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家长应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有“入园宝宝”,家长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既有期待、也有担忧;既有惊喜、也有困惑。家长如何与幼儿园老师携手,共同搞好幼儿教育工作,这需要把握好一个度。总体来讲,家长既不能操之过急、越俎代庖,也不能无所谓、放任自流,应当坚持“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
  家长配合幼儿园的“三大纪律”
  
  1、不过分依赖老师
  家长应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优势,不能互相替代。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后,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还是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幼儿园和老师,动不动就对老师“兴师问罪”。其实,家长不能过分依赖教师,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
  
  2、不过分宠爱孩子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非常6 1”(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 孩子)的一代。许多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其无不百依百顺。然而,幼儿园的生活是有规律和有约束的,被家庭过分娇宠的孩子当行为受到限制和约束时,往往无法接受或难以承受,结果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此,家长不能过分偏袒孩子,特别是当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批评和挫折时,要正确加以引导,逐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3、不过分强调知识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而忽略德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有些家长把幼儿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向孩子传授书本知识,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甚至要求幼儿园教孩子写字、算术、背英语单词等等。为了迎合家长的口味,有的幼儿园采取幼儿教育“小学化”。有研究表明,这种违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过早传授知识的教育,不但不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反而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要明白,儿童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的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
  
  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八项注意”
  
  1、注意摆平心态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心越来越浮躁,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变得急功近利。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一个最好的幼儿园,选择一个最好的班,遇上最好的老师。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容易扭曲自己的教育观,从而对幼儿园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老师稍有不足就会失望或愤慨。因此,家长应该放平心态,充分信任幼儿园,与老师良好互动,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
  
  2、注意维护教师形象
  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孩子年龄越小,其“向师性”就越明显。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疏忽的地方。作为家长,切忌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否则会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危机”,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效果。
  
  3、注意家园要求保持一致
  家庭和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应相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家长要根据幼儿园的作息规律,培养孩子按时睡觉、起床、吃饭、活动。在行为习惯方面,应按要求坚持培养,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要有礼貌等。此外,家长要根据幼儿园每个阶段的教育主题,在家强化训练,以此巩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4、注意教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孩子的合群意识,提高社交能力。有时小伙伴之间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孩子之间你打打我,我推推你等等,家长绝不能为这些小事斤斤计较,更不要直接去训斥对方孩子。如果的确有矛盾出现,也应该通过老师或园方妥善解决。
  
  5、注意及时反馈信息
  家长要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方式可以有面谈、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填写家园联系手册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调整家庭教育的方针方法。同时,家长应该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特征以及在家的表现,配合老师因材施教。
  
  6、注意莫损孩子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不同的优缺点。家长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切忌用别人孩子的优点来作为自己孩子缺点的参照,否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7、注意倾听孩子心声
  孩子放学回到家,家长要仔细观察其情绪变化,以此判断孩子在幼儿园的适应情况,并给予正面的引导。幼儿园每天都会学习新内容、发生新的事情,一般来说,孩子回到家都愿意向家长讲述和表演。家长要耐着性子倾听并鼓励孩子表达完整,不要打击孩子的表达欲。
  
