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的设计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每天可以安排两个大课间活动,分别安排在上午的第二节课后和下午第二节课后,时间各为30分钟。上午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突出规范化和整体化,重点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是突出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活动中自娱自乐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在活动的内容、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六个结合。
  1)体育与德育、智育的结合。大课间趣味体育活动是一项集体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互谅互爱,共同创作。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激发学生自编自创各种趣味体育活动,起到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2)体育与艺术的结合。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运动规律,选择了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音乐,编排了趣味性强的动作,努力实现艺术与体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韵律感和协调性。我们认为注重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大课间”活动能够坚持长久的重要原因,学生也会因此把“大课间”活动看作是一种享受,在快乐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3)坚持规范化与趣味性的结合。每天除坚持做好眼保健操、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外,推出大量的选择项目,这些项目均以校、班、组、个人为单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参与热情。
  4)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每天两次大课间体育活动,均可采用体育课的形式,将30分钟的课间体育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准备部分,时间为8分钟,主要是欣赏音乐、慢跑、游戏等;第二部分为基本部分,时间为15分钟,活动内容有眼保健操、跳绳、跳皮筋、健美操、球类项目、武术、体育快乐园活动和各校体育特色项目等,目的是让学生创造性地锻炼身体;第三部分为整理部分,时间7分钟,活动内容有放松操、欣赏音乐、休闲散步等,目的是使学生身体放松,准备上课。
  5)内容与季节的变化相结合。坚持锻炼的科学性,通过反复论证、实践,最后活动时间定为30分钟,使运动强度保持在75%~85%之间,学生每分钟脉搏次数不超过160次,遵循了运动负荷的变化规律,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和增进健康。
  6)坚持规定项目与自选项目相结合。除每天坚持做好眼保健操、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外,还可以推出自编操、健美操、游戏、队列、武术、球类运动等项目。这些项目以校、班、组、个人为单位,发展学生的个性。
  开展大课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开展大课间主题性实施,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行政执法对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能否积极主动地确实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只有时间有了保证,大课间主题性实施才有生长的土壤。目前,全国很多地区应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依然盛行,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一些学校正常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都无法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都大受影响,要推进大课间势必要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督察能力。
  2)大课间主题性实施对学校教育资源、文化环境、教师素养,尤其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此,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引导广大教师建立校本化开发的理念,掌握校本化开发的技术,因地制宜,整体规划,量力而行。
  3)对于校本化开发,需要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中心,开发符合学校特点和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形式活泼的练习内容,同时也要培植新兴项目,注意不断更新练习内容和练习方式,有条件的还可以将旱冰、独轮车等新兴运动项目引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
  4)对于主题性设计,关键要学会宏观思维,学会把大课间活动与人的发展融为一体。主题设计不能勉强,要防止为了追求效应,借鉴主题把大课间活动异化成一个运动、一个口号。防止把大课间主题性实施当成一项运动来抓,声势轰轰烈烈,行动投机取巧,穿新鞋走老路,搞形式、走过场,追名逐利。
  5)对于内容制定,还是提倡按主题分阶段设计统一的练习内容,确保大课间活动可观察、可评价、可操作。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要有严格的审查、监督机制。
  6)对于资源开发,需要学会进行场地器材的自主开发与设计,充分挖掘现有场地器材的作用,把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或开发的技术与策略积极运用于大课间主题性实施活动的设计和创编之中,充分提高场地器械的使用率,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其他文献
高校作为特殊的知识传播组织、学习组织、知识密集型组织,拥有丰富的隐性知识资源。高校隐性知识就是高校知识创新的源泉,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进行其隐性知识的管理,已经成为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职业准备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实习教学,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探索职业特点,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距离,从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汉字的构建,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任何拼音文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汉字字型的结构不同于图画,也不同于拼音文字,它是由各种不同的基本笔画按一定的规律和方式组成的方块字,结构复杂,类似性大。较之于表音文字,汉字更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笔者谈谈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改编故事,培养学生再现性形象思维
高职院校实践课程应包括社会生存实践、职业认同实践、岗位操作实践、后续发展实践等方面的专门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设计,必须从培养目标、业务规格等方面去考虑.
当前,网络被广大中小学生广泛使用,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据有关部门对大中城市的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青少年是目前主要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82%。因此,当前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网络充斥的不良信息,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混乱例如有60%的青少年在上网时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等,造成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混乱。  青年学生缺乏
加入WTO后,高等职业教育必将在教育市场、教育模式、教育观念等方面受到影响和冲击.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和冲击,辽宁省应该调整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布局,并在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
对有过曲折、坎坷经历,活到100多岁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用“传奇”二字来描述肯定是贴切的。如果也可用这种标准来评述航天器的话,“和平号”空间站也具有传奇的色彩。 “和平号”
期刊
高职生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目前,高职生人文精神面貌按培养目标要求出现了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坚持人文素质教育的四条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高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能引起新奇感和求知欲的开场白,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生动的课堂交流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大剂量丁螺环酮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合并组和单用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合并组联合丁螺环酮治疗,疗程12周。采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rown),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末,合并组有效率为70.0%,显著高于单用组的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