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惩罚和伤害。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心里和行为问题,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 健康心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48-01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主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原因探究
造成农村小学面积大学生心理频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的根源何在?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令人“习以为常”的小事?为什么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3、教师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4、小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
二、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等同于单项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但它包涵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某些理论与手段,而更多的则是心理教育与训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体现、开拓了情感教育,思想转变,行为训练的新方法、新思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的影响、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高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分量之重。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事,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可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四、农村小学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作为农村小学,不可能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师来“兼职”,所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2、发展性原则。已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形以健康的发展。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种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
(三)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一些途径:1、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有发泄的渠道,减轻心理压力。4、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忠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5、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6、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矫正、自我诊治、自我训练、自我修复心理障碍,这样也最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7、其它形式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 健康心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48-01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主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原因探究
造成农村小学面积大学生心理频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的根源何在?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令人“习以为常”的小事?为什么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3、教师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4、小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
二、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等同于单项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但它包涵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某些理论与手段,而更多的则是心理教育与训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体现、开拓了情感教育,思想转变,行为训练的新方法、新思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的影响、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高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分量之重。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事,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可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四、农村小学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作为农村小学,不可能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师来“兼职”,所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2、发展性原则。已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形以健康的发展。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种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
(三)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一些途径:1、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有发泄的渠道,减轻心理压力。4、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忠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5、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6、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矫正、自我诊治、自我训练、自我修复心理障碍,这样也最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7、其它形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