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现状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甘肃省林业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进入了高质量、高效益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也积累了一整套符合甘肃实际,有利于指导今后甘肃林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但是仍然存在着全省林业供给短缺、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环境建设成本越来越高等问题。因此,要将现存的一些问题解决好,重点应把握和实施好“三大战略”,即社会林业战略、依法治林战略和科技兴林战略。
  关键词:林业;发展经验;发展机遇;发展困境;战略方针;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5-0037-03
  一、甘肃省林业发展建设的主要经验
  甘肃在推进林业工作的进程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开展林业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甘肃林业的发展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了一套符合甘肃省实际情况,能够推进林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第一,明确指导思想。要统筹推进好甘肃省林业建设,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好方向,并按此贯彻执行下去。自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重要思想以来,党和国家一直以此为方针指导各项事业,林业工作当然也不例外。甘肃省林业近年来一直积极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此贯穿于林业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强调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生态问题是我国现在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建设好绿水青山,保护好环境,才能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二,落实政策措施。国家针对林业各项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之后,还需要各部门贯彻执行下去,不能使政策变成一纸空文,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林业工作指明方向,保驾护航。近年来,甘肃省一直积极响应并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给予林业更多的自由,允许林场由个人承包并经营管理;经营者在获取林场的使用权后,可自己决定林场的相关管理工作,自主采伐,自主种植,自主售卖。
  第三,加强管护工作。在相关政策制定好后,还要保证后续的贯彻执行,否则政策便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甘肃省一直认真落实“严管林”的工作方针,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严格管控林场,保护树木草被。必要的时候采取全封闭式管理,确保林场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采取了封山禁牧、封山育林等强制性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国家还联合群众一起进行林场的管护工作。一方面,从村庄中选取踏实可靠的村民代表担任护林员,每人负责一片林场的安全,村民是最了解林场实际情况的一批人,由他们进行管理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将林场分给社会组织或村户来进行管理,由他们各自负责一片地方,确保责任到人。
  第四,加大监督力度。为了更好地保证林业工作的贯彻执行,避免出现一些差错,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加大监督力度,做好全方面的监管。甘肃省各地也从来没有忽视过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一直推进实施,确保林业建设发挥它应有的成效。一方面,甘肃省对资金实行“三专两单”制度,确保资金从发放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公开透明,避免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中饱私囊,杜绝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为了多听一听群众的意见和想法,政府还设置了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和批评,从而更好地改善后面的工作。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政府也增设了诸如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的手段去接受群众的意见,扩展了群众于媒体监督的渠道。
  第五,增加林业机构。为了更有效率地开展林业工作,有必要增加专门的林业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保证工作更有效率地开展,这也为甘肃省林业建设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甘肃省在近几年也增设了一些机构负责各项林业工作,同时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育,确保形成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甘肃林业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
  二、甘肃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
  第一,新时代对林业的重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新时代以来,除了要快速发展经济,也不能忽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如何牢牢抓住机遇,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第二,林业的多渠道发展。过去甘肃省林业建设的主战场是荒山造林,但近年来由于国家将生态建设提升了高度,越来越重视生态问题,也推进了诸如建造湿地风景区、建造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工程,林业建设的渠道已经慢慢拓展到整个山区、沙区。此外,林业建设也慢慢从原来的以生产木材为主过渡到以生态建设为主,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面临的是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机遇,如何牢牢抓住机遇,实现新时代的转型,是林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目前甘肃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甘肃林业的确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在推进林业建设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并找出原因,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关系到今后林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和思考。
  第一,全省林业供给短缺。目前,林业发展面临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供不应求,林业的供给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需求量,全省林木年消耗总量大于年生长总量,整个生产链由于林业的短缺而出现了缺口。究其原因,一方面,近几年林业生产不足,林区质量不高、发展缓慢,林产品的生产量也处于落后的水平。另一方面,林業体制还不成熟,还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运作,无法满足市场对于林业的需求。
