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海航海文化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海口,571126 2.海南中学,海南海口,571158
  【摘要】根据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对文化的定义,本文从航海物质基础、航海制度规范和航海精神文化浅析南海航海文化的次层结构。
  【关键词】航海物质基础;航海制度规范;航海精神文化
  一、航海物质基础
  琼海市潭门镇、文昌市铺前镇、清澜镇和东郊镇等都地处珊瑚礁滩所形成的海边, 由海沙堆积且土层浅薄,不宜农耕,但海岸线长,浅海面积较广且风浪较少,水质肥沃,鱼虾丰富,适宜渔捞。浅海捕渔锻炼了海南人的渔捞本领。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海南渔民造大船、闯大海(到西沙,逐渐走向中沙,特别是抵达南沙)捕捞大鱼类。经过千年的实践,海南渔民积累了远航的必备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航海工具、造船技术与航行技术。
  1.造船技术
  明清时代,我国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沿海地区的“渔栏主”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渔栏主”投入财务打造技术过硬的船去远洋捕鱼。
  根据海南省澄迈县文大村曾氏谱碟和人口学的推拉力理论,可推知两宋交替之际的“靖康之难”,金人南下,百万中原人南迁,大量人口向东南一带移动,使得闽东南这一背山面海的狭窄平原地区产生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相当规模的福建人移居海南东部沿海地带,同时把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带入海南。
  据张岳崧《琼州府志》卷17《船政》:“1619年打造兵船,于白沙寨立厂,取材于木处,地方或转运于附近吴川等,地方以专其责,府为监督而委官分理。至于价值又不必妄希节省,构执成例。估计大小船号,通融增补,务在足敷材料、工匠诸费。期于造作坚厚,可为兵家战守之利而已” ①。这标志着,万历后期海口过硬的造船技术为海南渔民闯南海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又据张廷玉《明史卷》304列传192宦官《觚剩续编》海天行记述:海忠介公之孙述祖,……斥其千金家产,治一大舶,其舶首尾长二十八丈以象宿,房分六十四口以象卦,篷张二十四叶以象气,桅高二十五丈曰擎天柱。上为二斗以象日月,治之三年乃成,自谓独出奇制,以此乘长风,破万里浪,无难也。文中海述祖所造之船是海南当时先进造船工艺和技术的例证。
  2.航海工具
  由于造船技术提升,海南渔船一般都把原先的十几吨的单桅船改造为载重二三十吨二桅风帆船,甲板上放四只舢板;或改造成更先进的载重三四十吨三桅风帆船,甲板上可以放五只或七只舢板。三桅风帆船的船体结构更加合理,能利用65度角以内的风行驶,航海速度快,抗风能力强,能装载大量生活必需品,可以在海上连续待上数天甚至数月,去闯远海捕大鱼。
  船上要有罗盘、火表、水砣、锚碇和大缆绳必备品。每艘渔船最少要备三只罗盘,放在船中部,子午线对准船的中轴线,确定船在大海中的方向;火表二只,船长用一只;水砣是由长绳子和鹅蛋形的铅砣组成,铅砣上端有一个绑绳子的洞,下端也有一个凹入内部的洞,由于铅的密度大可以沉入海底,根据绳长测量水的深度,根据铅砣下部洞内的泥沙推测海域的土质和水质;锚碇,是由铁链和钢铁制的锚,是一种停船工具;大缆绳是一条碗口般粗数十丈长的麻绳,突遇大风时起到减弱船的漂流速度的作用。每种必备品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船上也具备渔网、蚵凿、螺爪、参刺和潜水镜等生产工具。蛔凿、潜水镜、螺爪和参刺,是潭门渔民柯家昌的“四大发明”,提高了渔民捕鱼命中率,为走向远海和深海提供必备条件,智慧地征服着和开发着富饶的广阔南海。
  船上除了必备的生产资料外,还有米、油盐、水、菜、柴、火等生活必需品。米根据出海人数和时间要备充足,一般是要备三四千斤;菜,自己钓鱼做菜及汤,另外还备几百斤黄豆,海上发豆芽,以补充植物纤维和维生素,避免浮肿病和红眼病,船上一般备二头肥猪,一头平时吃,另一头过年享用;柴和淡水自带一部分,一部分到某些岛补及,而一定要备足火柴或打火铁、火石等,而且要妥当保管,以免遇风浪时受潮。
  3.航海技术
  海南渔民早明代已有在南沙、西沙群岛上建造房屋、从事农耕和捕鱼等活动。明代王佐《琼台外纪》:“州东长沙、石塘,环海之地,每遇铁咫,挟潮漫屋、淹田,则利害中于民矣”,就有描述台风对民事的影响。在帆船时代,海南渔民凭借《更路经》创造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对南海诸岛进行耕作,捍卫南海領土。
  《更路经》中“更”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单位,每更相当于两个小时又可作为一个时辰,自汉代起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如“半夜三更”。而渔民把“更”在航行中演变成为计程单位,“一更时间”即风帆船在正常季风情况下顺风航行路程约为十海里。 “路”指道路或途径,就是船航行的线路,也即航线航路。因此更路就表示里程,指导渔民生产作业的指南经。
  据《更路经》描述海南岛渔民在南沙群岛捕捞作业的三条航线:东头线、西头线和南头线,东头线又分东支和东南支②。具体如上:渔民们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航线。
  二、航海制度规范
  俗话说:“行船走马三分命”,旧时南海航海呈现三大特征:“航线遥远约2000米,出海时间长及凶险多”,暗礁众多,风暴无常,海盗频繁,木质风力帆船航速慢且抵御风浪有限,渔民随时都会遇到危险。为此,海南渔民在航海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制度。
  第一、联帮出海
