气,两肘稍下沉。
  ◆主要作用
  降压沟在耳部背侧,分降压沟上、降压沟中、降压沟下三个部分。临床经验表明,摩运降压沟有良好地降压效果。
  2 按压降压点
  ◆功前准备
  正身端坐,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拇指腹从耳后托住耳垂,食指端点在降压点;两眼轻闭或平视前方。
  ◆动作指南
  (1)随着吸气,提肛收腹,脚趾上跷;同时,两手放松;两眼轻闭或平视前方。
  (2)随着呼气,松腹松肛,脚趾抓地;同时,两食指端按压降压点;两眼轻闭或平视前方。
  ◆练习次数
  一吸一呼为一次,共做8或16次;做完后,还原正身端坐势。
  ◆注意事项
  (1)精神集中,意守降压点。
  (2)勤剪指甲,以防损伤耳部皮肤。
  (3)吸气时五指不用分毫之力,呼气时食指端按压降压点,力量由轻到重。
  ◆主要作用
  降压点在耳壳三角窝上部。根据全息论的观点,三角窝相当于生殖器官,包括子宫及神门、股关节等区,按压此区可滋阴补肾、升水降火,对降压有一定效果。
  3 捻揉合谷
  ◆功前准备
  正身端坐,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左掌置于裆前,掌心朝里,右拇指腹置于合谷穴,其余四指置于小指和手掌尺侧;两眼平视前方或轻闭。
  ◆动作指南
  (1)随着吸气,提肛收腹,脚趾上跷;两手放松;两眼平视前方或轻闭。
  (2)随着呼气,松腹松肛,脚趾抓地;同时,右拇指腹和其余四指捏揉合谷穴一周;两眼平视前方或轻闭。
  ◆练习次数
  一吸一呼为一次,顺、逆时针方向各捻揉8次,左右交换做动作;做完后,还原正身端坐势。
  ◆注意事项
  (1)精神集中,意守合谷。
  (2)周身放松,身体中正,切勿歪身斜颈。
  (3)吸气时直背伸腰、顺项提顶,呼气时稍含胸松腰,两肩下沉。
  (4)捻揉时以稍有疼痛感为度。
  ◆主要作用
  手阳明大肠经是多气多血的经脉,有显著的保健作用,而合谷穴又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具有调气的作用,所以捻揉合谷和摩运太冲(见下式)相结合,对高血压见头胀、头晕者疗效较好。
  注:
  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中间之桡侧肌肉隆起处。
  4 摩运太冲
  ◆功前准备
  正身端坐,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左小腿前部靠近踝关节处置于右大腿上,左手置于左膝内侧;右拇指腹置于左脚太冲穴,中指置于涌泉穴,两眼平视前方或轻闭。
  ◆动作指南
  (1)随着吸气,提肛收腹,脚趾上跷;同时,左小腿稍上提,右手放松置于太冲,两眼轻闭或平视前方。
  (2)随着呼气,松腹松肛,脚趾抓地;同时,左手按压左膝,右手用力,右拇指腹从太冲推按到行间,右中指点按涌泉,两眼轻闭或平视前方。
  ◆练习次数
  一吸一呼为一次,共做8或16次,左右交换做动作;做完后,还原正身端坐势。
  ◆注意事项
  (1)精神集中,意守太冲。
  (2)周身放松,身体中正,切勿歪身斜颈。
  (3)吸气时直背伸腰、顺项提顶,呼气时稍含胸松腰,两肩下沉。
  (4)摩运时以稍有疼痛感为度。
  ◆主要作用
  (1)根据按摩原则,按摩时加力属泄法,故做该式时力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宜稍大。以倾泄肝阳,防治高血压病。
  (2)根据按摩原则,逆经脉循行路线做按摩称泄法,故从太冲推按到行间,有助于消除肝阳上亢之阳,防治高血压病。
  注:
  (1)太冲:属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2)行间:属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
  (3)涌泉:属足少阴肾经穴,位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卷屈呈凹陷处。
其他文献
体育总局向广大群众进行推广的健身气功功法已达9种,许多初学者热情很高,纷纷加入到练功的行列,这是十分可喜的。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无论选择了其中哪一种功法,都有一个科学练功的问题,也就是说,练功伊始,就得要求自己遵循共同的基本要求,亦即为练功要领。  那么,习练气功的要领有哪些?一般而言,需秉持和把握以下6大要领  1 松静自然的原则  松,指形与神、身与心的放松。练功姿势中,不论偏于“静”还是偏重“
期刊
有这样一则禅门故事。  从前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你悟道前和悟道后都干些什么啊?老和尚回答他:悟道前吃饭挑水砍柴,悟道后还是吃饭挑水砍柴。小和尚一头雾水,再问:那有什么区别呢?老和尚说道:我悟道前吃饭想着挑水,挑水想着砍柴;悟道之后,我吃饭时只想吃饭,挑水时只想挑水,砍柴时只想砍柴。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时只管全身心地投入,不想与此事无关的一切事,得失无患,像老和尚告诉小和尚的那样一心一意
期刊
