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卷抽检的实践谈提高高校考试工作质量的途径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的主要目的在两方面:一是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二是获取相关教学信息。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考试常常产生命题和阅卷两大质量问题。它们都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责任心,就教学管理而言,解决这两大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如何提高考试工作质量的途径:提高试卷命题的质量是提高整个考试质量的关键;加强考试组织管理工作是提高整个考试质量的保障;建立和完善试题库是促进考试工作科学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建立考试质量评价系统推动考试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考试管理 教学事理管理 提高质量
  
  From the examination paper spotcheck practice discussed improves the university test work quality the way
  Liang Dequan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tool to inspect teaching affairs,examination is one necessary part in teaching affairs management circle.The aims of examination are:firstly,to check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lan;secondly,to absorb the related teaching information.Bu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ing,there are two quality problems in examination,one is examination paper problem,another one is checking paper processing.The two problem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enhance teaching quality and show th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attitude.As for teaching affairs management,solving the two problems are the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enhance teaching quality.In this paper,it introduces the ways from four aspec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ffairs management: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itle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hole examination;to enhance the test management work is the protec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hole examination;to build and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 bank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to improve the work of examination scenically and stander;to build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examination quality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improve the examination quality.
  Keywords:Test management Teaching affairs management Enhanc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32-03
  
  考试是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主要形式。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目的在于:① 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② 获取教学信息,发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加以改进。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很难真正将考试与教学融合一体。一方面,人们重视考试过程管理,制定了诸多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人们却从未知道这些考试的可靠性、有效性程度。一方面,强调学生及格率、平均分;另一方面,却很少研究学生成绩反映出的真实差异。一方面,要求教师认真命题、客观阅卷;另一方面,却很少检查实际运作情况等等。2001年和2007年我校分别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和教学水平评估,评估专家把我校学生考试质量纳入评估范围。告诉我们,考试作为一门科学,已纳入教育评价范围。这就需要我们在重视考试过程管理的同时重视考试评价。为此,在学校领导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鼎力协助下,从2001年开始,根据过去试卷抽查的经验,我校在每期期末考试之后便举行了系统、全面的试卷抽检和考试工作质量评估。
  试卷抽检我们主要按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四大类按比例随机抽取课程试卷。在取样群体方面全面涉及各系、各年级;样本数上,一般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参考人数全抽、公共必修课按一个系一个年级全部抽检、选修课按参考人数60%抽检。抽检测评点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①试卷的命题质量;②教师的阅卷水平;③试卷难度(小题难度和试卷平均难度);④试卷区分度;⑤考试平均成绩、及格率;⑥学生考试成绩分布状态。其中,第①②项由教务处组织专家根据评估指标进行测评,第③~⑥项由教务处根据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原理开发的“考试质量分析系统软件”完成,考试工作质量评估我们主要依据所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测评。
  检查的结果基本情况是:①75%的课程情况良好:试卷命题符合教学大纲,无偏题、怪题;试卷综合效度均在0.4~0.7之间;学生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及格率比较理想;教师阅卷比较客观、公正,无多加少算现象。②考务工作通过严谨的试卷管理程序、严格的考场次序以及考后工作的认真组织,此项工作评估成绩较好。但是,部分课程评估的结果却不令人乐观:①命题质量、试卷综合效度不高。其中命题难易程度掌握不准显得特别突出,由此产生试卷难度系数悬殊较大、考试成绩不理想,及格率偏低,学生成绩分布曲线呈偏态分布;②教师阅卷评分宽严尺度把握不准;③个别课程试题库管理不规范。本文试图通过我校考试工作的具体实践,主要探讨:①提高命题质量;②加强考试组织管理工作;③建立和完善试题库;④建立考试工作质量评价及信息反馈系统。
  