  由于南海远洋捕鱼海途遥远,海情变化莫测,海盗常常出没,大家为了相互照应,一般四五条二桅或三桅船联帮出海。出海之际,民主选举帮主。帮主的资格是:第一,德高望重为人实诚;第二,拥有并能灵活使用《更路经》;第三,航海经验丰富;第四,贸易能力强,海产品出售时有主见。帮主的职责:第一,选好目的地:渔场群;第二,选择安全的航线; 第三,决策突发重大事宜。
  第二、船长权威   帮主带领几条船,每条船上都有一名船长,船长对整条船负责,享有绝对权威。旧时渔船上的船长由两种情况产生:—种是渔船属于渔栏主所有, 船长先由全体船员民主推举经验最丰富、威信最高最具权威的人任船长,最后由渔栏主任命;另一种,渔船所有者自任船长,然后通过招商分红雇佣其他船员,一样享有绝对权威。
  船长的权利与责任并重,负责全船人员在南海群岛半年的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海上遇到突發危险时,船长有下头碇还是下尾扣来减缓船速,黑夜行驶或进港时,船长决定在航行的方向和下锚的位置等。
  第三、分工明确
  一般情况,二桅船全船人员在18人左右, 三桅船全船人员在21至28人。渔船上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船长掌管全船,设账目和事务管理人员,技术工种分五种:一为火表,管罗盘,负责驶船;二为大缭,是二手,管理全船渔民的劳动;三是阿班,管中桅;四是头碇,管前桅和舢板;五是舢板,一般劳动力,参加水下捕捞和日常劳动,人数最多。舢板又分三种工种:头目、橹公、艇肚。另外,船上还有专设或兼职 “香工”和“伙夫”。
  远洋作业除了有完整的组织管理制度外,还有一些习俗约定:如出海前祭拜“一百零八兄弟”或“妈祖”等祈求一路平安、收获多多;回到岸时再次祭拜“一百零八兄弟”或“妈祖”等满载而归。再如,远洋时女人不能上船和父子不同船等。
  三、航海精神文化
  在风帆船时代, 南海暗礁众多,气候变幻莫测,海盗频繁出没,在南海航行人的命运常遇不测,渔民心灵深处迫切祈求超自然力的海神保护自己,信奉海神作为精神依托。文昌铺前镇、清澜镇的渔民一般是信奉妈祖,文昌东郊镇渔民信奉水尾圣娘,琼海潭门镇渔民信奉“108兄弟公”。 渔民信仰的每一类海神神通广大,有求必应,力救助遇难渔民,保护航海。
  航海精神文化不仅包括海南渔民朴素的海神信仰,还包含海南渔民长时间远洋作业积累的航海经验——《更路经》。《更路经》是一部详细记录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岛礁名称、特征和准确位置,以及起航线、海水流向、流速、潮汐、风向、风速、风暴等水文气象信息的航海经。潭门镇老渔民许书琳、齐见德等船长根据自己多年的航海和捕捞经历,总结了一些实用的经验规律:
  第一、季风和海流定出海
  海南岛地处南海海区东亚季风区典型的核心地带,季风和海流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刮的是东北季风,海流由东北流向西南,每年12月份海南风帆船顺季风和海流到南沙;夏季则吹西南季风,海流由西南向东北流,又将海南渔船带回渔港。这些海南渔民在世代的摸索中逐渐认识并把握这种自然规律,走“耕海”的生活征程。
  第二、水砣测水深和水质
  航行到某海域时,将水砣抛入海里,然后拉上来量绳托看水质。测水的深浅,是为避礁、浅滩,以免触礁或搁浅。
  第三、湿炉灰探海流
  将湿炉灰捏成团投入海中,炉灰散开慢、下沉,是正常海流,如下沉快或被冲走,是海流湍急。
  第四、海鸟和云彩定远近
  从海鸟的飞向或云彩反光断定船离岛的远近。
  第五、水色和星斗定方向
  观察海水的颜色和星斗来船确定方向和位置。海水深蓝色,说明船在深水中航行;海水淡黄色,水中带有沙土,说明船将近浅滩。夜间观察星斗来船确定方向和位置。
  第六、雾中靠听除危险
  在能见度差的大雾情况下,渔民用耳来听,抛锚听声,波浪声和机船的航行声,做好相应工作。
  参考文献:
  [1]清\张岳崧:琼州府志卷17 船政[M]:403
  [2]周伟民,唐玲玲·南海天书[M]·昆仑出版社·2015.8
  [3]清\胡端书:道光万州志卷3舆地志潮汐[M],广东中山图书馆藏本
  [4]清\张廷玉:明史卷304列传192宦官[M]: 7767
  作者简介:
  1、曾婷(1980-),女,海南澄迈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罗书昌(1980-),男,河南南阳人,一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
  1、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5YJA850010);
  2、海南省社科联规划基金项目(HNSK(ZC)16-31);
  3、海口市社科联规划基金项目(2016-ZCKT-07)。
其他文献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麦当劳是如今全球大型跨国连锁餐厅,作为跨国企业成功的典型案例,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其发展壮大的具体原因,为我国跨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促进全球经济化进程提供更多的经验。文章首先概括分析麦当劳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跨国战略目标以及跨国战略对策的制定,结论显示,麦当劳在当今世界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1、麦当劳发展战略着眼于全球化;2、麦当劳在
期刊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市,012000  【摘要】在我国5000年文化发展历史当中,儒家思想文化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思想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通常是崇尚以仁治为核心,在目前社会逐渐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于我国群众来讲儒家思想依然有着指导人们生活行为的重要作用。本论文基于集宁师范学院201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sky2016035),着重从不同方面对于新时代的社会条件下儒家思想
