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李浩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les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李浩时,正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他刚刚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山东省第二届作家高研班三十多名学员去河北采风,最后的日程是与河北作家座谈。在河北作协的会议室里,李浩在掌声中站起来向大家致意。他始终笑意荡漾,敦厚可亲的样子,甚至还有一丝与年龄不相称的和蔼。但我还是感觉到了他的严肃和睿智,狮子一样的迅猛被巧妙地深藏着。
  果真。李浩十分钟的发言,如雄狮扑击,把我十几年的写作观念击破了。我呆坐在那个会议室里,体会了什么叫崩溃。他表面上是谈阅读,谈他眼里好小说的标准,实际上是在宣讲。后来,我多次回忆起那十分钟,让我醍醐灌顶,是自我碎裂又自我重塑的十分钟。
  座谈会结束,我期期艾艾地向他索要发言稿。他很爽快地把稿子递给我,赧然一笑,说,字不好,太潦草。发言稿是手写的,写在一份打印稿的背面,字一看就功力深厚,非练家子莫成。
  参观河北文学馆时,李浩送了我一张名片,他当年的身份是《长城》杂志的编辑。他说,有好稿子支持一下我们《长城》。我当时想,假如以后能够写出理想的稿子,一定要寄给这头“雄狮”,看看能否入他法眼。
  真正给李浩寄稿,是在两年后。他很快就回复,稿子过终审了。说实话,相比起发表,我更在意稿子能不能过他这一关。我一直觉得,写作者要靠作品来相互结识辨认,要靠认同和激发来交道往来。此后的两年,我完成每一篇稿子都会发给李浩看,并提前说明,稿子不是投给他供职的杂志。有时候他会回电话谈意见,有时候会直接帮助转投,还有一次在邮件里只回复一句:这稿子,我不满意。
  渐渐就这么熟了,渐渐就成了哥们儿。见面也不客气,横挑鼻子竖挑眼,比如他指责我所谓的“谦虚”不是美德而是虚伪,比如他对我动辄以地域衡量作品嗤之以鼻。他多次霸道地说,哥,我不允许你说“山东”!这些近乎粗暴的批评和指责,迅速地消除了我固有的思维陋习,也使得我们的友谊被锻打得异常坚硬。每次见面,无论是在车上,还是在宾馆的房间,聊的也几乎全是文学。只要谈文学,李浩就成了“变形金刚”,永远充满战斗力。有两回,我们相约带着孩子去景点玩,孩子们被忽略在一边,风景也当然被熟视无睹。
  我们山东人坚信酒品如人品。李浩刚写完他的第一个长篇《如归旅店》时,被我拽去威海参加活动。李浩作为外地客人,被敬上首席。威海酒风有别于内陆,一快,二猛,加之名目繁多,不到半个时,李浩就开始频频出去吐酒。李浩喝酒不上脸、不上话,宛若素常,“面”不由衷,这可真是一个坑自己的本事。威海诸朋友以为遇到酒场高手,愈发热情相敬,只有我在一旁替他暗自叫苦。从那场热烈而漫长的酒场回到宾馆,李浩原形毕露,倒头大睡。
  李浩并不是贪杯的人,他对酒甚至谈不上喜好。别看有时候,他对某种酒赞不绝口,貌似内行,那不过是他以得体的方式来表达对东家的谢意。去中国著名的某酒厂采风,当着人家酒厂老总的面,大概是盛情难却,李浩同志口不择言顺嘴露真言,他真诚地检讨自己,世间再好的酒他其实都喝不出好来,李浩在贬低自己同时也顺便贬低了名酒,弄得一桌子名宿面面相觑,替他尴尬半天。但几乎每一次,李浩和我的朋友们喝酒,他都“自不量力”,喝得豪气干云。他的理由是,哥,你的朋友让我喝,我怎能不喝?
