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职艺术设计一体化课程单元设计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blecle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中,能力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关键。能力目标的设定必须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其中,学生主体性的参与和发挥至关重要。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上,首先应围绕着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领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能力训练是又一重点。教师的操作示范是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教学 单元设计 能力目标 课程导入
  [作者简介]刘丽静(1975-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彭永清(1970- ),男,河北张家口人,唐山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专业教育与教学。(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3-0135-02
  
  在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学基本已成共识。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它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即强调知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来说,一体化模式同样行之有效。因此,如何能更好地运用和完善一体化教学,使之在实践中发挥优势作用,从而真正地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宏观的策略指导,它必须落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而真正的落实就需要回到教学的最基本环节,即从课程的单元设计入手。对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是从单元开始的,只有完成每个单元的学习,才能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教师备课也是在课程整体思路的指导下,落实到每一个课程单元的准备与设计上的。而课程的单元教学又是所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为全部课程的教学提供细节的步骤支持。单元课程的设计是否体现一体化教学的思想必然影响到整体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重视并研究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成为一体化教学实施的重要出发点。
  一、关于能力目标设计问题
  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而言,在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中,能力目标的设计始终是教学目标设计的首要问题。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考虑单元课程可能达到的更为宽泛的知识、素质等目标才更有意义。因此,教师的备课过程,首先是要研究课程应达到怎样的能力目标?如何确立这一目标并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它?换言之,只有先明确单元课程的能力目标,才能进一步设计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或任务,也才有可能设计出合理的能力实训过程。因而,能力目标的准确定位是课程单元设计成功的关键。
  1.能力目标的设定必须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对教师来说,依据教学大纲或培养目标进行备课似乎顺理成章、无可非议。然而,要做到准确定位课程的单元能力目标却并非如此简单。任何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都是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即使对未来有所展望,也不可能与现实的变化完全吻合,尤其在涉及科学技术层面的微观操作环节上,发展变化几乎是绝对的。如果教条地因循大纲中规定的能力方向,机械地对应大纲要求,而对于现实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不能认真地研究,一味地本本主义,甚至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课程单元设计就无异于纸上谈兵、闭门造车。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多数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因受传统影响,主要是以手绘为主,计算机辅助绘图还是新生事物。这样的背景下,各院校的制图操作课程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都还局限于传授和训练手绘技巧。然而,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之快令人瞠目,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辅助制图已成为设计行业的主要制图手段。这导致许多刚刚毕业的学生,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绘图,否则就无法适应社会用人的需要,而之前在学校中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掌握的手绘技术则变得几乎无用武之地。这不能不说是能力目标培养上的失误。由此可见,对于课程能力目标的设定,不仅需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必须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把握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与时代同步无疑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能力目标培养的必然要求。
  2.课程能力目标的设定必须重视人的因素。研究课程的能力目标在考虑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学生的主体性是课程能力目标设计过程中的又一重要参数。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实践证明,对于艺术设计教育,学生主体性的参与和发挥至关重要。一般而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入学时文化课成绩相对偏低,知识、理论水平相对较差,其抽象的逻辑思维并不见长。但是,他们的形象思维又都往往很活跃,想象力自由而丰富,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更多倾向于感性。所以,在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例如,色彩构成课的能力目标的设定,就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实际控制色彩图形的能力,更强调完成作业的实际效果。而对于抽象的色彩构成原理以及色彩规律等理论的掌握是否全面,系统不易操之过急,更不能教条地以此作为知识、能力评判的唯一标准。事实上,在艺术教育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经验往往比抽象的理论学习更为有效。因而,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怎样使抽象的理论学习有机地融入形象的设计实践中,真正地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显得非常重要。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必然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课程能力目标的设定在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时,除了对以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总体特征的把握之外,对具体授课对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了解课程具体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样十分重要。教师在这方面投入精力的多少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课程能力目标设定的恰当与否,同时也会从细节上决定课程能力目标的最终实现与否。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现有能力进行摸底,对其以往学习状况进行调查,还要对前后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学生的能力要做出尽可能贴近实际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最终设计定位出开设课程的单元能力目标。
  二、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问题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对教学方法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课程单元设计中还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设计。而在教学方法设计中,怎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整个方法设计中最关键的突破点。
