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实现寓教于乐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pan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愉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也就是“寓教于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这种教育思想最早体现在孔子的教育理论当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学习源自兴趣,而兴趣源自快乐。北宋教育家程颐说的“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亦是如此。“寓教于乐”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它不是说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是用某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暂得一时欢娱,而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是教学、教育,“乐”是乐趣、兴趣、意趣、情趣,“寓教于乐”即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的兴趣、情趣的培养上,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促进其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做机械的讲解与分析,而是代之以学生用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思维认知。教学实践中具体可以通过教师真情打动、课堂情境创设等多渠道激发学生兴趣去探索、去实现。
   一.教师真情打动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目的是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指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喜爱,从而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效果。试想如果教师在授课中高高在上、板着面孔,只是自顾自地讲解,教学自然枯燥无味、呆板沉闷,这样怎能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呢?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往严肃的师者形象,用自己的真情来打造有活力的课堂,换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与积极的行为。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份爱;才能拉近师生距离,让教师可以进入学生的世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才能一起主动积极地学习。
   其次,教师要调动自身情感。语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交流课,这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运用自身积极的情感来展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这样才能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亲和力,师生相亲方能教学相长,在这一点上,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些。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具备父母亲般的严厉与慈爱、演讲家的口才与机敏、哲学家的幽默和豁达、水手的驾驭和操控能力、演员的表演技巧等。
   第三,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强化服务意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调动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去接受知识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二.创设课堂情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令人愉快的、美妙和谐的情境更便于情感的表达与交流。所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是语文课重要的工作。情境的构成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图画、音乐、影视作品、多媒体等硬件设置,又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角色转换与情景演示等等。语文教师应当让课堂变成科学人文的缩影,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一种审美愉悦和对知识心领神会的目的。
   1.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就是在新课开始,教师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和新颖有趣的形式,从调动学生的基本情绪入手,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开场白,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往往高度浓缩了一节课的主题,体现出教师在这堂课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语文课课文内容的广泛性,为开场白的设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可以因时间、课堂内容、学生情绪状况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因情入题法。这里的“情”指的是学生的情绪反应。学生生活于社会、集体中,情绪不可能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任何过于兴奋或消沉的情绪一旦被带到课堂上,便很难保证学习的质量。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应敏锐地去感受学生的情绪变化,因势利导,通过导入新课将其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提炼主题法。语文课的每篇课文都有明确的主题,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学上,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设计,也应体现出这节课的主题。如果能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主题用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一首诗、词去概括,提到每节课的开头,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听课的总纲。
   承上启下法。语文课虽以一篇篇具体课文的讲授为内容,但教材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往往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内在联系。提醒学生认识到这种联系,有助于他们将所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
   由近及远法。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对于课本上涉及到的一些学生们所陌生的领域,或是遥远的事物,则可以从身边、从眼前的事物引发开去。
   开场导语引古博今,教师讲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自然听得神思飞扬,如痴如醉,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的教学场景。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随堂检测。随堂检测作为评估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对学生学习进行反馈与激励,让学生借助于这种手段来发现自身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是创设情境。另外,创设错误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错误、修正错误,会更加激起求知的欲望,而让学生加入到评估当中,进行自评与他评,更有助于學习品质的提高。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三.多渠道激发兴趣
   每日三尺讲台,一方黑板,几页课文,确实容易让人觉得单调乏味。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每节课都保持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1.通过教材内容激发兴趣
