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形式美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ly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标志设计是视觉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称形式美是标志设计中重要构成形式。对称、均衡的设计会带有平衡、稳定的视觉感受,从而使标志兼具感性与理性的美感,更好的传达视觉效果。
  关键词:标志设计;知觉;理性;对称;形式美
  引言:
  标志对一个企业的作是毋庸质疑的,设计一个标志,既要体现企业特色,又要具有现代感,还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这就需要掌控好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运用。对称是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构成,一般概念上,对称是指左右或上下具有相同形态的造型而言,也可说是以一轴线向两个相对的方向以等距离延展开而成左右相反的相同图像,就如同镜子反射般的镜映像对称设计是一种可预见的暗示条理和平衡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平和、稳定、静止的。
  一、对称设计的形式
  在艺术中对称性的意义被无限扩张,从形式上说是无言之美(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美);从视觉上讲,它是均齐之美;从构图上说是平衡之美:从心理感觉上讲,它是和谐之美。可以说是对称在艺术设计中的完美演绎,符合了以上所有的审美情感。以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艺术设计中对称的美是无止境的。早在古希腊,哲学家对艺术中的美的理解就无不与对称有关,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存在于秩序、对称、明确。”毕达哥拉斯言“美就是对称”等。艺术中的对称还被延伸为“秩序、优美、完善、匀称、均衡、适宜.”的含义。对称形式能获得绝对的平衡, 也能为画面带来调和的效果。对称有其特定的个性, 使人们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一种庄重、安定、大方和肃穆的感觉。在对称图形的研究方面,K.L.Wolf与Robert在《symmetrie》中将对称,做了明确的分类,书中将对称分为移动、镜像、 回转、扩大,将这四种予以排列组合,便可获得13种不同类型的对称。对称的原理图形化,可呈现出等轴、等量、转化、旋转、反射、平移等对称形态,并作出动态对称的图形变化。
  艺术设计中对称的形式大体分为三种
  1、完全对称
  完全对称是指单纯的绝对对称形式。我们身边完全对称的形式有很多,如数学中的正方形、圆形、矩形等各种几何形体都属于完全对称的形式。民间剪纸形式的大红喜字、宋代的瓷器花瓶都是完全对称,完全对称的图形给人完美、稳定、踏实的感觉,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如香港靳埭强先生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就是采用完全对称的形式,标志以汉字“中”为主体形象,整体为古硬币造型,古钱图形是圆与方的框架设计,中心处为方孔形,上下由线连接,呈水垂直对称,寓意天圆地方。对称的构图方式使这个标志凸显简洁、稳重、富有个性,带给人们古朴淳厚、诚实可信、庄重大方、稳健有力的视觉感受。显示出极强的中国文化特色。
  2、 近似对称
  近似对称是一种宏观上的对称,构图整体呈对称趋势,局部有变化。人体在成长过程中左右两只手锻炼的强度不同,手掌的大小、粗细、长短会有些许的差别,因此人体是左右近似对称,而非绝对对称。如苹果公司的标志,以苹果的形态为主体形象,右上角缺失了一部分,像是被咬掉了一口的苹果,这个标志造型很特别,彩色条纹充满了人性,充满了亲和力。
  3、 反对称
  反对称是指形式相反的对称,在对称的基础上,用相反的图像相互操作使其完全重合,从而产生的对称形式。天与地、阴与阳就是相反的二元。最完美的反对称图形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它由一个大圆、两个以半径为直径的半圆和两个小圆组成,一半黑色,一半白色。黑色为阴,白色为阳。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辅相生是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源。太极图形的反对称的运用使图形具有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
  二、对称设计的审美
  设计师运用对称手法,对标志进行设计开始要从众多的事物中捕捉设计的灵感来源,把灵感变成“现实”这是一种“艺术知觉”
  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鲁道夫.阿恩海姆所提到的视知觉。视知觉不可能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活动过程,相反,视知觉从一开始把握的材料,就是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因此,知觉能力对于理解艺术形式,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知觉过程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知觉是在视觉器官之内发生的,通过视觉(眼睛)传递到大脑。视觉活动可以说是一种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即使在感觉水平上,知觉也能取得理性思维领域中称为“理解”的东西。任何一个人的眼力,都能以一种朴素的方式展示出艺术家所具有的那种令人羡慕的能力。