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痞子·封建帝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被后世奉为梨园宗师。原因,就在于贵为皇帝的唐玄宗,不但编导节目,还粉墨登场。《新唐书》说,唐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而且,“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能够马上纠正演职人员“声有误者”的唐玄宗,绝对“专家水平”。然而,职在治国的君王,整日沉溺“歌舞升平”,势必会影响大政方针的抓实抓细。唐玄宗后期懒于朝政,纵情声色,坐失“开元盛世”红利。在选官制度和理念上的“重内轻外”,造成地方官员与朝廷离心离德;府兵布局上的失衡,酿成国家军队沦为地方官员私人武装。“安史之乱”的祸根,早已深深植根于唐玄宗的“戏子”生涯与制度失衡中。过足“戏瘾”的唐玄宗,连儿媳杨玉环都假戏真做成妃,如何分得清戏里戏外。
  皇帝醉心艺术,唐玄宗不是唯一。宋人《贵耳集》中,记有陪侍棋手赵鄂,与宋孝宗对弈时,提出想谋求官职的祈求。宋孝宗以“降旨不妨,恐外庭不肯放行耳”,回绝了棋手赵鄂。明万历帝幼时好书,首辅张居正在肯定其书法“遒劲飞动,有鸾翔凤翥之行”的同时,指出书法终非“帝王之学”,君主就该“讲求治理,以圣帝明王为法”,大讲“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的道理。唐文宗酷爱写诗,遭翰林学士丁居晦婉拒,说写诗“此非君上之事”;宰相李珏更不留情面,“今翰林学士皆能文辞,且古今篇什,足可怡悦圣情”!
  关键是,唐玄宗自己既无宋孝宗的清醒,身边也缺乏像张居正、丁居晦、李珏这样重臣的有效监督;相反地,身边倒有李林甫“口蜜腹剑”式推泼助澜,杨国忠“专横跋扈”式弄权误国。明里吹捧唐玄宗“伟大光荣正确”,暗里推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营造“歌舞升平”的幻景。待到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杀到长安,唐玄宗才从盛世“虚幻”中回到现实。原来,所谓的“开元盛世”,是如此不堪一击!唐玄宗在江山美人二选一时,立刻撕掉“梨园帝”的戏子外衣,用三尺白绫,割绝后世用爱情绑架权力的臆想。
  曾帮学生汉景帝,开创“文景之治”的晁错,一门心思想实现“强干弱枝”的治国理想。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庭经营。汉景帝前元三年,晁错上《削藩策》疏。然而,力主“削藩”的晁错,在“削藩”中,却因动了诸王的奶酪,遭一致反对。诸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晁錯被冠以无人臣礼、大逆不道的罪名,腰斩于长安东市。
  晁错之死,是典型的问题没解决,先解决提问题的人。汉景帝的高明,是在皇权与亲情面前,并不掩盖“痞子”本质。危及到皇权稳固,别说师生,就算血亲,也是格杀勿论。只要有碍于稳定,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否则,“陈桥兵变”、血战玄武门的“痞子大戏”也不会重复上演。
  可惜的是,文艺女青年杨玉环,至死也没明白这个道理。在唐玄宗与太子李亨联手导演传位与锄奸剧中,杨国忠、杨玉环代表的杨家与安禄山的叛军,都扮演了权力祭坛上的“人血馒头”;同样,被景帝腰斩的书生晁错,在清除“七王之乱”同时,一并除掉已无“维稳”价值的晁错,也是皇权永固的不二选择。在皇权面前,只有需要,不存在爱情、友情与亲情。唐玄宗是这样,汉景帝也是这样。
  孔子说,“君使臣以理,臣事君以忠。”现实中的“君”,往往不“以理”使臣。要么,像致都一样做酷吏,成“皇权之鹰”,死于利益集团挤压之下;要么,如纪昀一般俯首帖耳,做皇权眼里“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的倡优。“鹰犬”与“倡优”的命运,在皇权大戏君上于“戏子”“婊子”“痞子”角色游弋中,始终如一地扮演“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角色。
其他文献
鸡年到,我虚岁七十。写杂文,不过是近七八年的事,而陈凤翚老先生写杂文,已有五十年历史。讲年龄,陈老长我15岁,讲写杂文,陈老早我半个世纪。我写陈老,犹如小学生写博士生,真的有些底气不足。  底气不足,依然要写,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陈老是黑龙江省杂文学会会长,身体力行,写了三千多篇杂文、随笔,出版了多部杂文、随笔作品集,不仅是黑龙江杂文界的领军人物,在全国杂文界,也颇有影响。虽然陈老当过厅级
期刊