  8、注意参加集体活动
  大部分,幼儿园都会定期开放教育观摩活动,有的幼儿园还会组织节日联欢、运动会、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家长要尽可能争取参加,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以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同时也可培养亲子感情。
其他文献
爱吃肉,一顿可以消灭两对炸鸡翅和一个炸鸡腿汉堡;不爱吃水果蔬菜;不爱运动,也不爱喝水……这样的宝宝常说自己肚子胀痛,因为拉不出大便而烦躁不安,就算拉出大便来,大便干结且气味特臭。如果宝宝看上去面颊发红、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口气中有酸腐味,精神萎靡等症状,说明宝宝的积食已经很严重,除了医生开的药方外,家长还可以采用一些简单易行的饮食疗法,让宝宝消除积食,重获一个好胃口。    方案一:饭前饮水
“滴答,滴答……”小猪木木的屋顶有个地方漏雨了。小猪木木拿出个脸盆,接住了雨水。邻居巴巴熊来窜门,看见了,说:“小猪木木,等雨停了,要赶快把屋顶修好。”“没事的,瞧我,一个脸盆就解决了!”小猪木木满不在乎地说。 几天后,又下起了雨。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小猪木木的屋顶,有两个地方漏雨了。小猪木木又拿出一个桶,接住了雨水。“不能再拖了,屋顶该修了!”巴巴熊说。“没事,瞧,加个桶就解决了!”小
比较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05年,本刊09期的“孩子在线”栏目就筹划过一个类似选题:《成长参照,孩子的压力还是动力》。之后,这个话题都没有中断过,可谓常做常新。比较教育就像一把双刃剑,家长渴望发挥它的功效,却时常不小心深受其害,正因为这样,一個名叫“别人家的孩子”的贴子才会如此红遍网络。可怜天下父母心,本来是为孩子好,结果酿成的却是苦果。于是,我们不禁要探讨:比较教育,究竟要,怎么比。
一次手工活动的内容是制作“热带鱼”,既是将书中的鱼头、鱼鳍、鱼尾和若干鱼鳞这些部分剪下,然后组合、粘贴成热带鱼。“零件部分”多且小,于是,我事先给孩子们打预防针:“今天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手工纸,只要少掉了一样东西,我们就不能做出一条美丽的小鱼了。”孩子们都点点头,开始忙碌了起来。  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把鱼的各个部分剪下,开始粘贴了。这时,阳阳忽然大声喊:“谁拿了我的鱼尾巴?”我安慰他:“别急,再找
讲讲故事  林肯的智慧    有一天,美国前陆军部长斯坦顿去到林肯办公室,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斯坦顿按着林肯的建议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林肯看。林肯看完以后,高声叫好:“对了,对了。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准备寄出时却被林肯制止了。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
在德国,曾经有一个孩子,从小就特别崇拜意大利的帕格尼尼,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于是,他一有空闲就不停地练琴,以至于心醉神痴,可惜却收效甚微。听过他演奏的人都摇头叹息,连父母都认为他根本没有音乐天赋,又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不敢阻止。可孩子并不服输,有一天,他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微笑着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吧。”他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支,结果曲不成调
女儿降临后,望着她可爱的小脸蛋如花朵绽放般越来越丰盈,心中的美好愿望也油然而生。我们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懂得生活乐趣,追求生活充实感的快乐女孩。在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上,布满着我们的爱心,鼓励,引导和理解,这份亲情无需回报,但成长中的孩子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回馈给我们丝丝细微的感动。    爱心  孩子两岁的时候,由于我忙于工作,每当好不容易盼到休息日,往往是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有一次,女儿想听音乐,让外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几乎是5、6岁孩子的共性。有些孩子片刻不停,忙忙碌碌,容易被各种事物所吸引,无法集中注意力。像这类注意力涣散的孩子,要是不及早给予集中注意力的专门训练,上小学后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影响思维的敏捷性和书写速度,做作业速度过慢,每天为作业忙到深夜无法保证睡眠;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思考时间不能持久,往往意志品质薄弱,遇到难题不愿意动脑筋;出现多动症状,老是干扰他人,会被一些老师视
《小北极熊》系列绘本中的主人公——憨态可掬的小北极熊宝儿扭动着浑圆的小屁股,眨动着天真善良的眼睛,是个助人为乐、喜欢探险的可爱小家伙。  这是一套非常适合孩子阅读,而且更加适合父母陪同阅读的作品。  首先,小北极熊宝儿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  小北极熊宝儿勇于冒险探索,同时渴望友情,这点和当下现实世界里住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里的独生小朋友一般无异。宝儿的冒险历程有很多,包括闯进科学家的实验室,乘探
上期话题    晶晶入园已经两个月了,依然无法适应。平时无论想喝水、上厕所还是脱衣服,晶晶都不敢主动跟老师说,特别是正在活动中或者上课时,宁愿憋到尿裤子也不肯举一下小手。和小朋友产生矛盾时只会急躁得哇哇大哭,老师想问明情况,晶晶不是扭扭捏捏不敢做声,就是支支吾吾表达不清楚,老师要猜度孩子的心思也很费劲。老师说晶晶还没有做好上幼儿园的准备,妈妈不明白,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自然上幼儿园吗?晶晶的心理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