  第二,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甘肃林业的确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在推进林业工作的进程中,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仍是亟须解决的关键点。据统计,甘肃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9.9%,全省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此外,动植物的生命也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目前约有15%~20%的动植物物种濒危,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林业建设的资金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即便国家每年都会拨给林业建设一定的资金,可目前林业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仍然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究其原因,甘肃省的原生环境恶劣,急需绿化、整改的荒山荒地很多,这不仅需要很多的人力,而且需要大量的财力,才能保证工作的实施与落实。即便甘肃省也在通过社会其他渠道募集资金,但效果仍不是很理想,资金问题仍是甘肃林业面临的困境,甘肃省林业建设的资金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四、甘肃林业发展的主要战略方针
  近几年在看到甘肃省林业取得一些成效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它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如林业生产不足,林区质量不高、发展缓慢,林产品的生产量也处于落后的水平。林业体制还不成熟,还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运作,无法满足市场对于林业的需求,这些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全省万众一心,团结协作,才能克服困难,扭转局面,将现存的一些问题解决好,从而推进林业的建设和改革。
  第一,社会林业战略。推进林业工作决不是只靠一个部门、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首先,政府要将全民搞绿化的观念通过举办宣讲会、科普课等深植于每个公民心中,让每个人心中都埋下一颗绿色的种子,自觉投入到植树护林的大业中去。其次,全省各级城市及村镇要积极相应相关政策,主动投身于林业工作中去,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对那些荒地不能放任生长,要尽可能地实现绿化,不断加快建设进程。
  第二,依法治林战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证后续林业工作的实施与开展。近几年的一些新项目,诸如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建立湿地风景区等,更是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同时,有法可依之后,还要加强监管工作,确保能够依法行政,保证每一条政策、每一条法规都能够严格地实施。
  第三,科技兴林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科技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林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将科技结合到林业工作中去,发挥诸如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对林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样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确率。
  参考文献:
  [1]  吴洁文.甘肃省林业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205.
  [2]  刘树.浅论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J].现代园艺,2021,(15):132-133.
  [3]  石建华.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5):12-13.
  [4]  李亮.社会生态学的绿色城市思想与政治想象[J].神州,2018,(32):165-166.
  [5]  李磊,韩明玉,郑升.浅谈现代林业与生态经济林业理论的实践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2):123
  [6]  王金玉.生态问题的世界观检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
  [7]  李天玲.浅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0,(10):156.
  [8]  薛刚.林业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山西农经,2020,(15):117-119.
  [9]  王進怡.生态文明视阈下绿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汉字文化,2020,(15):14.
  [10]  张亚楠,赵眉芳,张辰旭.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保护共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42.
  [11]  陈德才,陈亮.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新农业,2021,(12):69-72.
  [12]  曹昱.浅析可持续发展教育对环境意识的培育[J].汉字文化2020,(20):132.
  [13]  张润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8,(24).
  [14]  谢蔚晖.环境伦理视域下可持续发展分析[J].汉字文化,2019,(34):124.
  [15]  曹利斌.基于生态保护视角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J].绿色科技,2015,(10):179.
  [16]  张彩霞.甘肃省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政策之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8):101-102.
  [17]  张婷婷.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8,(22):12.
  [18]  崔媛媛.加强地方政府环保职能路径探析[J].神州,2018,(24):67-68.
  [19]  乔永平,丁德敏.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功能的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124.
  [20]  徐满红.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J].乡村科技.2020,(30):8-10.
  [21]  吴春荣,邢彩萍.甘肃生态林业建设的对策[J].林业建设,2014,(4):5-12.
  [22]  乔永平,乔明宇.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与困境[J].汉字文化,2019,(23):87.
  [23]  李敦平.甘肃天水林业资源与防护林发展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82-83.
  [24]  周先梅.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132-133.
  [25]  李亮.融合生态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美丽中国[J].汉字文化,2018,(22):132-133.
  [26]  许伟,朱美芬.试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的林农增收问题——以吉林省白山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33):19.
  [27]  陈照瑜.开启林业发展新征程 谱写生态建设新篇章[J].福建林业,2021,(3):4-6.
