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制造业单项冠军炼“城”记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l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鹰:一枚小旋梭转动全球
  一枚小小的旋梭,半径不超过2厘米,在外行眼里不起眼的机械零部件,却是缝纫机中的核心部件,历经250多道工序,直接决定缝纫效果。全球90%以上缝纫机整机厂的配套旋梭都出自宁波德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旋梭产量占全球40%,产值约占30%,德鹰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创建于1990年的德鹰,在企业发展历程中曾多次站在十字路口。每一次,德鹰都选择跟旋梭“死磕”,几十年如一日专注细分领域“打深井”。
  2003年,总经理顾志英从父辈手中接过企业时,国内的同行企业都在中低端市场厮杀,而高端市场则被日本、欧洲等企业垄断。德鹰尝试转型升级,期待为国际品牌配套来提升整体竞争力,却因在业内名不见经传而遭到日本龙头企业拒绝,连试用的机会都没能争取到。
  旺盛的进取心在碰壁中被激发。顾志英画下蓝图:实现制造全品类旋梭,满足所有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率先突破国内市场,最终站上世界舞台。
  当时,不少企业都选择投资其他行业或进军房地产,德鹰却埋头苦练内功。2006年,德鹰引进日本技术专家与管理团队,从工艺、设备、品控等多方面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很快就拿出了高速缝、人字缝、多头绣花等全品类旋梭产品“杀”向市场。
  德鹰每年投入近千万元开展自主研發,对车铣、钳床、热处理、电镀、磨床、抛光、装配等旋梭制造工艺进行逐个提升……卧薪尝胆多年后,德鹰生产能力迅速提升。旋梭单枚制造时间从40天缩短到一个月,平均寿命从七八个月提高到一年,产品种类从几十种增加到上百种。
  到了2008年,德鹰旋梭的产销量已经位居国内乃至全球首位。2012年,曾经拒绝德鹰的日本企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开始批量采购德鹰的产品。如今,德鹰已经掌握了六大类近200个规格的非标设备旋梭生产制造技术,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缝纫机旋梭生产基地。
  让国产旋梭在国际高端市场有了影响力和话语权,德鹰用了不到十年时间。精耕细作,薪火相传。目前,德鹰依旧保持活跃的创新力,投资建设行业领先的智能工厂,踏上新的发展征程。
  慈星:中国针织装备从国内首创到全球首创
  2017年底,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上榜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这背后,是慈星三十年如一日践行“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创业创新经营理念。
  从1988年初创时的1.0版手摇横机到2.0版电动横机、3.0版电脑横机,慈星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新机遇,从传统装备向智能装备升级。2003年,国外企业主导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一统天下、长驱直入中国市场。“受材料加工精度和制造工艺所限,独立开发以精密加工和数字化控制为核心的电脑横机难度不啻造一辆汽车!”有感于此,董事长孙平范带领企业研发团队,从中国台湾和日本引进难度系数最高的核心零部件的合作伙伴,并聘请专家组建团队深入研究电脑横机的关键技术创新。经过五年的攻坚克难,慈星终于实现了全新技术路径下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垄断,一跃成为国内智能针织装备的龙头企业,销量实现爆发式增长。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余波未散,但慈星电脑横机销量逆势飞扬,一口气冲到了国产电脑横机产销量的世界第一。
  要想让慈星的路走得更加稳妥,还是要继续走转型升级之路。2011年,慈星又锁定基于互联网和云技术的针织毛衫个性化定制平台项目,以重构全球针织鞋服生产新模式,探索制造业服务化新样本,卖装备也卖服务,从传统带货模式向C2M(用户直连制造)个性化定制模式转型,提升行业地位,增加客户黏性。今年1月,该平台的核心装备——“一线成型”智能制造进入批量生产。同时,作为该平台的核心环节,基于“5G+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化工厂经过五年的创新实践也瓜熟蒂落。目前,匹克体育、海澜之家等已引进慈星开发的针织鞋服数字化生产装备和流水线。公司副总经理李立军如此解读该平台带来的全产业链颠覆性革命:“在云端采用众包模式,可充分整合产业资源,特别是全球范围内优秀的设计师资源,引领针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电商平台取消了原来服装销售中很多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具有高风险性的库存积压,使物流和销售成本大幅降低。”
  贝发集团:从制造奔向文创
  2015年,李克强总理多次问起:中国什么时候能造出和德国一样的好笔?这被称为总理之问。一支小小的笔背后,有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门类繁多。在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智铭看来,国内制笔核心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正体现了中国基础工业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贝发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弥补差距抢得领先。
  从2002年开始,贝发平均每三天就诞生一项新专利,目前共申请专利3000多项,不但拥有制笔行业五大核心技术,而且在技术层面提升了笔的书写性能、书写长度、脱帽不干时间等各项技术指标,并首次在行业内引入书写润滑度指标,提高了国内圆珠笔的制造水平。
  2011年,贝发解决了长期制约中国制笔行业向高端发展的三大难题:不锈钢笔头、高端油墨工艺和装备;2018年,贝发的自主N9品牌创立,填补了中国中高端笔类产品市场。如今,贝发生产的圆珠笔产销规模和国外市场占有率在全世界都排名第一,80%的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制造领域越走越精的同时,邱智铭也敏锐地察觉到中国笔行业的另一个弱项——文化。近两年来,贝发集团开始探索文创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了集“科创、文创、云创”为一体的文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取名为“文器谷”。这是一个覆盖产业价值全链条的闭环生态系统,内含一系列“文器”创新模式。
