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当老师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rabit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培养了40名硕士,20名博士,在高校三次培养概率论研究的后继队伍,他是我国概率论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将马尔可夫过程引入中国的重要人物,还是教师节的积极提倡者。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先生。王先生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慈祥的老者。先生安宁、平和的脸上是经历过沧海桑田后的静水深渊。先生的一生,单纯而又高尚——他当了一辈老师。
  提起王梓坤先生,熟悉他的人可能都会想起他的一句话:“我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当老师”,但好多人都不知道,立下这一宏志的时候,王梓坤先生还只是一个12岁的少年。当问及王先生当时为何选择当教师时,先生的话很朴实:“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村孩子小时候见识少,视野比较窄,见不到外面的世界。当时觉得老师很优秀、有学问,对同学们很好,也比较高尚。所以,当时很崇拜老师。我觉得当老师是最好的了,从来没想过别的,比如做生意、当官等。”
  王先生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在艰苦的环境中以优异的成绩坚持完成学业。他成为教师后,对学生耐心、严格,总是鼓励他们。在王先生的倾心指导下,三茬概率论研究者成长起来。杨向群、吴荣;张新生、王永进;李增沪、唐加山、洪文明、张梅等都是王先生的学生,他们为我国高校概率论教学与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王梓坤先生一生都在实践做一位好老师的诺言。
  谈到什么是好老师,王先生提出了以下几点:好老师首先要品德好。要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学生用心、专心。这样,学生也会尊重老师。所以,师德好是好老师的第一个标准。其次,要学问好。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比胜任还要多一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担负起教学的任务。这好比钱袋,如果只有100元,用完了可能就没有了。但如果钱能不断地进来,就可以储蓄下来,这样,钱就可以用之不竭了。学问也是这样,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要时刻关注世界上你的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有什么新的进展,都应该不断学习、吸收。就像进货一样,要不断有新的货源补充。以上这两点,是最重要的。当然,教师还要有好身体。其他还有一些方面,比如老师要在教学和待人接物各方面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处处做表率,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老师也要向学生学习,不能随便惩罚学生,要教导。
  说到这里,王先生不禁回忆起自己过去的老师。王先生说:“我遇到的老师很多,中学时有一位女老师,叫高克正,是我们的级任老师,或者说是班主任,她很负责任。当时我们的生活条件很艰苦,老师也艰苦。那时,我十二三岁,晚上大家在一起自习,当时没有电灯,自己去买一点油,再买两根灯捻放进油里,就成灯了。高老师每天晚上都会提着灯笼到教室来看我们上自习,有巡视的意思,看我们是不是在调皮捣蛋。不过,我们还是很安心学习的,老师来了,就更安心了。我自己太穷了,买不起油,就只能坐在稍微富裕一点的同学旁边看书,他们的灯比较亮。高老师查夜时,总是来到我的身旁,默默地俯看我写作业。我能感觉到高老师慈爱的目光,她是在同情我,鼓励我,这使我感到很温暖。高老师对我比较了解,知道我家庭确实比较困难。当时我连毛巾都买不起,家里织布时,前面几寸比较粗糙,母亲就把它剪下来,我用那个当手帕,但又怕同学笑话,所以就只能把它藏起来,用的时候才拿出来。记得有一次,我自己洗白色衣服没有肥皂,洗不干净,我就想起了当时妇女洗衣服时,会用扁木槌拍打衣服,我便拾起石头,学着打了几下,没想到衣服立刻被打出了几个洞。我非常沮丧,因为我只有两件换洗衣服。高老师听说后,立刻替我缝补,并且告诉我洗衣服的方法。当时交学费也很困难,没有奖学金之类的补助。每个学期都要交学费,但我交不起,所以,每当开学时,我就特别发愁,我知道不交学费肯定是不行的,只能申请缓交。于是,我就向高老师交一份申请报告,申请缓交学费。高老师知道我的困难与学习成绩,所以她每一次都会批准。通过这种方法,我读完了初中三年。”
  如今,距离王先生的中学时代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了,高老师早已逝世,王先生自己也已年过八旬,可是提起当年的经历,王先生还记忆深刻,内心对高老师依然感激不已。而且,在这样的好老师的影响下,他自己也走得更远、更好!我想,当有一天,即使先生好多事都记不得了,他应该还会记得当年浩荡的师恩吧。
  王梓坤先生不但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做一名好老师的诺言,他还十分爱护并关心所有教师。在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小学教师每月只拿三四十元,民办教师甚至只有十几元。“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之类的言论流传甚广,知识分子地位低下。以教师职业为己任的王梓坤心中十分焦虑。 ①他就在全国倡议设立以“尊师重教”为目的的教师节,号召全社会尊重教师。在他和一批老先生的推动下,这件事终于促成了,国家规定自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网上有一张流传甚广的“教师万岁”的照片,其中“教师万岁”四个大字就是在庆祝第一届教师节的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在会场上举起来的。王先生描述了自己当时看到这一幕时的心情:“又惊喜,又振奋”。如今,30年过去了,当询问王先生全社会是否做到了尊师重教时,王先生表示了满意,他说:“应该说最近些年来,教育事业本身以及教师发展都有很大改进。现在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已经比较多了,不像以前,现在没有听说学校钱不够。过去教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现在教师工资在全国算是中等偏上,所以,教师的事业受到了重视,工资待遇、家庭住房等方面也得到了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以后,他们也更热爱教师事业了,也更能安心地进行教学了。”
