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语莺歌希顿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艺术作品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高中语文应高于生活运用,追求更高的文学层次,发掘文学作品的美感。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然而却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下文将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北起千里冰封的雪国,南至万古遗恨的赤壁,文有邹忌讽齐王,武推烛之武退秦师,荷塘月色下笑看花未眠,地坛边上系数胡同文化……高中语文编者用心良苦,内容包罗万象,当代文学、名人轶事、唐诗宋词应有尽有。如此煞费苦心地将文学明珠采撷到高中学生的面前,再不懂如何去感受文学的美,语文教师难辞其咎,学生也应该反省自我。
  一、审美缺失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审美不被人重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缺乏审美意识。应试教育的弊端,追求卷面成绩,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看到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解题运用训练,忽略了文学审美的精神核心。语文除了生活运用,更重要的是文学创作。学了十二年语文课,到头来只是为了与人交流,不禁让人叹惋。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到达一定程度,就应该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学领域。文学作品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具备审美意识的读者。学会审美,可以提升人的眼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进入到不同的层面。腹有诗书气自华,多体味文学作品中的美,人的气质也会随之提升。
  首先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做好表率。很多教师被教学指标蒙蔽了视线,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忘记了语文素养提升这一灵魂性的潜在教学任务。社会风气轻浮,人们普遍急功近利,教师更需要在这种大环境下坚持自我,守好学校这片净土。审美是精神方面的语文熏陶,它缥缈虚幻,但确实对语文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要配合教师的审美训练,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不光是在语文课上,在课后的自主阅读中,也要时刻有一颗审美的心,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
  现在的高中语文考试中对审美有一定要求主要是古诗鉴赏,但是很多情况下古诗鉴赏的教学也被形式化,解题步骤标准化,所有的情况都可以套用。这种做法与出题本意背道而驰,是对学生的一种毒害,扼杀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审美发挥。文学追求精神上的超脱自由,流水线般的学校教育,只能量产解题机器,难以培养出具备审美能力的文人雅士。现实的种种限制,导致高中语文审美缺失,必须早日将审美作为考核内容,强制所有学校加强审美教学。
  二、培养审美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是教会学生审美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主动性就会增加,有效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可以给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兴趣并没有什么特殊办法,只有通过向学生展示文学的魅力,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平仄韵律美,绝句律诗公正美,辞藻华丽美等等,是形式上的美,在阅读时不难发现,学生多少都会有所体会。如《诗经》《离骚》,千年来一直备受推崇。这种对文本格式的严格要求是古代诗词的通性。如果学生见多了这种诗词,会导致审美疲劳。教材中也有一些特例,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缓解疲劳。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拘泥于形式,洒脱豪放,给人以潇洒不羁的感觉。诗句长短交错,可照样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带来享受的感觉。这是对诗歌理解上升到一定高度才能写出的精品,不可多得。多给学生见识一些特殊的文学作品,可以给学生众多不同的审美体验,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
  兴趣培养要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两者相辅相成。有兴趣会主动尝试,能力得到锻炼;能力提升后体会到更多美好的情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兴趣好比审美的钥匙,只负责带人走进文学海洋,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才能获得更多好处。文学创作中有婉约一派,写作讲究含蓄,要体会文章的核心必须仔细琢磨。这类作品要求读者审美能力较好,如果学生徒有兴趣,无法感受其中蕴含的另一方世界,将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审美热情。如《致橡树》《荷花淀》,包含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要细细品味才能有所体会。所以要将兴趣与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同步进行。
  三、带领学生感受文学美
  课堂是训练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文学审美,交流心得。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具体如下:品诗要先了解作者。先告诉学生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作者经历了战乱,丈夫离世,家境败落。让学生思考作者当时的心境,是否在字里行间有所体现。然后再看正文,开篇连用十四个叠字,用意是什么,再次向学生抛出问题。文中大部分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情感逐渐深化,是如何做到的,又一个问题。最后再让学生聊一聊对全文的感想。通过不断地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中隐含的美。这只是一种方式,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审美的思维,细致全面地感受人文美学。带领学生审美非常有必要,学生需要良好的示范进行学习。审美教学要详细,有代表性,这样才能一劳永逸,打好审美基础。
  四、结语
  审美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必须予以重视。高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对人文学素养的提升,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和文学品位。审美能力的好差影响人一生的阅读体验,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务必做好审美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永会.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 学周刊,2012,25:63.
  [2]曾雪莲. 高中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教师已经能较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代教育技术却不能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电子书包”的推广,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践和探索让我发现,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创设情景交流功能、展示内容功能、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和网络论坛讨论功能,有利于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
【摘要】初中生常把作文看作与生活脱离的事情,一想到作文,就好像立即脱下短衫换上长袍,将思维往与生活无关的事情上硬压硬挤,挤出一点“文”来。这样的状况经过不断的重复,结果自然就成了不行的恶性循环。如写爸爸、妈妈、老师这么熟悉的人,仍然是千人一面,干巴巴的,毫无生气。  【关键词】初中生;萌动与发展过程;碰撞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学来源于生活,要想写出好作品,就要走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普遍呈现出死气沉沉、枯燥无味、学生上课打瞌睡的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如何活跃小学语文课堂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本论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课堂氛围;小学语文;积极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弱、注意力难以集中、加之语文课本身的特点,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课堂气氛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现象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为了迎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做好教学方式的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好创新教学,从而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了研究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其优势也逐渐显露出来,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摘要】鲁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是一位难于逾越的伟大作家。其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古今中外作家作品难以比拟。本文试从鲁迅作品中“说”与“不说”、“忘却”还是“纪念”这两组二元对立的言说困境的角度出发,细读文本,结合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阐释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及其现代教育意义。  【关键词】“立人”思想;独立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摘要】对面临即将中考的学生而言,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但在文言文复习上却出现了一些误区,使文言文复习变得耗费精力多,却收效甚微。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应该做到紧抓考纲,强化目标,以突出重点,使学生复习思路清晰。同时,强化训练,以完成我们的复习目标,真正做到实效。  【关键词】文言文复习;突出重点;强化训练;做到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面临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文言文
【摘要】 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写作教学的起步。但当前低年级写话却存在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差、学生无话可写等问题。笔者通过挖掘低年级写话题材、指导词句训练、依托绘本写话训练、优化评价等低年级写话指导的策略让学生心声尽情流淌,乐于写话,优于写话。  【关键词】写话;低年级;绘本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习作教学的起步。低年级写话重在
【摘要】周钇池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第四单元口语交际《续编故事》,让我们与孩子们在童话的世界畅游一周,看到了孩子们稚嫩思想迸发的火花,心灵得到了浸润。本文借这样一个平台谈谈《口语交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口语交际》;周钇池老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荀子也说,人之为人,不是因为人有足而无毛,而是能说话。古
【摘要】语文是充满生命力的,小语课堂是妙趣横生、其乐融融的,我们应该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在上语文课时,从心动、情动、行动三方面切入,采用激疑、设境、激趣等手段,把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把课堂打造成学生感兴趣的、能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动感”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品味语文、读懂语文,在快乐中体会成长,在成长中获得快乐。  【关键词】活跃;动
【摘要】在教学中,许多班级都存在着学生不做作业的现象,教师对此有时也束手无策。教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我从中得到启示: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避免整齐划一的呆板模式,打破常规思维,尝试课外作业的多维设计,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乐于去完成,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循规蹈矩;多维设计;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国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