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全民化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np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斌:陕西旬邑人。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系团总支书记、学校国际合作处处长。后任林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助理、副司长,造林司副司长(正司级)。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绿色校园建设读本》等多部书籍。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时期,加强全民特别是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吴斌。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整个社会文明形态深刻变革的系统工程,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您觉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教育应如何发挥其作用?
  吴斌:生态文明的内涵非常丰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仅是生态修复与重建、节约资源和环境治理,更是一种理念的革新和发展思路的转变,是涉及整个社会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因此,需要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进行社会化的全方位动员,引导全民共同参与和持续努力。
  我们知道,教育始终是提升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动力和传播文明的有效途径。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和世界范围的横向比较来看,都凸显出教育对于生态文明发展所具有的引领示范作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强调,“教育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把教育作为“人类最好的希望和寻求达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因此,从意识、知识、态度与价值观、行为等层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推动生态价值观念形成社会共识,有利于正确引导全社会成员有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的全面转型。
  记者:请问,您觉得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应重点抓好哪些问题?
  吴斌: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生态文明教育必须以面临的问题为导向,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和推进。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要抓住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和目标。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公民,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根本和首要任务。围绕此目标,应立足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突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生态文明教育重在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素质。要将规范约束和倡导引领相结合,在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同时,将生态文明观念内化到民众生活之中,使生态文明成为全民自觉的行动。例如,在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消费方式方面,应通过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反对奢侈消费、反对劣质消费、反对浪费型消费的节约意识,抑制“异化消费”和过量消费,鼓励消费生态产品、绿色产品,实现消费水平提高与物耗降低、污染减少,物质生活改善与资源节约利用的有机统一。
  二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方法。生态文明教育面向社会公众,教育对象具有显著的层次性和不同特点。因此要分类实施,教育方式因人而宜,多途径并举,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从学校、社区、工厂、军营、政府机构、企业、城市、乡村、媒体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通过树立典型示范、推动绿色创建、编写实用读本、主题宣传实践、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引导绿色低碳文明行为,将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落实到对每个人的行为自律约束上,形成完整的绿色行为规范,真正做到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者、参与者。要主动适应公民环境意识崛起这一现实,以有针对性的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公众有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的保障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标志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层面公共教育政策。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团中央等部门会同教育部,通过推动绿色学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促进生态文明教育长效化发展。建议进一步聚合国家各相关部门的政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将全民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各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完善政策和资金投入体系,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通过启动生态环境教育、森林体验、低碳社区等试点,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生动性。要重视社会团体、各类NGO(非营利性组织)、教学科研机构、媒体的绿色教育传播作用,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向多方主体参与、多种资源整合、多种要素发挥作用的格局发展,有效结合政府部门推动和公众参与的共同力量。
  记者:正如您所说,学校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有效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呢?
  吴斌:生态文明教育要实现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业、从政府到社区的教育全覆盖。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仍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依托学校教育,从娃娃抓起,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格局,从而引领和示范社会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突出实践性,加强师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师生既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者。要立足小学、中学、大学的不同层次特点,强化学校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方向,用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充实各级各类教育课程内容,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日常道德教育之中,注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新一代公民。学校教育重在养成教育。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认知规律,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注重发挥绿色生态文化的熏染感知,通过丰富的绿色课程教育内容的知识内化、生态环保实践行为的外化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固化,推动师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全方位养成。在校内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成立和运作生态环保社团,加强学校绿色教育课外实践活动。
  二是注重引领示范,推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走向公众、走向实践。学校教育具有文化传承创新功能,这是学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各级学校特别是大学,要充分发挥示范效应,通过传播绿色知识、推广绿色理念和研发成果,吸引社会关心绿色、热爱绿色,让绿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要摒弃现实存在的学校教育“小众化”发展、自说自话的风气,构建起学校与政府、企业、社区、媒体有机互动的生态文明教育合作伙伴关系。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通过与政府和民间团体合作,加强社区共建,以绿色校园建设辐射带动“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城市”的建设;推动学生志愿者的生态环保实践活动进社区、进工厂,力争做到教育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受益一方社区。
