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高校新生进入校园后的适应期问题、高校新生的心理矛盾、高校新生的不良身心反应三个方面对高校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了概述。
关键词:高校新生 适应期问题 心理矛盾 不良身心反应症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43-01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忧虑,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的一个主要问题。其中刚进大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环境、角色的突然转变,自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矛盾和困惑。新生如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必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干扰其身心健康成长。
一、高校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
主要存在着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三方面的不适应:
第一,生活环境上存在着不适应。由于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上大学前,平时在家一切都有父母包办,导致在新生中普遍缺乏独立生活意识,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寝室同学相处,不知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有的不适应水土和饮食、气候、语言环境、作息制度的变化等等,特别是一些来自家境比较贫寒或偏远落后地区的新生,更是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和负担。尤其是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
叶海燕(2003)所作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活的适应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要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困难一些。环境的巨大反差,人际交往的变化,再加上自身经济状况的窘迫,常常令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感到无所适从。导致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
第二,学习上存在着不适应。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教学方式,大学与中学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区别。这些差别使自学能力不强、自我约束意识淡薄的新生难以适应,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计划以及自我学习意识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必然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困惑、迷茫、苦恼和焦虑不安,从而使一些学生渐渐变的自暴自弃,在校园里虚度光阴。
第三,人际关系不适应。中学时期学生的人际交往面比较小,并且在家大多都是养尊处优,而进入大学后,面对人生阅历、性格脾气、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的新同学,必然产生交往障碍,使得他们在交往中出现了冷漠、孤僻、恐惧、高傲、自我封闭、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因此,在新的环境中能否尽快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校新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高校新生中存在的心理矛盾问题
高校新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矛盾:
第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高校新生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摆脱了父母的监护和老师的过多约束,开始自由选择生活方式,遇到问题自己可以独立做出决策。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自立、自理能力,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有独立的愿望,可是又对自己没有充足的信心,因此就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而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又需要大学生自己独立安排,独立思考,此时,一些自理能力较差的新生就会感到束手无策,陷入苦恼。
第二,新生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也可以说是优越感和失落感的矛盾。在老师、家长和各种媒介的单方面引导下,新生们对大学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梦想,能从众多高中生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大学生,令他们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可是,当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当真实的大学生活全面开始时,他们感觉到现实并不是和自己所想的那样完美、丰富多彩,身边的同学个个都是强手如林,群英荟萃,大学生谁没有“辉煌的历史”?谁不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再加上有些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随之而来,将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失衡。
第三,孤独感与交往需求矛盾。新生在离开原来的生活和交往环境后,普遍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再加上思想上没有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的交往需求便也无拘无束地展现了出来。然而,由于大学的同学都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他们在价值观、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语言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虽然有很强的交往需求,但是又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在交往时退缩、拘束谨慎,把自己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不敢随便与同学沟通,因此陷入深深的苦恼孤独之中。
第四,兴奋感和困惑感的矛盾。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往往带着“金榜题名”的兴奋,在内心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但是当他们身临其境的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对大学生活的逐渐熟悉,并且大学生活中的一些弊端、种种迹象使他们兴奋点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困惑,包括对学习上的没有目标而产生的迷茫以及对大学生行为的自我放纵而造成的角色扮演的困惑。
第五,轻松感与压力感的矛盾。在上中学时,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不少学生把上大学看成是自己的最终目标,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了,就着实松了一口气。再加上大学与中学相比,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因此一些学生的思想就开始随之放松。而另一方面,面对不是很适应的大学学习方法、优胜劣汰的社会现实以及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希望,高校新生有时会产生一种压力感,担心自己将来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六,怀旧感与新鲜感的矛盾。初进大学的校园,高校新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可是日子一久,很多新生便开始出现强烈的怀旧感,对家乡亲朋和中学生活思念心切,时常沉湎于对昔日生活的美好回忆之中,最终导致情绪很不稳定。
杨学等人(2002)对于新生作了调查,也认为,新生的心理矛盾主要是由于迷茫、困惑、环境、人际关系、自我评价失调等方面的压力引起。
三、高校新生的不良身心反应症状
新生在完成从中学到大学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上述种种不适应以及心理矛盾成为引发各种不良身心症状的主要原因。新生中常见的不良身心反应症状主要有:
第一,抑郁。它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持久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常常会表现出情绪上的改变,忧郁、容易哭泣,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总感觉前途无指望;自责,没有自信心。也会伴有焦虑不安、身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第二,神经衰弱。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反应过度兴奋或迟缓的状态。主要表现有:精神不足和容易引起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头脑昏沉,睡眠不好。
第三,焦虑。焦虑是每个新生都会体验到的,这是对入学这件事的本能反应,只有部分同学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的一种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莫名奇妙的恐惧、觉得不可终日、精神时时处于紧张应会状态,感觉危机就在眼前。
此外,敏感、偏执、强迫、敌对、精神病等严重的心理障碍也会在高校新生中出现。
贺革(2002)所作的研究也显示,男女学生在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存在着不良反应症状,其中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三方面存在更突出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叶海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29-321
[2]杨学,蔺桂瑞,烟青.首都师范大学2001级新生SCL90测查报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2(增刊):53-571
[3]贺革.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2,(3),76-771