  1.提高命题的质量是提高整个考试质量的关键
  
  命题是考试工作的核心环节。整个考试工作应以命题为中心分作前后两个部分:第一,确定考试目标、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编制考试计划;第二,印题、考试、评卷和成绩的分析与处理。前一部分所完成的只是关于考试的设想和计划,它只有经过命题才能转化为可以实际执行的东西;后一部分工作,是以命题的结果为依据,来实施考试、阅卷和成绩分析。考试设计得再合理,计划编制得再完善,如果命题工作没做好,也不会产生好的考试结果;考试过程再严密,考试成绩处理得再科学,如果试卷编制得不好,也不可能很好地实现考试目标。所以,提高考试工作质量,必须首先提高命题质量。在进行教学试卷的抽检时,我们抽检了某学院的《高等数学》试卷,并选择了数学基础较好的大一学生150人做样本,但利用“考试质量分析系统软件”测评的结果却出乎人的意料:虽然学生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但学生平均成绩却只有54.99、及格率42.7%。此结果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对该校专家进行了解时才知道,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出的这套考试题是98年“扩招”前所出,是“精英教育”时代的“产品”。扩招后,即使学校通过努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也有一个过程,如果从大一到大二两学年的四学期中,没有一个合理的过渡期,考题难度一步到位,其考试成绩必然会产生“不合理”结果。
  命题是一项复杂的智力劳动,考什么和怎样考对学生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如果考题只要求记忆教材便能作答,就会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抑制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考题不要求掌握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只凭常识就可以作答,就会使学生不重视复习,依赖于临场发挥。因此,必须十分认真慎重地对待考试命题,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编制一个好的试题和一份好的试卷,不仅要求命题者完全熟悉考核课程的全部内容,还要具有一定的命题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试题才算作“一道好试题”?什么样的试卷才算作一份“好试卷”呢?
  笔者认为,不论何种题型,一道好试题,除了题目本身的科学、合理外,还应该同时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符合这样的要求:
  ①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不出超纲题、偏题、怪题和没有考查意义的题目,这是一道好的试题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②试题的形式要灵活:问题的提出要有创新感、问题的含意需明确、多角度提出问题。
  ③试题的正确答案是有定论的,而不是模棱两可。
  ④有适当的难度和较高的区分度。
  此外,一份好试卷,不论它由何种题型所构成,除了每一试题都科学、合理外,还应具备下述条件,符合下列要求:
  第一,试卷中试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作为基本依据,试题应能体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第二,覆盖面与测重点相结合,考试要达到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这一目的,试题就必须有相应的覆盖面,宜宽不宜窄,要覆盖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全面考核在有限时间内又是不现实的,所以,试题又要着重测验课程的重点内容,做到“点”、“面”结合,以保证考试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第三,试卷中试题不应当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是在原来基础上的提高。为此,试卷中只需要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便能作答的题目应尽量减少,大量的试题应该是需要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才能作答的。
  第四,试卷中试题量不宜过大,但是题目的数量要适当多一些。多少称为试卷的长度(一份试卷中试题数量的多少称为试卷的长度),对提高考试的信度是有利的。
  第五,试题独立性与试卷整体性相结合。在一个题目中考过的内容,其它题目不应重复,题目之间不可互相暗示,保持题目独立性是为了判定学生对课程各个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应照顾试卷的整体性,考题间要有分值大小、难易程度、费时多少的合理搭配。
  第六,立足考试对象的知识基础,正确把握试题的难易度比例,掌握好合格的标准线。教育部原总督学柳斌同志曾说过:“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1],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就不能不正确把握试题的难易度,大面积高分或大面积低分不仅会影响考试可信度,而且会诱使考生产生某些本可避免的心理问题。所谓考题必须面对全体考生,并非指不顾质量和大纲的要求,而是指面对考试对象知识基础的实际,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水平要有一个过渡期,要有一个相对应的、适合考试过渡的“面”,力求使成绩合格的都能达到合格的标准线。一份科学合理的试卷在试题量及其难易的程度上应呈正态分布。容易题目、较容易题目、中等题目、较难题目、很难题目各占比例分别为5%、15%、60%、15%、5%。
  如果违背了上述基本要求,考题出得过难或过简单,其通过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情况都会存在问题,考试的科学性和作为检验教学状况的可信度,将会受到怀疑。在试卷抽检总结会上,学校对《结构设计原理》等10门课程试卷给予了充分肯定,理由是:这些试卷命题时不仅体现了小题质量要求,而且整套试卷“质”和“量”都令评估专家满意,抽检结果所反映的各项参数都符合教育测量学原理。相反,《审计学》课程试卷虽然102个抽样样本平均成绩79.5分、及格率达到97.1%,却被要求限期整改,原因是:①试卷难度偏底,平均难度系数只有0.215;②小题难度系数区间为:0.290~0.079;③试卷综合效度0.275;④学生考试成绩呈正偏态分布。
  


  2.加强考试组织管理工作是提高整个考试质量的保障
  
  考试组织管理工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务工作。它的具体目标是:使考试能够正确地实施,顺利地进行,减少和避免各种偶然因素和工作过失对考试的干扰,保证考试过程的客观性、可靠性;同时,尽量减少考试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做好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和提高考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在考试组织管理工作方面,应主要抓住三个阶段性工作:考前阶段、考试阶段、考后阶段。
  2.1 考前阶段:很抓命题工作,在“质”上大做文章,严格按照“一道好试题”、“一份好试卷”的标准验收课程试题。同时对试卷的印制工作、试卷的运送和保管工作等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该阶段工作质量强调的是:保密性。
  2.2 考试阶段:很抓监考人员的选聘和培训工作,学校抓考场纪律,院(系)抓考试动员和考试规章制度的学习。该阶段工作质量强调的是:考场编排的准确性和考场纪律的严明性。
  2.3 考后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试卷评阅的组织和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与处理。对于教师的阅卷水平和课程考试质量,每期都要进行试卷抽检,并将结果在全校公布。该阶段工作质量强调的是:试卷评阅的客观、公正性和成绩分析、处理的科学性。
  加强考试组织管理,做好三个阶段性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考试管理机构;建立一支素质高、精通业务的考试工作队伍;建立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为此,我校教务处“教学质量科”和“考试中心”对考试的组织和试卷抽检全面负责。
  
