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象变化分析

来源 :中国热带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象变化,从而研究血象变化与患者治疗疗效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变化,以治疗疗效情况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前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0%(27/45)升高,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93.3%(42/45)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93.3%(42/45)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77.8%(35/45)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64.4%(29/45)降低,全程C反应蛋白86.7%(39/45)升高.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后血象中淋巴细胞绝对值55.6%(25/45)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55.6%(25/45)降低、全程C反应蛋白57.8%(26/45)升高.采用x2检验比较:好转组与未见好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好转组与未见好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全程C反应蛋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象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多正常区间变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前期多升高,治疗后多在恢复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前期下降,治疗后多恢复正常;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全程C反应蛋白多升高.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全程C反应蛋白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转归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分析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CT影像学、血常规和核酸检测结果,为COVID-19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
目的 探讨三亚市158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的危险因素,为MDR-TB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三亚市158例MDR-TB患者(病例组)和316例敏感性结核患者(对照组)的相关情况进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不同生物学样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进行核酸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教育部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工作,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的大潮下,许多学校开始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由此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就从初中数学入手研究与分析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希望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有帮助。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