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气候区风向的判断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季风是风向随季节做有规律变化的风,一般是是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季风在亚洲东部最为典型,其次在澳大利亚北部也会受到季风的影响。
   【关键词】  地理 季风气候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992-7711(2019)04-022-01
  东亚地区的季风,包括朝鲜半岛,日本群岛,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受到来自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的东南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则受到来自蒙古高压吹向太平洋上阿留申低压的西北风影响,寒冷干燥,降水少。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和南亚(包括印度半岛和北印度洋)的季风,冬季风从蒙古高压吹来,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风,南亚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所以风力相对较小。夏季,来自南半球的东南季风(来自澳大利亚大陆的高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偏向北半球,越过赤道,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发生变化(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逐渐偏转为西南风。因此,夏季西南风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东北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澳大利亚北部,7月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大陆放热较海洋多,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为东南风。1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澳大利亚大陆吸热较海洋多,形成低压中心,来自北半球的东北风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为西北风,吹向低压中心。因此,7月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1月盛行西北风,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另外,在我国西南部的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和四川西部,夏季会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例题:(原创)
  读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1)图示中C、D处的风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季节D处风向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中亚欧大陆A处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C处形成西北风,D处形成东北风。
  (2)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偏北,南半球的东南季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为西南风,形成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
  (1)西北风东北风
  (2)南半球的东南季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为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其他文献
【摘要】 高三英语听说考试故事复述部分的备考训练,是具有创造性的积极学习过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学生在故事复述部分使用听说策略的现状,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研究,寻求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听说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在英语听说测试中故事复述的能力。   【关键词】 学习策略 故事复述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
期刊
近几年来,光催化技术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已经良好的运用于水中污染物质降解和清洁能源转化等领域。该技术的发展潜能主要得益于太阳能清洁,储量丰富并且可以就地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对比传统的废水处理方式和能源转化方式,新兴的光催化技术表现出了积极的工业化效应和经济效应。众所周知,Ti O_2作为一种率先用于光催化技术开发的半导体材料,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即量子产率低和能量(太阳能)利用率低。缺陷限制了Ti
氢能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绿色环保特性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未来能源,近年来在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传统的电解水制氢、水煤气反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新型的光/电催化制氢存在产氢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甲醇分子重整反应从稳定液体中原位释放氢气是一种安全储存和高效利用的方式,但是该过程中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研究发现,与之结构类似的甲醛分子,在强碱性介质中可生成氢气(卡尼扎罗歧化反应中间产物与水
【摘要】 “内化”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将外在要求化为自己内在需要的过程。它是一种感染、感受,也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德育“内化”必须对抽象、空洞的德育理论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产生情感共鸣,让其理解、认可、接受,并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地自觉修炼,将其外部要求转化为内部的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 养成教育 内化
期刊
重金属离子会严重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是必须进行处理的污染源。同时传统的碱沉淀法存在着去除重金属后溶液p H过高仍需中和处理等问题。尾矿的堆积则带来了土地占用、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是急需进行综合利用的二次资源。并且目前对于细粒碳酸盐型尾矿综合利用方法有限。为解决循环经济战略下尾矿综合利用和重金属废水处理过程面临的问题,论文将尾矿的综合利用和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相结合
在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我国的铁矿资源表现为“量多品位低”,在铁矿资源的开采与选别过程中会导致大宗固体废弃物—铁尾矿的产生。铁尾矿的大量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还占用土地、污染土壤、空气与水体等,危害人类的健康安全以及动植物的生长与生存,导致铁尾矿的无危害处理迫在眉睫。目前铁尾矿的首要处理措施是尾矿中有价金属与矿物的资源回收,其中浮选法应用较广泛;本文意欲在将铁尾矿通过磁选处理后进一步浮选回收某铁尾矿中
现阶段,环境水污染总体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污染水体尤其是工业污水中可能同时存在无机阳离子污染、无机阴离子污染、有机物污染的多种复杂赋存状态,现有的单一处理技术并不能迅速高效彻底的实际污染水体的修复。因此,开发一种绿色高效的环境功能材料以应对实际多种复杂污染情况是十分必要的。零价铁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污染处理剂,具有高还原势和反应速度快等优势,一直是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零价铁极易被氧化和自身团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建于生态脆弱区,工程建设在产生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何全面分析评价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修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区域集中在主要江河流域上,多以单宗工程、局部地区为研究尺度;且由于不同的流域特征、水电站开发方式等,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选取各有侧重,研究成果还缺乏普适性。本文以清江中下游为研究区,以流域梯级开发产生
水体黑臭是水体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已成为不容忽视且棘手的环境问题,黑臭水体的治理是我国目前的重点。黑臭底泥的生境导致了底泥中硫酸盐还原菌等厌氧微生物为优势菌群,这些特殊微生物群落进行生长代谢是促使水体发生黑臭的重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抑制致黑致臭微生物的生长,促进微生物群落向消除黑臭的方向调整,将对黑臭河道的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沙颍河流域下游城市黑臭内河为研究对象,研究黑臭底泥微生物群落特征,
CANON工艺在侧流污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在处理主流污水的能力也被证实,但是大多是通过为功能菌提供足够的适应时间来实现,而在实际运行过程往往无法为功能菌提供足够的适应时间,因此需要找到一种能提高CANON系统自身抵御能力的新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污泥比例会影响耦合系统的脱氮性能,但是对于低温的抵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本研究以低氨氮污水为处理对象,快速构建不同污泥形态及比例的C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