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时期的独立院校如何满足当前社会需求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构建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因此,需要建设适合当前教学需求的创新型实验室。
关键词: 独立院校;创新型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310170-01
纵观我国理工科院校实验室在现代教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室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场所,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教师科研和学习的平台。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等等。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在教学内容和功能上应是互为补充和融合,在时间安排上也要互相协调、合理衔接。而我们的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不仅要培养理论性人才,而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出既有理论,又能结合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建设符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创新型实验室。
1 结合当前科学技术,购置具有让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实验设备
当前高校的实验室普遍存在着实验设备不足老化,实验设备只是简单反映理论原理,缺乏结合当前科学发展技术。实验只按规定得套路进行,因此实验过程简单,学生缺乏兴趣。
1)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应该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为主要目的;
2)采用新的理念和措施建设光、机、电和算结合型具有跨学科特点的实验室;
3)尽可能采用接近现代科学技术与反映现代科技水平的最新产品,为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奠定基础;
4)加强一机多用,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
是否让学生自行搭建实验系统是新、老实验室建设理念的根本区别,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行组装实验系统,再根据自行搭建的系统测量出实验目的和内容所要求的结果。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搭建实验系统肯定会对搭建的仪器原理、结构和各部分参数对结果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搭建过程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可能千差万别)会给学生动脑研究的机会,以便找到使测量精度、范围和稳定性有所提高的方法,实验成功后体会成果带来的欣慰与快乐,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建设科研型实验室
科研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鼓励实验室各课题小组吸收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参与实验室研究工作,学生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此外,学生也参加导师课题组召开的业务学习和讨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本科生培养层次为目的,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纳入实验室的工作规划之中,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形成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良好机制与氛围。实验室还可以用作学生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等。指导教师要结合自身科研工作,提出一定量的适合本科生的科研题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课题,毕业时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走内外结合,加强实验基地建设
构建现代化的创新性实验室不仅可以完成实验课教学任务还可以充分配和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和生动地理解课堂上所学内容,增强自身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学校要加大实验教学的经费投入,做好实验室建设,大力推进实验室开放。实验室里的一切资源对学生全面开放将有利于将实验室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展创新教育。
实验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关键所在。有了实验基地,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基地进行生产实习,通过现场教学、基地内理论教学和生产实验,既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基地自身的设备优势,协助生产单位进行科技攻关,解决生产单位的某些技术难题。
4 实验教学体制的创新
仅有创新的实验设备没有新的实验体制也是无法达到创新的目的。现行高校的实验室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实验室的建制既有隶属于教研室,又有隶属于院系,还有的隶属于学校。多重的隶属关系,造成多头行政,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使实验室处于忙于应付的境地或自由无序的状态,诸如随意减少实验,甚至取消实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外,实验室长期形成各自相对封闭的管理壁垒,不利于实验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不利于效益的充分发挥,容易造成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实验人员工作量不平衡,忙闲不均,不利于实验教学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因此,首先加强管理,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模式,造就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机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目标,以学科建设要求为基本要素,建立面向多个专业的实验中心,打破专业垄断和壁垒,形成实验教学大系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全面协调各中心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以利于实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5 结语
创新实验室建设作为出人才、出成果、出管理经验的基地,强化其在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不仅可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人才、技术等优势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而且也为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推进以科研促教学,实现教学科研良性互动,使独立学院的实验教学在现有的高校教育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喻黍兰,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3(4):89.
[2]张学军、王锁萍,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6.
关键词: 独立院校;创新型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310170-01
纵观我国理工科院校实验室在现代教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室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场所,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教师科研和学习的平台。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等等。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在教学内容和功能上应是互为补充和融合,在时间安排上也要互相协调、合理衔接。而我们的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不仅要培养理论性人才,而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出既有理论,又能结合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建设符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创新型实验室。
1 结合当前科学技术,购置具有让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实验设备
当前高校的实验室普遍存在着实验设备不足老化,实验设备只是简单反映理论原理,缺乏结合当前科学发展技术。实验只按规定得套路进行,因此实验过程简单,学生缺乏兴趣。
1)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应该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为主要目的;
2)采用新的理念和措施建设光、机、电和算结合型具有跨学科特点的实验室;
3)尽可能采用接近现代科学技术与反映现代科技水平的最新产品,为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奠定基础;
4)加强一机多用,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
是否让学生自行搭建实验系统是新、老实验室建设理念的根本区别,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行组装实验系统,再根据自行搭建的系统测量出实验目的和内容所要求的结果。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搭建实验系统肯定会对搭建的仪器原理、结构和各部分参数对结果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搭建过程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可能千差万别)会给学生动脑研究的机会,以便找到使测量精度、范围和稳定性有所提高的方法,实验成功后体会成果带来的欣慰与快乐,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建设科研型实验室
科研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鼓励实验室各课题小组吸收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参与实验室研究工作,学生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此外,学生也参加导师课题组召开的业务学习和讨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本科生培养层次为目的,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纳入实验室的工作规划之中,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形成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良好机制与氛围。实验室还可以用作学生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等。指导教师要结合自身科研工作,提出一定量的适合本科生的科研题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课题,毕业时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走内外结合,加强实验基地建设
构建现代化的创新性实验室不仅可以完成实验课教学任务还可以充分配和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和生动地理解课堂上所学内容,增强自身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学校要加大实验教学的经费投入,做好实验室建设,大力推进实验室开放。实验室里的一切资源对学生全面开放将有利于将实验室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展创新教育。
实验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关键所在。有了实验基地,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基地进行生产实习,通过现场教学、基地内理论教学和生产实验,既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基地自身的设备优势,协助生产单位进行科技攻关,解决生产单位的某些技术难题。
4 实验教学体制的创新
仅有创新的实验设备没有新的实验体制也是无法达到创新的目的。现行高校的实验室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实验室的建制既有隶属于教研室,又有隶属于院系,还有的隶属于学校。多重的隶属关系,造成多头行政,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使实验室处于忙于应付的境地或自由无序的状态,诸如随意减少实验,甚至取消实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外,实验室长期形成各自相对封闭的管理壁垒,不利于实验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不利于效益的充分发挥,容易造成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实验人员工作量不平衡,忙闲不均,不利于实验教学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因此,首先加强管理,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模式,造就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机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目标,以学科建设要求为基本要素,建立面向多个专业的实验中心,打破专业垄断和壁垒,形成实验教学大系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全面协调各中心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以利于实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5 结语
创新实验室建设作为出人才、出成果、出管理经验的基地,强化其在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不仅可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人才、技术等优势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而且也为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推进以科研促教学,实现教学科研良性互动,使独立学院的实验教学在现有的高校教育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喻黍兰,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3(4):89.
[2]张学军、王锁萍,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