  1.课程导入。首先,在开课伊始如何导入新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开门见山地直入主题,多以教师的讲授形式展开课程,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处在被动的听讲中,而最具效用的视觉感官未能调动起来。在较长的时间里学生不能发挥其形象思维活跃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另一方面,教师以讲授的形式直入主题,也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因而,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既然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那么“做中学、做中教”就应当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中去,对于课程的导入环节自然也不例外。例如,可以以直观的案例分析导入课程,对案例的选择要尽可能是熟悉的常见实例。这一过程要求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到分析中。教师在分析的过程中适时引出新问题、新任务,进而阐明新概念、新知识。学生也会在知与未知的交织中,引发学习兴趣。这里我们以“标志设计”课程的标志图形表现单元中抽象形式部分的教学为例,在进行课程导入设计时,可以先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形式的标志图形设计方案供其进行对比与分析。如完全抽象的几何图形、文字或符号表现等形式的数张标志范例,先由学生分析并找出是什么成为表现的载体。在学生对图形设计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判断以后,教师再根据实例所涉及到的问题进入到课程具体内容的讲授中。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案例资料或者让学生自己寻找案例进行再分析。这样的过程,学生对标志图形所产生的直观印象会很容易引导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产生进一步探寻结果的愿望和热情。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授,学生也会在比较中对概念产生更为具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对于新课程的导入必当紧紧围绕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上,使学生在开课之初就能较容易地进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这种“先做后学”的课程导入设计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示范。在艺术设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设计中,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是课程单元设计的重点。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者,而是要与学生在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互动,给学生真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最终实现对理论、概念的认知和掌握,即所谓的“做中学、做中教”。这样的教学思想应当贯穿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并以作业任务的实践操作环节最为突出。然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自主动手能力并不等于将问题的解决完全抛给学生,更不意味着教师只是负责理论上的讲解。事实上,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教师直观的示范往往比抽象的理论讲授更有益于教学目的的实现,也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对他们来讲,众多的学习方法中,模仿或许是最为快捷的。因此,教师以实例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可以先模仿,然后再将实例的功能进行提升,或将实例的结构进行改造。如此逐级深入,最终尝试着独立完成。对于相对复杂的操作,教师更应做解决问题的操作示范。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示范必须紧紧围绕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展开,课程教学的重心始终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教师的示范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引领作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应留给学生。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示范不再是教师如何做一个操作范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一示范将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示范是否可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因此,教学示范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对所做的示范进行深入的剖析,明确什么是必要的、不可变的,什么是可变的。换言之,教师在教学示范中,不再强调该怎样做,而是强调不能怎样做。如此,学生在不违背基本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进而能够在接下来的实际操作中充分地发挥能动性和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师所做的示范也应当尽量避免与学生将要完成的任务完全一致,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教师所示范的实例死记硬背。而他们的能力也恰恰在对同一类型问题采用不尽相同的方法解决中得以体现和锻炼。仍以“标志设计”课程的标志图形表现单元中抽象形式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对抽象的几何图形、文字或符号表现形式等,进行分别的示范创作,如一种类型做多个变化,或做多个类型相结合的综合变化等。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直观而形象地与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加深对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理解,同时在教师的示范中获得启迪。而在接下来的作业任务中,尽管要求与教师的示范内容有所不同,但学生完成起来不仅不会感到吃力,还可能产生更为丰富的创意。可见,教师必要的操作示范,是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的环节,也是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在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中,从直观的实例入手,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按照认知的一般规律,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教学方法设计的首要问题。继而以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成为教学方法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又一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设计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对理论概念的掌握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直至达到能力训练的目标,最终实现高效率的一体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对普通师范学院非师范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中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作用,并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专业师资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非师范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尹华(1975- ),女,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应用研究;
“中国已经走在全球新技术应用的领先行列,承载嵌入式互联网的嵌入式设备将成为继消费电子、MID和低成本PC之后又一个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市场。”
在中国迎来新信息时代之时,高通与其他产业参与者都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在,介绍一位大学教授的时候,如果再加上一个“博导”“硕导”的头衔,那是会更让听者敬仰的,也让被介绍者身份凸显。原因正是在于导师从事着培养学术后继、养育人才、扶持社会中
[摘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的必要手段。文章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和阐述,重构了一个完整的“阶梯渐进、校企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宣国萍(1969- ),女,浙江诸暨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中
本刊讯日前,美国高通和北大众志联合宣布将启动“无线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捐赠项目”的第三期工作。该项目旨在利用cdma2000 1X无线通信技术和北京大学自主创新的CPU技术,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AMI)之间的心绞痛临床状态。其中大约15%~20%的UA将发展为AMI,重视UA防治是减少冠心病死亡率的关键,故临床倍受关注,然常规
我国的民办高校不但面临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也面临着同国办高校间的竞争,还面临不断涌现出的新的办学模式的挑战。世界教育市场的竞争序幕已拉开。当然,我们必须看到,竞争与合作
审美情感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本质特点,作为文学作品精选的大学语文亦不能例外。本文提出了大学语文本质特征的研究范畴,全面深入地认识这门课的本质特征,并论述了这门课的现实意义
[摘要]文章通过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在操作层面上诠释了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设计 载体 典型性 覆盖性 行动导向  [作者简介]王晓东(1959- ),女,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教学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与机械加工工艺教学;张继媛(1971- ),女,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机电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李国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