  酒场上的李浩,谦卑有礼,有情有义,但也有较真和骄傲。李浩到某地参加一个重要活动,参加活动的有将军、教授、作家,还有台湾的某党主席。在酒桌上,李浩没有服从所谓的“规矩”,他并不是冒犯现实中的权威,他挑战的是中国文化里那种动辄伤害个体的传统,对不让个体具备“合法性”和“精神性”深恶痛绝。因此,李浩把精神主张化作酒场主张,他不但没有失守,反而赢了一场小小的攻坚。明白此时的李浩,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能写出《碎玻璃》那样的小说。
  李浩说小说是他侧面的镜子,而酒场,何尝不是李浩的一面镜子——多棱镜。镜子里的他,有时是圣徒,有时是战士。他注重和捍卫的,不是什么名誉,而是情谊和内心的自由。
  李浩说自己不是个好编辑,我觉得他说这话算是有自知之明,因为作为一个编辑他确实够马虎,有的稿子过了终审也不记得通知作者。但李浩又表现出好编辑难得的一面。当年他在北京一家杂志工作,某作家开始不知道他是编辑,对他高冷以待,知道他的身份后,立刻翻脸盈笑。李浩并不反感对方的高冷,对方要是一直高冷下去,李浩反倒佩服这种牛人,该作家前倨后恭,让李浩摇头不已。但李浩此后不久选发了这位作家的稿子。反感对方的做派,不影响喜欢对方的作品,这就是编辑李浩。我曾经读到过济宁某位教师的一篇小说,写得异常出色,但这篇小说却一再被拒绝。我跟李浩闲聊,说到这篇小说,李浩叮嘱我,一定把这个小说转给他,他帮忙推荐。说这话的时候,李浩早已不是编辑,但好编辑的良心冲动,他一直有。
  都知道李浩是一个有野心的作家,即使放到狼群里,他也会成为一头狮子。其实,我更喜欢另一个李浩——坦诚率真的李浩。有一次,李浩在我办公室打量我的书柜,他指着某位国外大师的书,问,你觉得它好吗?我未置可否。他说,至少它没有被评论得那么好。倒不是说我喜欢挑战者李浩多于胁从者李浩,李浩就像那个说出皇帝新衣真相的孩子,无关真理、力量和勇气,仅仅需要一份基本的诚实。
  我曾经说过李浩的《一条叫芭比的狗》是一个经典,他当面笑话我眼光不行;李浩更是说过,获得鲁奖的《将军的部队》不是他最好的小说。我想,这不是他的骄傲,只是他的诚实;或许就是他的骄傲,他的骄傲就是不允许自己轻易骄傲。
  李浩的骄傲,不是傲慢,那是对自我设置目标的敬重。李浩的作品很少迎合现实,它们属于明天或者后世,属于人类的整体,正是因为这样的属性,李浩被叔本华的忧虑附身,他的作品并不能在同时代被完全理解。好在,李浩具备超越常人的智力,他偶尔会游戏般俯就,会调低频率与生活共振。
  李浩的老家沧州,有一著名的铁狮子,腹内有金刚经文,背负文殊菩萨宝座,体型巨大,民间称之“镇海吼”。每次和李浩见面,或坐或卧,或行或立,我眼里總会浮现威猛的沧州铁狮子与现实中李浩叠加起来的画面。李浩能不能成为文学世界的一头雄狮?这还真不好说。
  倾盖如故,白首如新。有的人一见如故,遂成莫逆。有的人交往一生,仍是熟悉的陌生人。在这里,我愿意给这句话一个新的解释,来定义李浩给我的感觉——一见如故,但每次相见又都给我新的感觉和获取。于文学,李浩的根本不会变,但他总有新东西生长出来。能够不断生长的人,必定怀着坚定的信念,也怀着常人所没有的赤诚和热爱吧。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来开展教育,应用适合引导学生学习的视角来开展美术活动。教师只有用儿童的视角来引导学生学习,才能让美术教学高效化。  【关键词】 小学美术;美术教学;童心  有的教师在教美术时,发现学生创作作品、学习知识、交流作品上均不积极,这令教师难以高效开展美术教学。教师必须意识到,小学生还属于儿童阶段,教师必须把握儿童的学习心理,应用适合引导儿童学习的方
【摘 要】 足球运动是一项实践性和趣味性并存的运动项目,有效的足球运动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素质,所以,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师也应当通过差异指导、游戏施教,以及实战训练等方式,调整以往的足球运动教学形式,逐步提升学生练习足球运动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体育;足球教学;学生  足球运动风靡全世界,也有着大量的受众,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大力推进,足球运动也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项目
黄昏的光落在一个行人脸上  这个人带着这束光走了很远  他没觉得累  在拐向另一条街道时  光从他脸上消失了  他觉得身体轻了  像是丢了什么  他回头  看见黄昏正张开夜的羽翼  轻易吸进了色彩,声音  和闪亮的灰尘  而那束光瘦成了一条线  正站在街口  东张西望  寻找他  贝加尔湖  我欣喜地告诉你  我去过贝加尔湖  那里有最洁净的天空  明亮的草地  湖水闪着光,向天际流淌  我用火车
