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0496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滚滚。即使这儿只是上游,还没有具有一泻千里的规模,但它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概,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
  大水车在河边缓缓地转动着,从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黄水,倾注进木槽,流到渠道里去。这是兰州特有的大水车,也只有这种比二层楼房还高的大水车,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什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占,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
  啊,请你再定睛瞧一瞧吧,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1个,还有1个……1,2,3,4,5,6,一共6个人!这6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浮。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10只到12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5位乘客和1位艄公,而且在5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据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上,紧贴着脚就是深不见底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睛也不敢睁一睁的。但是,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兰州的同志说,多坐坐羊皮筏子,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和细心。可惜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这种锻炼的机会已经不十分多了。眼前这只筏子,大约是雁滩公社的,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
  然而,羊皮筏上的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其他文献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开好主题队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适时召开主题队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集体活动的认同、理解和参与热情;同时,学生的参与也便于他们发现自己的缺点、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情感的过程。怎样让学生走出“言之无物”的习作困境,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实践中,我鼓
大手牵小手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写父母的爱。但不仅仅只是写父母怎么关爱我们的,也可以写我们是怎样关心父母的,如劝说父母改掉不良的习惯等。选材尽量广泛些,不要只局限性父母
3月29日,上海“国际交流多元化教育研讨会”在闵行区实验小学和莘庄幼儿园举行。来自我国台湾近三十所小学、幼儿园的校、园长及教育专家一行参观了实验小学和莘庄幼儿园校园,听取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收集股骨头坏死患者共82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
说起著名的钱币收藏家余榴梁,大家对他丰富的藏品和渊博的知识十分佩服。曾有人问余榴梁:“你收藏了多少种钱币?”余榴梁没有正面回答他,相反问他:“你知道汉代的五铢钱有多
笔者收藏紫砂壶多年,尤其对蛋包壶这一壶型情有独钟。蛋包壶这一造型始于何时,无确切文字记载,我们见到的最早的传器是邵大亨蛋包壶。邵大亨是宜兴川埠上袁村著名壶艺人,清高熙《茗壶说》载: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徐秀堂先生认为邵大亨的历史贡献是“他把传统造壶技艺提高到顶峰状态……他的作品成为后生进业中临摹的典范”。蛋包壶是清末民初流行的款式之一,通常人们把有圈足的称高蛋包
每位学困生都有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法,对他们的学习,仅采用现成的教学原则和一般的教学方法,常常会事半功倍。长期以来,笔者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现谈谈一些做法,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吸引力和推动力。怎样才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就要了解学困生对语文学科哪些是感兴趣的,哪些是不感兴趣的。除了少数智力较弱的学困生外,不少学生往往是学习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对“永乐年制”篆款斗彩小瓷杯,造型规整,纹饰饱满,内容丰富,色彩鲜亮,釉面凝厚光润,如冰似玉,其落款流畅大方,是少见的清末仿永乐篆款瓷。系1952年由西安陆士基先生捐献给原陕西省博物馆。  这对斗彩小瓷杯口径10.5厘米,高4.8厘米,底径3.9厘米。杯喇叭口,深腹,腹下渐收,小底,璧形足。底足露胎,无饰,圆形中心内凹,挖足较深,足表旋痕明显。胎质细腻温润,造型小巧,璧形底足浑
2009年春,上海市黄浦区文物保护所的工作人员在对区内文物普查中,在外马路343号的一幢洋房院子的墙脚下发现两方石碑,石碑的大部分埋于地下,露出的石碑上隐约可见“江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