一、健身气功形体运动的养生机理  (一)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五平五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尾闾中正,逢动必旋,逢做必绕等等这些技术要领都是健身气功平时锻炼的指导思想,遵循这些要领能够提升锻炼的效果,有效地避免技术动作出现偏差。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这些技术要领呢?这里以“五平五正”为例加以说明,五平五正是指在练习健身气功桩功或其他技术动作时,常常需要保持形体中正安舒。“五平”
期刊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珍宝之一。它的特点是慢、轻、柔、润,重意不重力,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的养生健体。  我在学练健身气功之前身体状况很差,患有心脏瓣膜钙化,心电图“左、右”传导阻滞,周身血液循环差,伴有头晕,疲乏无力,颈、肩、腰、腿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毛病。因腰椎间盘突出,腰疼走路挺不直;颈椎疼,头抬不起来;肩周疼胳膊举不直;腿关节炎更造成走路不便。为治病,我曾先后买过两台治疗仪器,结果在治疗中还
期刊
广州的一位爱好者曾赋诗一首送给牛爱军:“健身气功健心身,健康之道赖君传,授业解惑遍岭南,俯首甘为孺子牛。”  南粤大地,健身气功运动正方兴未艾,从潮汕到广府,从客家到港澳,牛爱军可谓桃李满粤、誉遍珠江。  广东和港澳的很多健身气功爱好者久闻牛爱军其名而不识其人,他们大都是从《健身气功》杂志和“广东省群众体育网”等媒体上读到他的文章而知道他的,其文广征博引、其风深沉隽永,读之如对一饱学宿儒,不想见面
期刊
《内经图》又称为《内景图》、《延寿仙图》,被誉为“中华养生第一图”。它深入解析了“不求外物,反求自身”的“长寿密码”,是传统养生家千年不外传之秘要图式。图中每个人物都配以注文,每个细节都饱含深意,并暗藏“儒、道、释、医”思想,“天人合一”观念,让人叹为观止,也让每一个养生功修炼者都不禁赞叹其创作者的丰富想象力,严密的逻辑性以及无私的传承态度。    《内经图》名称的含义  《内经图》三个字是“小周
期刊
多年来,笔者到过贵州不少地方讲授健身气功,学员们的年龄、社会分工、层次各有不同,教学相长,让彼此收获良多。作为教授者,给予本应大于获得。可是,在与高中生的互动过程中,孩子们的求知欲、学习力、困惑和反思使我倍受触动,原本简单的技能课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方使功法蕴含的健身方法、中医知识、养生观、人文精神得以释放和吸收。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领会到健身气功的教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健身机理得分晓,学习目标
期刊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蕴涵丰富的医学知识,处处都流动着中医理念。我们在习练这套功法时不能泛泛而学,而应从每一动“循经作势”的原理中去了解学习,从“循经取穴”里去认真体会内涵,注重细节,遵从功法要求去习练,这样才能取得练功效果,从而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  第八动——金鸡报晓式主要功能是和胃健脾补后天,舒畅三焦,升清降浊培补元气。人体营养物质供应站——脾,是我们身体的“能量转换器”。它位于中焦,在
期刊
健身气功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犹如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其根须伸展到四面八方,吸收着各方面的养分,其文化理论渊源是多元的,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又蕴含了医学、美学等传统科学的内核。  健身气功·八段锦中的第五势“摇头摆尾去心火”,就蕴藏着丰厚的文化与运动内涵,要想真正练好它,就要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本源上去深求、去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下,去体悟其运动内涵,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诸病源候论·风冷候》养生方导引法记载:“身平正,舒两手向后,极势。屈肘向后,空捺,四七,转腰垂手向下,手掌四面转之。去臂内筋急。”  校注:  [—]身:中医形体理论中的身,指颈部以下,大腿根以上部位。  [二]平:不歪斜,无凹凸的水平状态。  [三]正:是指保持树立,端正姿势,  [四]舒:“舒”字强调意境,强调手部有舒展,放松,打开,有利于气行指肚,其意境与“捉颏”一手的动作相同。  [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