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探究性学习是其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教师引导,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进行引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教给学生一些生疑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本质的问题。如教学《孔乙己》这课时,我采用寻因生疑法,根据课文最后“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话,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己的结局,于是学生提出了“孔乙己死了吗”“孔乙己是怎么死的”等一系列的问题。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当学生看到于勒来信说他在美洲“赚了点钱”,还“希望能够”赔偿哥哥的损失这些内容时,学生很快就提出“于勒在美洲是不是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了?他在美洲到底混得怎么样?”等问题。当看到穷困潦倒的于勒,说他不愿回到亲人的身边时,学生就提出:既然不愿回到亲人身边,可于勒为什么还让船长把他带回祖国,而且偏偏是在离家乡很近的极有可能与家人相遇的“特快号”上当水手呢?课文最后说“我”给了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还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学生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要给叔叔小费呢?为什么不当场叫叔叔呢?由此可见,经过教师耐心的引导、点拨,学生会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能发现问题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切磋讨论,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对于提出的问题,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教师要在关键处加以指导或点拨。如上《孔乙己》这课,在学生提出“孔乙己是怎么死的”这一问题时,我因势利导,要大家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和自身的体验,设身处地想一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便展开讨论,有的说孔乙己是饿死的,因为他不会劳动,还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没人照顾,缺吃少喝,所以饿死;有的说孔乙己是冻死的,因为他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已是深秋,不久就入冬,而他只穿一件破长衫,再加上没有吃的,身上又受了重伤,自然被冻死;还有的说孔乙己是笑死的,因为他自命清高,一心想往上爬,但不能适应现实,所以饥寒交迫、孤苦伶仃,他是在黄粱美梦中狂笑不已后告别人世的。通过讨论分析,学生逐渐明白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毒害之深。再如《我的叔叔于勒》在上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学生通过切磋讨论,分析于勒的性格特征,了解到于勒是个赚钱不多却很糟蹋钱的人,他不是真的不愿意与家人相见,而是不敢见他们,但又希望能看亲人一眼就满足了,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文中只有“我”对叔叔表示同情和可怜,作者是通过“我”的心理、行动,和菲利普夫妇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我”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因此,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养成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精神。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是学习语文,进行实践运用的广阔舞台,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它为语文学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时代活水。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我们要尽量让学生走出课堂,拓宽语文探究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一道作文题是“谈谈绿色食品”,要求:一是写作前查阅报纸杂志、科学书籍,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搜集关于绿色食品的相关资料;二是去超市、农贸市场作调查,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上市情况,以及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态度。要完成这样的作文,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调查,去了解,上网查资料,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以及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征等。为了了解绿色食品的上市情况,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还有它的发展趋势等,我让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利用双休日或课余时间,到超市、商店、饭店或菜市场去作调查,结果他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并自己拟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进行具体的分工与合作。最后他们不但很好地完成了这篇作文,还懂得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必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究,大胆创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只有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创造出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作为权利救济的两种方式,信访和行政诉讼制度都具有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功能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功能。当公民权益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一些人热衷于通过信访这一“人治”途径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等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常用的等效方法有等效替代、等效类比、等效假设。在高中物理中等效的思想比比皆是,例如,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个力和几个力的等效替代;用平均速度将变速直线运动等效变换为匀速直线运动;平抛、斜抛曲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必须采
我国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严重的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把GDP这个宏观总量指标由地方政府作为主要的承担者,从而制造出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GDP、虚假失真
一篇好的记叙文会有许多的亮点,笔者总结了一下,或以情动听,或以趣逗人,或以理服人,往往就能令读者心旷神怡,刮目相看了。  一、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凡受欢迎的、流传久远的著作,无一例外,都是抒发真情的之作。可见,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只要是抒发真情实感,就可以做到打动人、感染人。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最初就先告知了家中的光景非常惨白的背景。在进行了背景铺垫后,再
语文学习从能力的角度而言是“听、说、读、写”,从知识的层面而言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字连成词,词连成句,句连成章,文章中又包含语法、修辞、逻辑、文采等要素。前者是隐性的语文,后者是显性的语文,提升语文素养,主要立足于此。而当下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依托课文,随着语文教学语感论的流行,基于课文学习的逻辑思维渐渐为语文学习所淡化,本文就谈谈显性语文中的逻辑对于课文学习的帮助。  先看看逻辑
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变态。变态期内,蝌蚪内外器官由适应水栖生活转变为适应陆栖生活,外观上出现成对的附肢,尾部逐渐萎缩,最后趋于消失。正常情况下,从孵化出蝌蚪到形成成体幼蛙,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如在学习“激素的调节”后,学生了解到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动物个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我组织学生进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影响的课外探究实验,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