  三是主动融入国际合作框架,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近年来,众多国际组织积极推动绿色可持续学校教育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联合国大学系统、联合国“学术影响力”计划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境教育和培训”等项目,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尽管我国各类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但目前仍是短板。例如,全世界321所大学签署加入的《塔罗里可持续教育发展宣言》,我国大学参与其中的不足10所;再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高等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实践行动宣言》,已有30多个国家近百所高等学校参与签署了宣言,我国只有3所大学。这提醒我们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充分借鉴国际上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推动其实践的本土化,促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总得来说,我国人口众多且处于高速转型发展期。在这样的国情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整个社会文明形态深刻变革的系统工程。要建立起一整套制度体系并进行系统规划和全方位落实。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来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参与至关重要。因此,面向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李艺英)
其他文献
首都体育学院党委在教师党支部建设中,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紧紧围绕教学上水平、科研上台阶、社会服务上层次的工作目标,创新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在以教研室为依托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中设置党支部,使整个团队在党支部的凝聚作用下,攻坚克难,提高了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形成了党支部建设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三十岁,看到这样的标题,我根本都不会瞧正文。  现在,当我一字一字地敲下它时,不由得流下了泪。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农家,父母差不多都活了八十余岁。在四十岁以前,我头疼脑热,也很少。我当兵时,第一次吃感冒药,为剥掉药品外的胶囊,还是连同胶囊一起吃,这种常识性问题都要向战友们请教,逗得大家都笑我土。因为我是家中六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我以为生活永远都如同家乡黄土高原的烈日,明朗而清澈。  2005年,是
以“岗位分级聘任”为特点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实施,是高校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大学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这项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不仅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以人文本”理论,也充分实践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理论,是高校迈向现代化大学时期进行的一次系统、深入、彻底的人事制度改革。这次改革是以“岗位设置”为切入点,集编制、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全员聘用和岗位薪酬制度设计等一体化模式的改革,为基于
2009年12月,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基本理念,以整合做强高端产业为基础导向,以进一步集聚首都功能定位为主要内涵,郑重提出将建设“世界城市”作为引领全局的城市未来发展战略新目标。对于这一崭新的重大发展课题,应当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和行动准备?    遥望“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通常也被称为“世界级城市”或“世界一流城市”,也可视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稳定繁荣阶段
凌瑞骥,1930年出生,清华大学教授,离休干部,原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首任党总支书记,现任清华大学关工委委员,两次荣获清华大学“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称号。  凌瑞骥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此后一直工作在清华大学。半个多世纪,除教学、科研外,从事过多年党的工作。从担任地下党小组组长到主持一个系的党的工作,一直都是“双肩挑”。1995年离休后,他仍负责清华大学软件技术中心的重要国际合作项目,2006年一个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64年10月,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建立的。作为一所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高校,校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改革发展全局、把握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与社会贡献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学校事业发展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国际化、有特色、高满意度大学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不
应印度跨党派和平友好团体全印和平团结组织的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韩启德,在中印庆祝建交60周年之际,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对印度进行友好访问。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民相知。中印民间往来能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和裁会在这方面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999年,当中印关系处于低潮,官方交往一时中断时,时任会长何鲁丽应英·甘地纪念基金会主席索尼娅·甘地邀请访印。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简称和裁会)是中国最大的民间和平团体,1985年6月由国内有关人民团体和各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目前共有25个会员团体,180多名理事。和裁会的宗旨是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军备竞赛和战争,争取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保护环境,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过去的30年对和裁会来说,是不平凡的30年
2005年,北京市在市属高校实施“人才强教计划”。如何借人才强教的东风,切实加强学校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5年来,在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和“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大力支持下,北方工业大学教师培训效果明显,国际合作交流更趋频繁,学术科研氛围更加浓厚,学术与科研整体水平迅速提升,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学校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协作互补,打造高效创新团队    1.选择
创先争优活动中,北京大学党委认真按照中央要求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紧扣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这一核心使命与中心工作,“围绕创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创建”,不断深化“服务国家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走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的主题,集中精力抓教育、抓基础、抓民生、抓发展、抓落实,努力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思想引领工程、党建强基工程和民生改善工程。  深化共识、提高自觉,思想引领促创建  学校党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