这就是那种通过组织的方式创造出能够有效地解释经验的图式的能力,这说明,眼力也是一种领悟力。视觉活动是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当“对称"开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存在时,就不可避免的与艺术知觉发生关系,它在知觉的基础才能产生出美的心理活动,是外在的对称现象引起了内心的情感。格式塔心理提出的:由于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力”在形式结构上有“同形同构"或则说“异质同构"关系。由于事物的形式结构与人的生理一心理结构在大脑中引起相同的电脉冲,所以外在对象和内在情感合拍一致,主客协调,物我统一。从而,人在各种对称、比例、均衡、韵律、秩序、和谐??中,产生相互映对符合的知觉感受,进而产生“美"的冲动。“对称”就是作用于人的艺术知觉时,与知觉系统在心理上达到某种统一,而产生出艺术效果的对称美。
  在标志设计百年时间里一直都延续这对称这一手法,设计师们都在继承、发展“对称美”。艺术史家李格尔曾说“对称被证明是所有装饰艺术的内存的先决条件,它从人类的艺术活动出现那一刻起就扎根在人类”。可见“对称”是人类最深处的艺术情感活动。当我们审美知觉在对事物进行选择时,就会下意识的对其进行关注,进而产生美感。可以说是审美知觉在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下主动的对“对称"的选择,使对称的艺术性发挥变为可能。
  因为标志本身的特殊性所以不能光有“艺术知觉”,它最后要应用到实际当中适应各个方面的需要。标志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标志图形的运用有大至十几米的户外广告, 小至几厘米的名片, 设计师必须考虑标志的适应性及组合规范,其 目的是为了确保标志在不同使用媒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因此,必须制作标准图。标志图形的标准制图, 要有正确的详细尺寸和数据, 图形的各部分比例关系, 圆心、半径、弧线的起止和连接及弧度, 以及种种视觉调整的细节等问题。由于使用对称的形式可采用复制的方式, 也使得制作程序更加简洁、快捷。也降低了企业生产制作的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标志的标准化制图是运用理性的数理为基础的形式法则它包括数学、几何学、动力学用真实来确定形式,运用几何、对称、复制、旋转、镜像、无限…等抽象概念表现出秩序美。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指出秩序感遵循的是简单原理(simplicity principle),所谓简单,指的是人在知觉中把周遭纷杂的世界条理化、规律化、稳定化——我们往往带着事物具有某种规律性这样的假设去看我们周围的真实世界以及表现这个世界的、图像,而且这种假设只有证伪后才会放弃它。现代设计对实体的进一步把握是形式法则,形式是实体的具体化、丰富化、精确化的形式美构成法则。就如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
  标志设计中的形式规律是构成形式美法则的基础,形式规律是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不同形态加以概括和提炼的产物。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抽象出来的有关形式因素的规律。形式规律的各种要素都体现着对立统一这一特点,对称是最简单的对立统一,比例的分割、黄金分割、均衡与稳定、线条与形状、对比与微差、错觉韵律、色彩的效果这些都是形式规律从多样达到统一和秩序的表现。
  结语
  标志设计是一种“浓缩”的设计, 它不仅是设计理念构思的创意浓缩, 而且也是设计本身在直观表现上的视觉浓缩。形式是艺术的关键因素, 是艺术的存在方式, 作品的艺术形式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设计师并不是按照现实本来的外在形态进行创作的,因为设计就是对现实的少许偏离。我们对现实的事物进行选择, 在对其进行分割、变形、夸张,使标志设计带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
  标志设计就其形式法则来说, 是一种概括的辩证法则, 它要求在设计过程中, 理性地推敲标志中各构成因素之间关系。不论从构思到形式都要从客观条件出发, 表现自然合理, 切忌牵强, 巧妙来自设计者对潜在客观条件的发掘和合理的技巧运用。标志设计的法则并非单一的, 它是一种综合性质的构成方式,对称形式是标志设计形式中一种常见的基本的手法, 而决非唯一,任何形式都不是死板的, 对称形式只是标志设计中考虑的因素之一。设计师要从无数范例中进行的归纳和总结, 只有在变化中求统一, 在统一中求变化, 最终才能使标志在视觉语言的表达上具备精炼、明确、统一、完美让大众一目了然,准确地理解设计师所传达出的符号内涵。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寒地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意义,从而建立科学可行的寒地城市色彩设计方案。良好的寒地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关键词:寒地城市色彩;原则;意义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是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  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
期刊