古往今来,反复为诗人所吟唱的主题,除开爱情恐怕就是乡愁了。  对于初恋者来说,爱情不只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而且也是一种关于生命形式的设计,最初的异性,由于幻想的投注,成为光芒四射的偶像。如果说神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异化,那么不妨说,初恋在某种意义上乃是一种自恋,一次具有形上学色彩的情感体验。  正是以这样一种超功利的本体属性为参照,婚姻才常常显得叫人失望,被戏称为“爱情的坟墓”。记不起是谁说过,只有
期刊
读2017年第2期《杂文月刊》原创版《城市角落的菜园》这篇文章,就想起了妻子对我说了很多次想拥有一套前面带有小院子的房子,种点菜,想吃的时候去拔一把,多方便。她说这样的生活真是幸福。当她看到这样房子时,就露出了很羡慕的样子。我笑着打趣道:“你小时候种地还没有种够吗?”妻子道:“那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家虽然住在一楼,但前面没有小院子,妻子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就在凉台上用花盆种些蔬菜,来满足自己的愿
期刊
古人吃饭,能吃出饭中柴禾的味道。《晋书》记载,有个叫荀勖的人,和武帝一起吃饭,对在座的人说,“此是劳薪所炊。”武帝不信,私下派人去问,果然如此,那顿饭正是用废弃旧车木轱辘烧煮出来的。  用柴禾煮饭粥,饭粥里有树脂和草木的清香,是袅袅升腾的烟火气息,浸入饭中。灶釜之下,噼啪作响,那一蓬跳跃火焰舔着锅底,忽明忽暗。  面对群山,劈柴喂马。柴禾,堆在乡人的房前屋后。我在黄山附近的卢村,黎明时站在半山腰上
期刊
河南鹿邑县法院在审理完结一起普通的饲养动物致人伤害的民事纠纷之后,作出了同一个案号、同一个判决日期的两份不同判决书。判赔金额有32668.86元和17618.98元两个数额。案件被告闫卫星走访了当地法院、检察院、纪委、人大、信访等多个部门,就是没有搞清楚到底哪个数字是判赔金额。更奇葩的是,约好的记者采访,竟变成了打记者抢录像设备的“拳脚相加”。我们建设法制社会,法律要有绝对的公信力。然而,发生在鹿
期刊
自不待言,我党有一系列衡量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标准,而百姓往往从是不是“贪”和能不能“干”来评判干部。由此,干部大致可分为四类:一、只贪不干;二、又贪又干;三、不贪不干;四、不贪只干。以时下干部队伍的情形析之,第一类是少数,理应彻底清除之;第二类虽“干”,但因其“贪”,也不宜选拔任用,因为其“贪”玷污着党的声誉,腐蚀着党的肌体;第四类无疑是党的好干部,多多益善矣!那么,对那些“不贪不干”者——虽手脚干
期刊
某些人的“带病提拔”,对公道、正派的干部确实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一般“医生”的“望闻问切”,似乎也有所效果,但毕竟还不是二郎神眉心的天眼,无法深入官员身体腠理,所以必须要对官员进行认真全面的“体检”。  “体检”要强制。主观感觉没有“病”,并不可靠;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不等于健康。现在有些官员身上毛病甚多,却是死不认账。譬如广东省的国资委原主任刘富才,曾因擅自出国等多项违纪问题被查,他却说:“我当这么
期刊
晚清两朝帝师的翁同龢,由守旧的清流士大夫变为力倡变法的维新派首脑,折射出近代中国知识精英走过的崎岖而痛苦的思想嬗变之路。那么翁同龢是怎样觉醒的呢?  我以为,有三大因素促成了翁同龢的思想转变。  变法图强的西学新书开阔了视野,此其一。翁同龢对传统儒学烂熟于心,而手不释卷的读书习惯和生活方式,使他较早接触到近代一些变法图强的进步新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冯桂芬所著的《校邠庐抗议》。这位苏州同乡、翰林院
期刊
宁波月湖之西的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和世界存世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如今,天一阁已由一座私家藏书楼发展成为一座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教、旅游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天一阁几万册藏书之所以流传至今,大概是源于天一閣的藏书文化或古训:代不分书,书不出阁。  古之名门望族,家产甚厚,藏书亦是家产的一部分。如果天一阁创建者范钦把藏书
期刊
我在本刊2016年第11期《騙子利用的是什么》一文中,讲了骗子利用一些职能部门对百姓“寒冬”般的冷漠,假以“春天的温暖”闯入寒舍行骗一事。此事发生在2015年12月18日。是日晚上,孩子下班回到家,见换了燃气灶,便问咱那个燃气灶刚买还不到半年呢,干嘛又换呀?我把事情一说,孩子立即断定:您上当啦!并指着白天刚换上的燃气灶说:您看,这个明显是以旧翻新的。怎办?报警呗。孩子立马给距寒舍不足200米的派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