星期天,爸爸媽妈带我们兄妹俩到欢乐世界玩。园区里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人们有的在魔法城堡中漫游;有的乘坐上绚丽的太空飞船,开启难忘的太空之旅;还有的在体验急速流星,感受疯狂刺激……个个玩得喜笑颜开。  咦,那不是我最想尝试一下的“绳索桥”吗?一看到绳索桥,我就飞奔而去,迫不及待地踏上“桥面”。可是,我前脚刚刚踏上去,绳索桥就晃荡得厉害,慌得我身体不停地打颤,心跳也急速加快。  我稍微镇静了一会儿,就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们的不利影响,北京高校毕业指导中心增加了北京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次数,从2008 年11 月20 日开始直到2009 年1 月末,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都可以免费参加。    用人单位招聘量“缩水”    为了推动应届毕业生就业,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采用了让企业免费参会的办法,负责人介绍说,就目前来看,参会的用人单位还是比预期的要少一些,而来了的用人单位有效需求量也发生了“
【摘 要】 民间美术所蕴含的传统意义和现代思想对于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丰富及宝贵的资源,也是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走进课堂,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育人方式。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民间美术内容的宣讲,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切身体验与感悟。  【关键词】 民间美术;教学;应用  民间艺术文化交织的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趋于多元化,在激烈的社
在这茂盛的人间  我拒绝色眯眯的微笑  黏糊糊的问候  路遇我挪不动的脚步  擦肩而过又频频回首的三七分头  我拒绝虚拟的咖啡  暧昧的表情符号  来历不明的链接  甚至假意或真心的红包  在这荒芜的人间  无垠的空旷里  我蜷缩在一个人人看得见又看不见的角落里  从一头老牛的身体里挤出过去的时间  思绪飞出千里万里  农耕牧场山峦树林溪水  乳白的绸缎一样的理想无处安放  晨光挪进窗户  鸟鸣渐
生与死  那个人死了  没见过,不知道是谁  楼下花坛边摆满花圈  证明他曾经和我一样  在这个小区消耗时间  共同赶往命运的十字路口  早晨哭声把我惊醒  像所有的葬礼一样  总有人落下或悲或喜的眼泪  像许多人的死  我听见了,看见了  像偶尔我的死  许多人听见了,看见了  像人类的死  更多人听见了,看见了  忘记了  后来,那个人的身体终于烧了  骨灰埋了  花圈摆得时间长了  人们再经
杆秤制作是一门传统手艺,自古以来,杆秤就是我国度量衡——尺、斗、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重的基本量具。相传,他的发明人为春秋时期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后世称他为陶朱公。这样算来,杆秤已经有两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称量工具逐步取代了杆秤。如今懂这行与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少,这门手艺也快要在时代的变迁中消失了。在我的家乡赵县,就目前所知,仅在沟岸村、石塔村等少数村庄,还有会做杆秤的
在人们度过了轻松的五一长假,刚刚投入紧张的工作之时,国内著名的人力资源机构智联招聘(zhaopin.com) 推出两款新产品,为网络招聘行业注入新鲜活力。5 月10 日,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智联易聘”以及满足品牌客户高端需求的“招聘VIP”闪亮登陆招聘服务市场。    智联易聘:为中小企业HR从业者服务    “智联易聘”产品的核心是全方位解决中小型企业的招聘需求和其HR 从业者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