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60例心电图分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結果:房颤22例,房性早搏21例,室性早搏18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结论:无创性检查,是判断心律失常最常用、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关键词: 心律失常;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14-01
  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病位在心。心电图是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可确诊。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及持续心电监测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方法。通过确定有无P波,分析P波和QRS波的形态、频率、节律、振幅,以及P-R间期或R-P间期和P波和QRS波的互相关系作出相应诊断[1]。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心电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9~82岁,平均65岁。冠心病42例,高血压13例,肺心病5例;糖尿病1例,脑血管意外1例,其他病例2例。
   1.2 方法: 使用三导联心电图机,作常规12导联记录。根据P波的形状确定其节律,如窦性心律或心房颤动,一般以Ⅱ和V1,导联最为清楚。测定P-R或R-R间期,计算心房率或心室率,注意有无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如为心动过速,再根据频率快慢、P波的有无及其形态,QRS波群的形态进一步确定其性质(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或室性)。观察各导联的P波、QRS波群、ST段和T波的形态、方向、电压和时间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再作进一步分析。测量P-R间期和Q-T间期。比较P-P间期和R-R间期,找出心房律和心室律的关系,注意有无提前、错后或不整的P波或QRS波,以判断异位冲动的来源与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参照病人的年龄、特征、临床诊断与用药情况等资料,判定心电图是否正常,如有可能,作出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通常用于监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它的优点是把心电图异常和日常活动或出现的症状相联系。对昏厥和心悸的诊断,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价具有意义。
  2 结果
   房颤22例,房性早搏21例,室性早搏18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放的激动传至心房,然后顺序下传至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引起心室除极。正常的心脏节律应符合激动起源于窦房结,P波在Ⅰ、Ⅱ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窦性激动的频率波动于60~100次/min;窦性激动比较匀齐,P-P间期的相差在短时间内(5~l0s)不应>0.12s;每一个窦性激动都能以正常的传导速度,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下传至心室。房室传导时间以P-R间期表示,正常范围为0.12~0.20s;⑤室内传导正常。激动通过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传至心室。正常室内传导时间在肢体导联不>0.1os,在胸前导联不>0.11s。凡背离正常心脏节律的现象,如激动起源的部位、频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和/或激动传导异常统称为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电图符合窦性心律的特正,成人频率低于60次/分。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即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秒。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又称窦性静上[2]。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延长的间期内无P波与QRS波群,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后,潜在起搏点(如房室交界区戈心室)产生逸搏或逸搏性心律。窦房传导阻滞指窦房结冲动传导至心房时发生阻滞。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分为两型:莫氏(Mobitz)Ⅰ型即文氏阻滞,表现为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PP间期。该长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此型窦房传导阻滞应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莫氏Ⅱ型阻滞 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整倍数。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以下),且不易被阿托品等药物所激发;窦性停搏和(或)窦房阻滞;若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可同时出现房室阻滞,或较长时间窦性停搏后不出现交界区逸搏,称为双结病变;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也称慢-快综合征,即在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后者以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多见。
   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提前出现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秒;P'波下传的QRS波群多和正常窦性QRS波群形态一样;P'波下传伴差异性传导时则QRS波群增宽变形;有的P'波过于提前故不能下传,其后没有QRS波,称为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多不完全,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问的距离小于两个正常PP间距的距离。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共同表现为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P'R≥0.12秒;房性P'频率通常为100~200次/分;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大多数P波能下传心室,QRS形态多正常。折返性房速的特点为房性P'频率一般为130~150次/分,偶可至180次/分;节律一般较为规则;电生理检查时,房性期前收缩能诱发和终止房速。自律性房速的特点为房性P'频率为100~200次/分;发作初期有温醒现象;电生理检查时,房性期前收缩不能诱发或终止房速[3]。紊乱性房速(又称多源性房速)的特点为房性P'频率一般为100~130次/分;有3种或3种以上形态的P'波,同时有3种或3种以上P'R间期;电生理检查时,房性期前收缩不能诱发或终止房速。
  参考文献
  [1] 唐其柱,张永珍,文昌慧.临床老年心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82 83.
