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活动中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qing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应该“为儿童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为儿童早期形成的心理品质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在儿童美工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影响因素 ; 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J913
  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年首次提出来的,它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因此,作為人类主体因素的一个方面,自我效能感不同于能力本身,它是指个体应对或处理环境事件能力的一种主观推断。因此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以便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如行为成败经验,来自个人的亲身体验,对自我效能影响力度最大。成功的经验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不断的成功与失败会使人建立起或高或低的稳固的自我效能感,使之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也不因一时的成功而提高,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的情景中去。
  (二)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所得的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影响也很大。看到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似的他人的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相反,若看到其失败,尤其是付出了很大努力之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并削弱自身的努力。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关键之一是学习者与被学习者的一致性问题。通常,学习者是通过与被观察者的比较来评价自身效能的。
  (三)言语劝说
  言语劝说,指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引导,通过改变人们的知识和态度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的一种方法。个体可以从他人的评价和态度中获得有关自己能力高低的信息。他人正面肯定的评价有利于自我评价的提高,反面的否定的评价会降低自我评价。儿童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稳定的自我评价,他们更依赖于他人的评价,他们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权威他人尤其是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四)情绪唤醒状态
  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在充满紧张危险的情景中,情绪易于唤起,而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成就水平,从而导致个体的低自我效能感。
  二、在美工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美工活动是以绘画和揉捏橡皮泥、剪纸、折纸等手工制作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它是儿童再现社会事物与现象,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方式之一;同时,美工活动还有利于开启儿童智力,促进儿童的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在现行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区域美工活动不失为一条培养儿童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一)亲自实践,让儿童在美工活动中体验成功
  班杜拉指出,个体亲身经历的成败体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成功的体验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在美工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每个人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制定恰当的教学活动目标。只有那些难度适当,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完成的美工活动,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自我效能感。
  (二)树立榜样,让儿童在美工活动中增加替代性经验
  在教学情景中,儿童是从同伴和教师那里获得替代性自我效能信息的。因此,榜样在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比而言,在提高自我效能方面,同伴榜样比教师榜样的效果要好。因此,在美工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因为个体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愿望,通过充分的讨论和观摩学习,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在剪纸活动中,可以挑选一两个剪得比较好的学生,让他们讲解和示范如何操作,其他学生通过同伴学习而增强替代性经验,能够剪出漂亮的作品来,从而体验到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
  (三)及时反馈,在美工活动中为儿童提供言语支持
  反馈是影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并看到自己的进步,能提高其学习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和坚持性。由于儿童还没有形成客观的、稳定的自我评价,而更多地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因此作为有较高威望的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言语鼓励和引导,如“老师相信你能行;你真棒!”等言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应及时对儿童作品进行积极评价, 并伴随正面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四)唤起情绪,在美工活动中为儿童创设和谐氛围
  儿童的美工活动,应以儿童情感表达和情绪宣泄为主,即儿童在美工活动中的愉快情绪体验是主要的,而不是作品之间的比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氛围,才能在美工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应注意用饱满的精神、充足的自信来面对学生,以自身的积极情绪来诱发学生的情绪,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扮演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努力建立一种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学生能以一种轻松的情绪投入到美工活动中。
  (五)归因训练,让儿童在美工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
  据研究表明,通过了解个体对成败的归因,可改变其自我效能感。3岁前儿童完全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评价,处于依从性评价阶段;4岁儿童开始能够进行同伴互评;5岁儿童开始能够将外在评价标准内化形成自己独立的评价,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了解了儿童发展的自我评价特点,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以使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例如:学生能灵活搭配色彩,完成一幅图画,能够控制手部肌肉,完成剪纸或揉捏橡皮泥活动,教师可教导他或她将其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高或努力的结果,从而给学生带来自尊、自信、更高的成就动机和成功期望;若学生经过多次尝试仍不能完成剪纸工作,可教导他或她将其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任务太难,这可以防止学生丧失对美工活动的信心,产生无助感和行为偏差。
  总之,自我效能感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就水平和发展方向。只有认识到自我效能感的教育价值和影响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在美工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其他文献
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中觉得累或者是不喜欢,这样就会一上美术课就觉得头痛,而这很容易让学生无聊打发上课时间,这样就很难进行下去美术教学,即使进行下去,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好。为此不管是在课前还是在课后,必须要做到想方设法让学生既能够对美术基础知识进行学习,还应该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激发,做到对学生绘画创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下面就对小学美术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是积极营造轻松活潑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如今的
体育课程的改革即要考虑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又要结合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课程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功能。要使我们体育教师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高素质、健康型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要求未来的基础教育工作应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需要和善于应对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任务对现行的基础教育
摘要: 优秀的师资是保证幼儿园歌唱教学富有成效的前提,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 歌唱教学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国分类号:G61  前言  首先,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歌唱素养,例如,良好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歌曲鉴赏能力等,还需能够融入幼儿感情世界并了解他们内心活动,做到收放自如
摘要:对田径项目在高校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以趣味田径项目的特点及其内涵为出发点,对将趣味田径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建议高校体育课程中田径项目的开设应向着适用性、趣味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趣味田径;体育课程;可行性探究  中国分类号:G82  田径项目是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具有“运动之母”的美称。田径项目动作简单、内容丰富,易于推广和普
摘要:现在的音乐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点。音乐素质教育离不开电脑教学的游侠手段。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现代化手段 电脑音乐  中国分类号:G623.71  创造是人的本能,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以人类自身的不断创造而向前发展的。音乐中的创造又是审美教育的中心。新课标中多处提到了音乐的創造,其目的是: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既然
研究目的: 研发两种新型栓钉式游离牵引钩(水平栓钉型牵引钩,垂直栓钉型牵引钩),并通过其与传统的两种牵引钩,即进口AO牵引钩(split crimpable hook,AO,Wisconsin,USA)、国产通用
摘要:阳光体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基于对目前学校体育尤其是中小学学校体育所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阳光体育不仅要求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全民素质,还要注重学生的内在人性修养。阳光体育在满足人类自由需要的同时, 还具有完善人类的天性、满足学生自由、健全人格的作用。  关键词: 阳光体育 学生 人性 铸造  中国分类号:G8  1 阳光体育提出的背景  我们之所以提出“阳光教育”这一理念,主要是基于对目前学
目的:对比颈部呈杯形与柱形的两种种植体临床上植入后,前三个月内周围牙槽骨的平均总吸收程度,和植入10天、1个月、2个月和3个月两组骨吸收状况的差异,为探讨临床种植方法及埋人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音乐课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创造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应抓住音乐教学课堂中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