[4]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校新生 适应期问题 心理矛盾 不良身心反应症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43-01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忧虑,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的一个主要问题。其中刚进大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环境、角色的突然转变,自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矛盾和困惑。新生如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必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干扰其身心健康成长。
一、高校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
主要存在着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三方面的不适应:
第一,生活环境上存在着不适应。由于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上大学前,平时在家一切都有父母包办,导致在新生中普遍缺乏独立生活意识,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寝室同学相处,不知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有的不适应水土和饮食、气候、语言环境、作息制度的变化等等,特别是一些来自家境比较贫寒或偏远落后地区的新生,更是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和负担。尤其是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
叶海燕(2003)所作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活的适应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要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困难一些。环境的巨大反差,人际交往的变化,再加上自身经济状况的窘迫,常常令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感到无所适从。导致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
第二,学习上存在着不适应。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教学方式,大学与中学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区别。这些差别使自学能力不强、自我约束意识淡薄的新生难以适应,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计划以及自我学习意识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必然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困惑、迷茫、苦恼和焦虑不安,从而使一些学生渐渐变的自暴自弃,在校园里虚度光阴。
第三,人际关系不适应。中学时期学生的人际交往面比较小,并且在家大多都是养尊处优,而进入大学后,面对人生阅历、性格脾气、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的新同学,必然产生交往障碍,使得他们在交往中出现了冷漠、孤僻、恐惧、高傲、自我封闭、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因此,在新的环境中能否尽快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校新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高校新生中存在的心理矛盾问题
高校新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矛盾:
第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高校新生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摆脱了父母的监护和老师的过多约束,开始自由选择生活方式,遇到问题自己可以独立做出决策。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自立、自理能力,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有独立的愿望,可是又对自己没有充足的信心,因此就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而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又需要大学生自己独立安排,独立思考,此时,一些自理能力较差的新生就会感到束手无策,陷入苦恼。
第二,新生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也可以说是优越感和失落感的矛盾。在老师、家长和各种媒介的单方面引导下,新生们对大学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梦想,能从众多高中生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大学生,令他们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可是,当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当真实的大学生活全面开始时,他们感觉到现实并不是和自己所想的那样完美、丰富多彩,身边的同学个个都是强手如林,群英荟萃,大学生谁没有“辉煌的历史”?谁不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再加上有些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随之而来,将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失衡。
第三,孤独感与交往需求矛盾。新生在离开原来的生活和交往环境后,普遍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再加上思想上没有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的交往需求便也无拘无束地展现了出来。然而,由于大学的同学都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他们在价值观、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语言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虽然有很强的交往需求,但是又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在交往时退缩、拘束谨慎,把自己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不敢随便与同学沟通,因此陷入深深的苦恼孤独之中。
第四,兴奋感和困惑感的矛盾。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往往带着“金榜题名”的兴奋,在内心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但是当他们身临其境的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对大学生活的逐渐熟悉,并且大学生活中的一些弊端、种种迹象使他们兴奋点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困惑,包括对学习上的没有目标而产生的迷茫以及对大学生行为的自我放纵而造成的角色扮演的困惑。
第五,轻松感与压力感的矛盾。在上中学时,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不少学生把上大学看成是自己的最终目标,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了,就着实松了一口气。再加上大学与中学相比,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因此一些学生的思想就开始随之放松。而另一方面,面对不是很适应的大学学习方法、优胜劣汰的社会现实以及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希望,高校新生有时会产生一种压力感,担心自己将来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六,怀旧感与新鲜感的矛盾。初进大学的校园,高校新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可是日子一久,很多新生便开始出现强烈的怀旧感,对家乡亲朋和中学生活思念心切,时常沉湎于对昔日生活的美好回忆之中,最终导致情绪很不稳定。
杨学等人(2002)对于新生作了调查,也认为,新生的心理矛盾主要是由于迷茫、困惑、环境、人际关系、自我评价失调等方面的压力引起。
三、高校新生的不良身心反应症状
新生在完成从中学到大学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上述种种不适应以及心理矛盾成为引发各种不良身心症状的主要原因。新生中常见的不良身心反应症状主要有:
第一,抑郁。它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持久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常常会表现出情绪上的改变,忧郁、容易哭泣,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总感觉前途无指望;自责,没有自信心。也会伴有焦虑不安、身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第二,神经衰弱。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反应过度兴奋或迟缓的状态。主要表现有:精神不足和容易引起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头脑昏沉,睡眠不好。
第三,焦虑。焦虑是每个新生都会体验到的,这是对入学这件事的本能反应,只有部分同学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的一种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莫名奇妙的恐惧、觉得不可终日、精神时时处于紧张应会状态,感觉危机就在眼前。
此外,敏感、偏执、强迫、敌对、精神病等严重的心理障碍也会在高校新生中出现。
贺革(2002)所作的研究也显示,男女学生在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存在着不良反应症状,其中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三方面存在更突出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叶海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29-321
[2]杨学,蔺桂瑞,烟青.首都师范大学2001级新生SCL90测查报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2(增刊):53-571
[3]贺革.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2,(3),76-771
[4]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