  [2] 肖英,卢喜烈.277例老年人心电图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6:215.
  [3] 杨延宗,杨东辉,刘少稳,等.肌袖性心律失常--对一种特殊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的重新认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2):1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讨大学生自我经络调理治疗亚健康的有效途径。方法:依据中医经络学理论,编制大学生自我经络调理保健操,在2年的预试用、试用和推广应用中初步对经络调理健身操进行了治疗功能的完善。结果:大学生经络保健操能有效的舒缓大学生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亚健康症候。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经络调理;保健操  作者简介:1.田家莉(1962-10),女,河北联合大学.副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期刊
摘要: 超声是一种简便、无创、直观的检查方法,易被患者接受,且诊断符合率较高,可直接观察到病变周围的形态大小、有无粪石,对有无穿孔也有帮助。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稍增粗,粘膜和粘膜肌层轻度增厚,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阑尾明显增粗,腔内可见脓液回声,稀薄者为无回声暗区,粘稠者为密集点状强回声;化脓性阑尾炎声像图显示欠清晰,外形不规则,粗细欠均匀,周边伴有少量液性暗区;坏疽性阑尾炎声像图特征形态消失,壁模
期刊
摘要:中医早在《内经》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如《素问o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疼,身重恶寒。"本文将浅要谈谈中医如何治疗感冒。    关键词:感冒; 病因; 诊断; 辨证要点; 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05-01  感冒,俗称伤风,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邪犯卫表,引起肺卫功能失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临床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针灸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治疗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53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1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减少6例,无效0例。其中3~4月内复发10例,继续针灸后症状消失。结论: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对原发性针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面痛;针灸 【中图
期刊
摘要: 阴道真菌多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偶见阴道纤毛菌、放线菌等,使人类致病者85%为白色念珠菌。阴道念珠菌病的診断要结合典型症状和体征及真菌学检查。培养和镜检的敏感性和可靠性不同,前者达90%,后者仅为40%,涂片应取阴道后壁的分泌物(如有菌丝中可确诊为感染而非带菌)。   关键词: 念珠菌;检测方法;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医辩证治疗疗效。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中医辩证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痊愈8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4%,无效6例,经用双囊三腔管止血及外科手术治疗,平均3天止血。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辨证首先以寒热、虚实而分为两端,寒者多为脾胃虚寒;热者多为肝胃蕴热,如属瘀血阻络则以祛瘀止血为治;如胃阴虚,虚火扰动血络,暴出血不止,气衰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儿癫痫患者行中医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0例小儿癫痫患者,临床运用涤痰开窍、镇肝凉心、滋阴息风、豁痰活血、培元益神等五法施治。结果:治疗小儿癫痫40例。治愈27例,有效13例,治愈率为60.7%,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疗效显著。   关键词: 小儿癫痫 ;中医治疗;处方;针灸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对骨巨细胞瘤X线、CT、MRI检查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证实的18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通过 X 线检查4例发现肿瘤所在部位,对可疑病例行CT检查发现8例 及MRI 检查发现6例。结论:首选X线。CT平扫典型病灶表现为骶骨或脊椎内膨胀性,溶骨性软组织密度占位,骨壳可有破坏,断裂。MRI能更好地显示出肿瘤大小及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和脊髓受压情况。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患者及健康体检者100例实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尿液分析仪测试的实质是使光的吸收和反射。则颜色越深,吸收光量值越大,反射光量值越小,反射率越小;反之亦然。结论:尿液分析仪用以反射光的方式,测定试剂带上的颜色变化,从而进行半定量测定。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尿液的初步筛检,便于临床的辅助诊断。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原发性肝癌CT诊断方法及征象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共发现病灶41个,肿瘤大小0.5~18 cm。≤3 cm的结节17个,3~5 cm结节9个,≥5.0 cm巨大肿块15个。病变位于左叶2例,右叶20例,全肝受累1例,累及肝门5例。局灶性周界比较清晰的密度减低区,但也可呈边缘模糊,大小不等的多发阴影,阳性率在90%以上。结论:CT诊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