  3.建立和完善试题库是促进考试工作向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试题库,就是归类储存质量合格的各种试题的仓库。题库的建立和完善是使考试向着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重大工程,是高等学校深入教改的重要步骤。当然,高校课程繁多,要求所有课程都建立题库是不现实的,也不经济,但对于一些大面积的课程(如: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建立试题库是很有必要的。
  我校在建设试题库方面,作了以下七条规定:
  一是在题质上难易适度的原则:每一个试题都应该有合适的难度和较高的区分度;试题的各项参数要准确,用语要准确,并备有答案和评分规定。
  二是在题量上要有一定程度覆盖率面的原则:所储试题的总目能够覆盖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有多角度考查的内容和从不同角度考查的试题。
  三是组卷形式上的科学规范原则:目前采用计算机组卷是可行、科学的,但是试卷的难度把握一定要准。
  四是在管理上要遵循便于统计、检验和质量分析的原则:试卷的成绩要便于进行统计、检验和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五是各种题型在量上要关注,样本数越大,所组卷的科学性越高。
  六是要具备教学大纲、教材等考试命题材料和题库组建使用的详细材料。
  七是与时俱进的原则:题库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学科的发展、考核对象变化等不断地补
  充、修改和更新。
  
  4.建立考试工作质量评价及信息反馈系统推动考试质量不断提高
  
  任何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工作结束之后都要进行一番总结,评价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鼓励先进,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考试也是这样,一次考试之后,考务工作是否达标?学生成绩有多大的可靠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实现到何种程度?哪些试题质量较好,好在哪里?哪些试题较差,差在何处?这些都需要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为改进今后考试工作、提高考试工作质量提供重要参照系数。
  我校在建立考试工作评价及信息反馈系统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从考试设计、考试组织管理、命题、题库建设、考试质量、学生成绩分析六个方面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见表)。
  (2)对于评估的结果学校每学期召开专题工作会,将存在的问题通过《意见反馈表》通知课程负责人和课程所在系(部),要求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学校按照整改意见定期组织人员检查落实情况。
  


  考试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考试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需要学校各教学单位和全体教师的精心协作和紧密配合。随着高校考试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认真组织落实,考试质量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其他文献
叙述了在盐酸介质中,用抗坏血酸还原铁,以二安替吡啉甲烷作显色剂,水作参比测定钛矿中的二氧化钛.此法适用于二氧化钛含量小于20.00%;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选择
介绍了以VI87MA-E型单回路调节器为核心组成控制系统的原理以及在汽化冷却炉汽包水位控制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700m3高炉料车卷扬机原设计制动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设计方案.改造后制动器的运行可靠、平稳、无冲击,使用效果良好.
介绍了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石钢)炼钢分厂2^#罗可普方坯连铸机高效改造的情况及改造后的效果。改造后的连铸机进行试车,四流拉钢一次成功,且最高拉速达到2.9m/min.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湃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走变化,经济发展持续、高速、稳定地以年均9%的速度递增,综合国力空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成绩显著,举世瞩目,“名牌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也在这样一个发展的走好形势下应运而生了。无论是经济发展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还是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各行各业,尤其是资产雄厚、科技实力起群、市场前景看好的知名企业,都将“名牌战略”列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议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印度洋经济体研究》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成为国内外学界同仁沟通互鉴的平台,先后在多期刊物中刊载国外学者的最新论述。本期,我们摘编了三位国外学者的
期刊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外语课堂焦虑状况及外语课堂焦虑与英语成绩的关系。方法:对某医科大学的121名二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外语课堂焦虑程度和英语水平测试。结果:护理本科生外语
介绍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天铁轧二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开发和应用及其产生的效果。通过实践证明了计算机技术在提高企业设备的管理水平以及创造经济效益方面的科学应用价值。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对于高速公路运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机电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必须要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改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质量。目前
冷战后印孟关系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两国关系整体上处于不稳定状态。两国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有跨界水资源分配、边界划分、非法移民、联合打击极端势力、贸易不平衡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