  “过去教师被叫作‘臭老九’,本来就被排在社会最下层,还要在前面加一个‘臭’字。但那时老师虽然受侮辱,教学依然很认真,教过的学生也不错。我的中学老师也被称为‘臭老九’,但我仍然很尊敬他们。我现在这么大年岁了,心里还是总念着他们,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不在了。 ”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他们的眼界与高度将会决定学生能走多远。所以,在第31个教师节即将要到来之际,王先生也提出了对年轻教师的期望:第一,希望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第二,要努力进修,特别是新教师。年轻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正是成长的时期,更要努力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第三,要锻炼身体。总之,就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江丽莉)
其他文献
小学生真正对作文感兴趣的少,普遍的情况是他们害怕作文,觉得无内容可写。放眼国内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可谓丰富多彩,但这纷繁多样的习作教学研究,大多数都是“规定”好的,就是说,是教师给学生规定了习作的题目、对象、内容等等。而“约定”则不同。约定是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由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作文”的内容、背景、事件、人物、活动等是双方约定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约定”首先改变了
欧阳修曾这样评价《归去来兮辞》:“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其不事雕琢的文字,潇洒出尘的意象,通脱自然的审美,让许多文人赞叹不已。尤其是其生命意识的觉醒,对“心”的推崇坚守,自动自觉放弃官场,回归自然的行为,连苏轼都觉得难以“师范其万一”。《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仕”与“归”的分水岭。明明“质性自然”“违己交病”,仍不得不为官12载,从29岁起“投耒去学仕”,到41岁毅然决然地辞
《人民教育》2013年第20期“教学大观”栏目,以“学生的思考力从何而来”为题讨论。本期刊物提供了刘发建老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例,强调教师保持对于文本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应该代表着教学发展的方向。读后我感触颇多。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关于语文教学应该倡导在坚持发展感悟力的同时,培育发展理性思维能力,构建有思考力的课堂,我有共鸣。然而,课例中,出现偏离语文的做法和指向,又是我所警觉的。  
2015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出来之前,浙江省教育厅以及教研室就要求我们进行研究,并把意见反馈给课标组,至今已经近三年了。这段时间里,每一稿发出来,我们都组织浙江省基地学校老师深入研究,同时还配合新课标编制了《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丛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简称“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重组了语文课程资源,设计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完
现阶段,语文教师面临五大难以突破的桎梏,即应试教育、规训教育、守旧教育、匠式教育、平庸教育。如果语文教师能突破这五大桎梏,就会在专业成长中品尝到痛苦与幸福的滋味,就会在自己的职业人生中收获多样的精彩,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名师。  难以突破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之风愈演愈烈是不争的事实,应试不仅给语文教学戴上了沉重的枷锁,而且也绑架了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骨子里认为高考就是最大的现实。即便是学校,
说起孔乙己,人们很快会想到这么一些评价: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好吃懒做的读书人、封建文化教育的殉葬品,等等。这样的解读,细细想来,有些道理却又有些偏颇。我们应该联系鲁迅在杂文中流露的一些思想,以及他本人对《孔乙己》这篇作品的评价,透过文本的表象,探究作家心灵深处的声音。  一、“回”字的四种写法并不可笑  鲁迅对笔下人物孔乙己到底是持有嘲笑还是同情的态度呢?我们翻开他的《自选集·自序》:
杨绛《老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生活陷入困顿、一身疲病的三轮车夫老王,不知从哪里得到一瓶香油和几十个鸡蛋,送给杨绛。后面这样写: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在分析这一段时,常常把杨绛送给老王钱看作一种“侮辱”
在课堂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几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师教什么,学生往往就学什么,教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就会学到什么程度。从这一点来说,高中学生更加有理由觉得高中语文教学低效。同样的《老王》,在初高中都被选人教材,可实际上,初中和高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定基本上没有区别,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高”来。孙绍振老师说:很多教师都在教很多一望便知的东西。这种状况在高中确实较为普遍。
1994年,我成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十年后,我经历了山东省新课程改革。那一次课程改革,对我来说,像是一次“检验”,也像是一次“反思”。课改检验了我工作十年来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意识到,自己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但仍需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是否总是能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否总是能从学情和学生心理发展实际需求出发,是否总是能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新
我认识启功先生是在1979年年初,那时先生刚结束在中华书局标点《清史稿》的工作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下文简称北师大)。为请启功先生参加并指导纪念陈垣校长诞辰100周年的筹备工作,经刘乃和先生引荐,我第一次与先生见面。当我说明是为纪念陈垣校长请他写回忆文章时,启功先生非常高兴,动情地讲述了他如何受到老校长的教导和恩泽,他说:“没有老校长就没有我的今天。”不知不觉间,我们竟谈了一个下午。虽是初次见面,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