  [责任编辑 毛 羽]
其他文献
摘 要:“家电下乡”政策,对于农民与家电企业两者来说,究竟是“双赢”还是“双败”?只有通过较好的技术咨询、售后维修,才有可能解决“双败”问题。另外,这一政策究竟是扶助农民还是扶助家电企业?是扶贫还是济富?都值得探讨。  关键词:家电下乡;财政补助;农民;家电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互利双赢”原则,可广泛运用于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互利双赢”原则应包涵以下:  1
期刊
摘 要: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农业产业集群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资源的特定自然性和集群基本主体的非组织性,因此,其形成与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影响力与支配力,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有所作为。衢州各级政府在衢州柑桔产业集群演进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明,农业产业集群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
期刊
摘 要:文旅融合不仅给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且还使文化传承有了拓展载体。对于蕴藏着历史信息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如何让其在文旅发展中彰显独特内涵已成为重要话题。以党家村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基因视角对该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载体中的文化基因符号进行提炼,构建党家村的文化基因谱系图,并从保育主体基因、植入附着基因和强化混合基因三方面得出文旅融合过程中党家村的传承路径,以期为该村未来文旅发展探索新思路。  关
期刊
摘 要:“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总承包模式,是江门市政府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创新承包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提升政府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在项目立项与实施层面的优势明显。然而经研究发现,目前的政府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市场化引导程度不高、监管基础配套设施不全、政企合一的体制存在障碍、管理机构临时非专业等问题。从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法律
期刊
莱昂·克里尔作为新城市主义理论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的研究针对现代主义城市中由于功能分区导致的城市问题。莱昂·克里尔最开始是一位建筑师并参与了“新理性主义运动”,在欧美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之后克里尔开始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研究,并提出了欧洲城市重建宪章、“城区”理论和“城市村庄”理论,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影响力,尤其是他和英国威尔士亲王的合作,使得他的理论对于英国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除了莱昂·克里尔自身理论的影响外,他对于美国的新城市主义理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并被称为“新城市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当前高校校园环境建设逐渐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变,人们对于校园空间品质和精神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校园户外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和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品质的提升是实现高校校园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西南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也同样维持着不断扩张的趋势,传统校区既有的户外空间环境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校园大规模建设时期规划的新校区也暴露出景观设施雷同、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体验,提升校园户外空间的品质与内涵,营造出适应时代发展和具
①总体布局层面:探讨了环境要素影响下传统民居建筑“背山”、平坦、向阳的选址倾向;顺应地形等高线的总体布局模式;适应不同地形和家庭规模的单体形态及其组合模式。
  ④局部做法层面:探讨了大坡度、深出檐、适当反宇的坡屋顶形式;遵循构造层次及砌筑工艺的木、石墙体系;架空、吊脚、筑台及综合式地形适应策略;节地、防雨、空间扩展下的层层出挑做法等。
  结合现代需求,指出传统民居建筑绿色营建经验的现代转译应用应遵循传承性、适时性、多样化、经济性、突破性、适地性六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转译应用策略:
遗产界对于文化遗产背景环境(setting)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威尼斯宪章》(1964),然而直到2005年《西安宣言》发布,背景环境(setting)概念才开始正式有了明确定义,至今也已有15年。但是对于背景环境的具体内涵、如何确定范围及内容、如何进行保护等问题的相关研究仍然很不足。因而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对文化遗产的背景环境实施具体的保护操作之前,研究出背景环境要素的内容以及识别其要素的原则、流程、方法,从而为今后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本文利用城市古典园林这一文化景观类遗产的本体特殊
建筑实践始于个体对真实世界的身体感知和理性认识,并形成观念指导生产实践,无数微观个体的实践运动构成了现实社会,并通过秩序的表现进一步成为个体感知和认识的基础,形成下一个生产循环。因此建筑实践既是个体主观认知的反映,又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和塑造,几者紧密关联并相互作用。建筑实践既包含建造活动等非语言表现,也包括文本等语言类的表达,巴特指出所有的能指符号都会回到语言这一环,因此在压缩的、流动的社会时空中,词的秩序成为愈加关键的力量,也成为理解建筑实践及其内涵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1
摘 要:在互联网金融信用消费日益增长的同时,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成为各大互联网信贷平台争夺的重要目标人群。但是,大学生对此认知不够全面、自制力差、缺乏理性。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信用消费使用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分别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信用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