  “文器谷”将企业从文化类产品扩充到文创类产品,在品类更加丰富多样的同时,加强了智能化和创新性,也加强了对企业未来发展中创意的支持。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文器谷”在云端设计、试样开模、销售等环节形成闭环,促进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并起到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作用。
  (作者单位:鄞州区融媒体中心、慈溪市融媒体中心、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姚颖超
其他文献
“这条河静静地流向Ten shi。”意象派鼻祖、美国诗人庞德在《诗章》里这样写及中国大运河。而“Ten shi”系庞德的原稿手笔,无从翻译。有人判断是一座城市,但,由这样一个词组,无法对应哪一个地名。没有唯一答案,就此有了无限可能。  这条河静静地流向哪里?或许,就是庞德可能想象得到的浙江宁波、余姚。那穿过一座一座城市的流水,像一句古老的诗行,那些缓缓而行的船只仿佛意象,而两岸暖暖的人间烟火,则是
期刊
今年以来,多地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然而,记者采访发现,部分企业利用延长工作时间、剔除福利待遇的方法,变相稀释劳动者“最低工资”,规避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企业做得隐蔽,加之劳动者不清楚法条,导致发现并维权的劳动者极少。(3月25日《工人日报》)  出现变相“稀释”最低工资情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企业负责人对最低工资制度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造成片面执行,变形走样。还有的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期刊
当地时间3月18日至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这是一场令世界瞩目的会谈,却充满了偏见、傲慢、无礼和居高临下。  中国不甘示弱,与布兰肯、沙利文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针锋相对的斗争。杨洁篪强硬回击了美方的强硬措辞,指责美方语气居高临下,打破协议。强调:“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
期刊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启动后,余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重大项目争速攻坚专项行动工作小分队,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重大项目争速攻坚专项行动(2018-2020年)的活动方案》《“项目争速、投资争先”专项活动方案》,梳理排定了“六大建设争速攻坚、六个专项消障清零”的重点工作任务,实施“五拼五比”,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余姚共排定基础设施、现代产
期刊
当前,增强一个区域的竞争力,除了提升产业优势、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软环境上实现新的突破。营商环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哪个地方的发展就会更有活力。2020年,宁波市审计局对宁波促进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在审计调查过程中
期刊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开展以来,在“产业争先”引领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镇海区走出了一条生产高效、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的“三生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日前,在宁波家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生物全降解杯子数字化車间,笔者看到机器人正自动码垛货物。地面上,家联科技还用黄线划出AGV通道(无人搬运车通道)和人行通道。“AGV通道和人行通道实现了人与自动化设备互不干扰。”家联科技营销总监田晓锋
期刊
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四知”为宁波精神。准确把握“四知”宁波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大力弘扬和深入践行“四知”宁波精神,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1月,首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举行,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用“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
期刊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数量更多、实力更强的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设强大有韧性的重点产业链,是宁波打通现代产业集群培育路径的“金刚钻”、抢占全球先进制造关键领域制高点的撒手锏。7月2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部署会上正式发布《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方案(2020—2025年)》,提出培育打造若干条重点产业链的发展目标和成为全国制造业单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这是党中央为新形势下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建设制造强国提供的重要遵循和指导。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也在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培育领军企业、创新企业、单打冠军企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着力打造高能级战略新平台。  宁
期刊
近年来,宁波发挥制造业特色优势和民营企业家“勇立潮头、敢闯敢拼”精神,在“栽树工程”、梯队培养上持续用力,走出一条“专精特新”企业育强成长道路。瞄准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新目标,宁波提出要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明确了三年的“作战图”“时间表”“任务书”。要完成目标任务,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是制胜法宝。  用改革强动力、激活力、挖潜力  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宁波必须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