   语文教材中诗的节奏,散文的韵味,小说的深刻,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极有帮助的。对于每一篇课文而言,学生既是听众,又是讲解人;既是观众,又是主演;既是接受者,又是批判者。学生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中那个人物也许就是他自己,那个地方是他向往的,作者笔下的跟他想象的还不一样,他也许会在教师讲课过程中不经意地插上一两句话,提出一个很让人费解的问题。这正是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必然结果。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转化成一种动因、一种契机,进一步去激发学生探究与思考,发现知识和美的所在。    2.通过过程设计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寓教于乐”体现为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借助于乐趣去获取知识,强化能力,得到快感,完善人格。整个过程应当是和谐的、愉悦的,大到一节课的安排,小到一个细节的处理,都要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去尽情享受教学的整个过程。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可以这样安排:学生学习——教师点拨——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得出结论——评估激励。教师要用平等和尊重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进入到这个过程当中,而且也只能由学生充当这个过程的主人。这是寓教于乐思想在教学过程当中最直接的体现。
   3.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兴趣
   要实现“寓教于乐”,教师就要改变枯燥而机械地灌输,打造一个真正属于学生的平台。教师可以运用提问艺术,制造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达到激趣、启发思维的功效,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与活跃的思维状态来展开探究。为此,教师教学时,应在学生理解困难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知识的重难点处把握时机来提问,问题设计要恰到好处。这样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中的困惑,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和自主学习,由苦学到乐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才是学生快乐的源泉、学习的乐园。
   4.通过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画面、影像,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像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响应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5.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语文课离不开写作,写作离不开实践。真正的文章应该是“言为心声”,是学生所闻所见、所想所做的真实反映,而命题作文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在课堂教学之外给他们开设了一方练笔的园地,学生们就会以极高的热情,为自己的园地取名,选自己的编辑、通讯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编辑、印制,在学生中间发行。他们在这里谈身边的事,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交流读书的心得。这样,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组织、社交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他们发表出来的文章,有些可以直接作為范文使用。实际上,许多课外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待于从教者去挖掘,去探索。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而创造性便来源于那些生动活泼、对世界充满强烈新奇感和求知欲的学生们。只要真正深入到他们中间去,把如何教和让学生如何学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就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中林学校)
其他文献
To optimize the working time of the flexible polishing industrial robot for watchcases, the polishing efficiency should be improved. Based on the quintic B-spli
Few studies were focused on the load-sh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row planetary gear ( DRPG ) systems with bearings. Meanwhile, the supported bearing has a
电子音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渗透到音乐界的产物。雅尼创作的《夜莺》不仅是一首现代电子音乐,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中国古典的色彩。歌曲《夜莺》可以
内容摘要:唐太宗自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从伐隋到登上帝位再到开辟盛世,他身上的“文化人格”在不断发展完善,也就有了文政下的贞观。他把自小学到的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素养,经过学习、转化、传授这三个阶段,他的文化人格基本就形成了。   关键词:唐太宗 贞观 文化人格   “文化”这个词在现代来说是一个名词,但在古代不只是名词也是动词。要想探究“文化”一词的本义,就得追根溯源,回到人类的最初时代来研
内容摘要:教师执行力是指存在于教育系统内部,通过认同、支持和准确理解教育的目标及方向,研究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式,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办法,从而有效地达成教育目标的教育内在力,是教育系统内部推动各项任务完成的能力。笔者从意向、审美、圆融、反思四个方面使意识得以呈现和把握,试图去探索教育意识在执行能力中所占据的位置。   关键词:中职 执行力 教的意识   教师执行力是指存在于教育系统内部,通过认
内容摘要:随着幼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儿童文学作为幼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专业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文学着眼于提高幼师院校学前教育学生阅读、讲述和提高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利用本课程的学习,让幼师院校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价值,丰富儿童文学的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儿童文学的欣赏、阅读和创作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提供保障。儿童文学作品的应用等方面对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
关键词:《春潮》 少女与少妇 灵与肉 矛盾性  《春潮》是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屠格涅夫的作品,与作者著名的长篇小说不同,《春潮》反映的并非是社会政治生活,而是一些永恒的主题。《春潮》中男主人公徘徊在少女和少妇之间,实际上体现了婚恋中灵与肉追求的矛盾性,这也是屠格涅夫爱情宿命论的核心。  一.屠格涅夫及其《春潮》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列夫·托尔斯泰、陀思
期刊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 MFC ) aerogels are bio-based materials with high thermal resistance. In this study, MFC aerogels and MFC-kapok composite aerogels w
[摘要]本文就中国打击乐中的大堂鼓与西洋打击乐中的小军鼓在起源、乐器制造、基本功、表演形式和发展上做一些研究和探讨,从侧面了解中国打击乐和西洋打击乐在国内的发展形势和现状。目前我国的打击乐教育事业正在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西洋打击乐爵士鼓广泛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和推崇,民族打击乐备受冷落,造成了一种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如何改变和平衡这种发展局势,本文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与国内外同行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