期刊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中国的悠久文明形成的人文资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资源,挖掘和开发合适的人文资源运用到高校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切实提高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人文资源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人文资源载体的挖掘与开发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沉积下来的人文资源,不仅是民族的瑰宝,更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功能,在
期刊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2016年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频发,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同时世界贸易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而这些事件的出现都标志着“逆全球化”趋势的凸显。本文通过对当前贸易增长形势的具体分析,分析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所带来的影响,并
期刊
山西管理職业学院,山西临汾,041051
期刊
内江师范学院外事办,四川内江,641100  【摘要】外宣翻译在中国对外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外宣翻译时应积极地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对原文进行能动性的加工和改造,使译文清晰易懂,简洁明了,实现对外宣传的目的。  【关键词】目的论;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深化,中国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吸引着外部世界的关注。为了让世界
期刊
[摘要]惩罚性赔偿是指被告人出于鲁莽、恶意或欺诈等而为行为时,法院判予的除实际损害外的赔偿金。我国从199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开始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随后在《食品安全法》、  《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均有明文规定。本文将以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为基础,对经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制度;经济法;完善  目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
期刊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北京市,100088  【摘要】腐败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以往有关权力的研究,尝试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腐败的微观发生机制,并提出了四个权力影响腐败产生的假设模型。本文首先对腐败进行了操作定义,分别从认知与行为的角度定义腐败,从认知出发,腐败包括腐败态度、腐败主观规范、腐败知觉行为控制和腐败意向四个成分;从行为出发,腐败则包括自利、欺骗和过于自信的决策三种行为指标。其次,
期刊
[摘要]劳动法的核心价值理论是劳动法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法理而言,任何部门法的设立都以实现其核心价值为根本目的,正因如此,了解劳动法的核心价值对于正确应用劳动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对该处的研究尚不完善,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探析劳动法的核心价值来丰实劳动法学理论,希望对指导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价值;劳动法价值;劳动法核心价值  劳动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借以
期刊
[摘要]近年来,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时其隐私权被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继《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二条直接将患者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形纳入到医疗损害赔偿范围之内后,患者隐私权纠纷成为了医疗诉讼中的一个热点。我国现有的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有优势也有局限之处,相应的法律法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患者隐私权;侵权行为;民事责任  患者隐私权得到有效保护是患者的权利之一。伴随着医学研究探索领域的扩展,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