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少,视野较窄,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在教学中,我發现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水平低的问题。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留心观察,引导学生捕捉素材
  1.1观察应该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观察水果荔枝,可通过视觉了解荔枝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荔枝外表的粗糙;通过味觉品尝荔枝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荔枝的清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感官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感受,捕捉作文中可用的生动形象、内容具体的素材。
  1.2观察应该切合学生实际情况。首先,农村的民风民俗地道纯朴,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比如:除夕之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赏花灯、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中秋做月饼……这些场面既喜庆,又沿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更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城镇生活中所欠缺的。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这些身边的民俗生活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则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其次,学生对家乡名胜古迹比较感兴趣,教师还可以从这方面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家乡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
  1.3从观察中引发想象。缺少合理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平淡无味,让人提不起兴趣,必须让孩子们以观察对象为依托,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如:神舟七号飞船顺利返航,中国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象出与之联系密切的事物,由此及彼,大胆想象。
  2.常学课标,保持童心,言传身教,激发兴趣
  我常翻新课标,从课标中领悟作文教学的理念、手段和方法,从中对照自己的作文教学是否科学、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这对于教学作文来说,同样适合。教师必须热爱写作,坚持写作,给学生树立榜样,真正言传身教。“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喜欢自己,尊重自己,爱戴自己。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转变角色,展现童心。
  3.开展两条线作文训练
  教材上的作文教学大多带有一定的方向性,或脱离农村学生生活。因此,我的作文教学按两条线作文训练,即教材作文和非教材作文,共分四个版块,一是教材作文,二是同步的非教材作文,三是读写结合或片断训练,四是日记。同时,每单元测验都有作文,还举行了作文竞赛、参赛等。这样就加大了作文训练量。
  4.采用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我对学生的评价力求个性化,根据自己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如:“藤上有瓜”这个词,全班学生都理解它的含义,我就根据不同情况写下各种评语,如:“藤”已经完整了,如果“瓜”大一些,就好了。“藤上”不仅有“瓜”,而且“瓜”结得很大很好。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我总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激励。如用简笔画画出一个大拇指,或波浪线旁画一个☆,或直接写评语。
  5.自由表达,享受生活的快乐
  兴趣是主体对客观事物保持的敏感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是习作起步阶段不可忽视的因素。“写话、习作”教学应首先使学生保持对写作的热情。“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感动”,势必给学生提供“写话、习作”积极情感的支持。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来源于写作的合作、交流中产生的成就感,这一点是过去被《大纲》忽视的,《课标》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互评习作”等。
  《课标》贯彻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减少对习作的束缚,才能实现习作的个性化,使学生无碍地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写话、习作”指导要做到“功在课前,利于课上”。课堂指导,首先要改革命题方式,教师要把命题出在儿童的心坎上,贴近儿童的生活背景。教师命题的内容应是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使学生见到题目就想写、见了题目就有内容写。也可以提早把作文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指向地提前介入,然后作文。
  6.将作文素材引向农村生活的广阔空间
  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源头。农村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优越条件。农村孩子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游玩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秧苗青青的田野,野花遍地的山坡,明澈清凉的溪流,香飘万里的金秋硕果……这些美好的事物,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上树捉鸟,下河捞鱼,放牛放羊,喂鸡养鸭……无穷的趣事,多样的劳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大自然亲近,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充实了生活,这些都是城里孩子无法相比的。为发挥这些优势,我恰当地把学生作文的目光引向广阔空间。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事物,感受生活,把头脑中丰富多彩的表象加工成写作素材,一旦作文需要,便会“文思泉涌”。
  7.借鉴语文作品中的优美词句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在日常作业中,老师应该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摘抄作业,目的很明确,就是积累优美的词和句子,以便应用于自己的语言和写作中。但是,在写作中,孩子们可能根本不利用或者少利用,孩子们可能认为这是“抄”。在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孩子布置这样的作业:回去摘抄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和词语,最好能够在下一次作文中使用。在作文课上,老师可以在孩子们当中开展借词语借句子的活动,要求他们在作文中适当地用上摘抄的词句,大胆地“抄”。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胆子放大了,他们能够领悟老师的意思。在作文中,很多词句都能变成另一种形式利用上,平日里写作文平淡的那些同学,经过反复练习之后也能使笔下的文章更生动。
其他文献
婴幼儿的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我国位居5项残疾之首。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听力残疾患者约占总听力残疾人数的10%,且数量目前还在以每年2万~4万人
目的:本实验通过 Aspergillus固态发酵,分离纯化制备β-葡萄糖苷酶,并利用β-葡萄糖苷酶催化人参皂苷和N-乙酰葡萄糖胺,形成新的氨基糖皂苷,从而期望获得高效低毒的新型人参
写作除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审美意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概括能力。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当下,作文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师要注重加强小学高年级作文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让学生将作文当作表达的载体,而不是学习任务,作文教学才能发挥其本质作用。  一、从真实的生活体验入手,确定文章主题  作文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求学生从生活出发,表达自我。然而,现实的作文情况不
期刊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来说,写字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写字,更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长期认真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强化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  1962年郭沫若先生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
“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成于思”,这些说法无不说明作文是心灵的写照,认识的再现,感情的流露。当代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对所从事的活动感兴趣,形成一种探求的愿望,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从事活动,而且会收到最佳效果。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吃透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十分注重根据学生的心理、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入手,以“引起兴趣,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