摘 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大大的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节省了投资。随着计算机的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虚拟现实技术特点出发,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建筑设计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任何时代,建筑都以其感人的形象展现出它的风貌,反映它所包容的各种信息和内涵。一个建筑师
期刊
摘 要: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决定着城市绿地有机体的功能发挥和系统的形态。面对科学发展观及美学设计的要求,长春市做出了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战略部署,力争把长春建成 “生态大都市”。本文通过对长春市绿地发展历程及绿地系统布局的研究,分析绿地系统布局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及美学设计对策。  关键词:绿地系统布局;绿地建设;长春市;美学设计  1、前言  现代城市充斥着各种问题,如大气污染、
期刊
摘 要:巴洛克是在文艺复兴发展到颠峰之后,艺术家们在探索今后的出路时,逐渐形成的一种风格。这种装饰风格带来了一种雍容华贵,又有些戏剧性、有些矛盾性的效果。  关键词:巴洛克;装饰艺术;风格  一、巴洛克风格产生的历史背景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指“有瑕疵的珍珠”,带有贬义。巴洛克是在文艺复兴发展到颠峰之后,艺术家们在探索今后的出路时,逐渐形成的一种风格。米开朗基罗及文艺复兴晚期的维尼奥拉、帕拉第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理念下,校园景观,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我国东北高校的校园景观建设,因其特殊的地域性气候环境条件,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关键词: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审美  高校作为高等学府,文化与知识高度集中的区域,应保持自身独特的校园景观文化,彰显一所大学的独到审美与品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涉及到生态、建筑、美学等诸多领域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长春伪满中央银行俱乐部为例,从辩证的角度,由总体布局、建筑造型、空间处理以及材料做法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伪满中央银行俱乐部所体现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伪满中央银行俱乐部;草原式住宅;自然 和谐美  伪满中央银行俱乐部(以下简称伪中银俱乐部)由日本设计师远藤新(1989~1951)主持设计,由伪满中央银行设立,是伪满中央银行的招待所和集会场所。作为殖民文化下的产物,伪中银俱乐部的主
期刊
一、西方城市街道家具设施的特点  1.街道家具体现人文主义关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心理学派兴起以后,人体工程学进一步完善,街道家具设施的设计有所改观。但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使用功能的需求仅仅是其最基本、最低端的需求。人们往往还受到视觉、空间、文化内涵等元素的综合影响,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满足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西方的城市街道家具设施往往体现
期刊
摘 要:设计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他所涉及到的范围之广应用的面积之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其中一种就是服装设计美学。在这里我们研究的服装设计美学的范围有:功能之美,科学之美和技术之美。现代服装设计即古典又时尚,在绚烂多彩的创意流行过后总是会出现返传统浪潮,这是一种时尚的返璞归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服饰,分析和研究其中的设计美学元素,运用这些方法使传统服饰中的优雅大气与现代服装的
期刊
占生产成本4成的零部件,困于“运输”  如果你对汽车行业稍有了解,或许对其产业链条并不陌生。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尽管是汽车行业的新赛道,但其产业链条与传统汽车行业结构类似,主要由原材料、零部件、整车和后市场服务四大部分组成,包括上游锂电池及电机等的原材料,中游三电零部件(电机、电控、电池),及下游整车制造、充电运营四个环节。其中,中游产业链最长、价值量最大。  这几年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先是实现
期刊
摘 要:现代设计和美学观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止。现代设计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现代设计的本质,用审美规律来创造新的形态,以推动现代设计不断向前发展。在消费时代,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功能,同时也在消费商品包装所体现出的审美文化和品牌的附加值。  关键词:设计美学;形式美;品牌形象  现代设计是设计物与人的之间的关系,在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审美需求,所以说它是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