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作文课堂的创新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ke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对培养学生在作文课堂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指出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培养;
  
   学生不但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且是作文教学中创新作文的主人,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所创新,有所进步,进而使作文课堂有所创新。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作文的写作方式、方法技巧等,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因此学生在作文课堂中的价值和地位不容忽视,只要充分肯定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鼓励学生自由习作,率真习作,自由吐露心声,不必强求学生语言的优美、精炼、生动。
   兴趣是我们做好一项工作的动力之源,我们的作文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学生作文,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
   在激发学生作文写作兴趣的过程中,部分小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此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需耐心指导、点拨、因为小学生是不会一下子就能写好作文的,学生的写作水平的进步与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认真指导和耐心培养。从激发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搭建平台。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前提,而要激发兴趣,就要抓住并把握学生个性心理,因材施教,排除学生在写作文时心理上产生的诸多障碍,为学生作文创作搭建平台。
  
  二、根据学生写作心理、培养观察能力、自由写作
  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东西可写”,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热情。
   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等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
   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三、让学生有成功感
  我们知道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儿了解到作文的结果,得到鼓励。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从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怍优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从而,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强化。
  
  四、在实践中指导学生作文
  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写好作文的重要意义,只要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才能在作文实践中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从针对学生作文的素材入手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事实来指导学生的作文,比如有些学生难以完成“整篇”的作文,几句话后就无处下笔,无话可说。
   针对这类作文病症,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指导,这类病症就让学生自己亲自去做一件事,再把自己所做的事写下来,于是学生就会去帮妈妈洗衣服、做饭等等,这样写出的文章不仅有内容,并且突出了品质,也使学生对家务的认识更深了一些,并且从中受到了教育。从而达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不断进步奠定了基础。
  五、让学生学会积累
  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即让学生学会留心生活、积累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生活素材,鼓励学生写日记、写随笔把一天的所做、所见、所想记录下来。让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老师要引导学生想读书,爱读书,并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做摘抄。“熟能生巧”。读得多了,摘抄得多了,有了一定的量变,就会引起一定的质变。
  总之,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灌南县花园中心小学 江苏 22500】
其他文献
现实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对合作探究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和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对此活动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的乡镇中心小学,有寄宿生845名,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才7岁!为了培养寄宿生自主管理能力,我校秉承让学生“自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历练、自立成长”的育人理念。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也由原来的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来,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
这两年,我执教小学高段音乐教学,在小学高段,一方面音乐教材有很多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学生们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常常望而却步不感兴趣,而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的全方位的渗透,课外的优秀作品非常多,音乐朗朗上口,曲风多变,风格迥异深受学生们的喜欢。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聆听学习更多好的音乐作品以此做好小学高段音乐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每周一歌,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整体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重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而教师队伍建设又是我国农村小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只有教师队伍建设良好,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是国之根本。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这就需要有大量的教师队伍来满足这些农村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随着经济建设
小学生初学写作这项新的学习内容,难免会感觉无话可说。一开始语文教师会让学生从写简短的日记开始学起。学生还能够写出几句真实的感受,但是一到小学高年级的写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就是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学生在作文中写些什么,怎么去写,如何将自己想的内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培养。  一、小学生语文写作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学科教学的灵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语文 “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尤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摘要:通过教学研究,我觉得恰当地引入科学知识,对语文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但要适当、适时、适度。  关键词:语文教学过程中;科学知识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老师经常提出让学生联想的问题,我也毫不例外。在教学中,我试着渗透科学知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在教学中的研究,我深切地感受到,渗透科学知识应适当、适时、适度。在
题记: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引记:曾经亲眼目睹这样一个事件:周末的早上,某超市的停车场上一辆车的引擎盖上被两
1、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  (1)课堂备课模式墨守成规  一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教参抄写教学大纲,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彻,致使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甚至出现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不一致的情况,譬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某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课文语言的技巧和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未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珍惜和热爱,仅仅对小女孩的遭遇产生怜悯之情,所以学生不能够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