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屠格涅夫《春潮》中灵与肉追求的矛盾性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春潮》 少女与少妇 灵与肉 矛盾性
  《春潮》是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屠格涅夫的作品,与作者著名的长篇小说不同,《春潮》反映的并非是社会政治生活,而是一些永恒的主题。《春潮》中男主人公徘徊在少女和少妇之间,实际上体现了婚恋中灵与肉追求的矛盾性,这也是屠格涅夫爱情宿命论的核心。
  一.屠格涅夫及其《春潮》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起并称为俄罗斯文学的“三巨头”。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中篇小说《初恋》、《春潮》等。如果说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敏锐地反映了19世纪40-80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变化,那么在他的中短篇小说中探讨的则主要是生与死、爱情与家庭、道德与激情等永恒主题。
  “大型中篇”《春潮》创作于屠格涅夫的晚年,最初刊载于《欧罗巴导报》1874年第4期,是屠格涅夫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色彩的小说。《春潮》由44节组成,根据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一位从意大利旅游回国的俄国贵族青年萨宁,在回国途中途径德国城市法兰克福,他本想去一家意大利糖果店喝柠檬汁,不料却在糖果店偶遇一场突发事件——糖果店女主人的儿子爱弥儿突然晕厥,萨宁凭借自己的机智挽救了爱弥儿的生命,为表示感谢,这个意大利家庭热情款待了萨宁,却使萨宁错过了最后一班回国的列车,萨宁只好继续留在法兰克福。萨宁对糖果店主人的女儿杰玛一见钟情,在随后的种种交往中,杰玛也被萨宁的真诚和勇敢所打动。渐渐地,杰玛和萨宁的爱情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认可,而金钱则成为了两人结合的最后阻碍。为此,萨宁决定变卖其在俄国的家产。身处异国的萨宁四处寻找买主,但始终无果,正当萨宁为此焦头烂额时,一位名叫波洛佐夫的人出现了,这是萨宁在寄宿学校时的老同学,波洛佐夫其貌不扬、头脑迟钝,但他的妻子却婀娜多姿、富甲一方,于是萨宁把变卖家产的希望寄托在了波洛佐夫的妻子身上。由于波洛佐夫无权作主,急于筹备婚款的萨宁决定与波洛佐夫一同乘车去见他的妻子,由此进入了故事的第二部分。
  波洛佐夫的妻子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年轻貌美、风姿绰约,却是一个为了追求肉欲享受而不折手段、厚颜无耻的堕落女性。她以讨论变卖家产为名,三番五次挽留萨宁,与之独处,并不断向萨宁施诱。由于深知自己是杰玛的未婚夫,萨宁恪守君子之道,抵制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的诱惑,“杰玛的形象却似诗人歌颂的铠甲一样地护卫着他”。但是,在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的步步紧逼下,萨宁逐渐沦陷,最终成为了她的俘虏,拜倒在在的石榴裙下,背叛了杰玛。
  《春潮》中,杰玛和玛丽亚性情各异,以杰玛为代表的“少女”和以玛丽亚为代表的“少妇”历来存在于屠格涅夫的创作图谱中,“少女”和“少妇”的矛盾实则体现了屠格涅夫的爱情宿命论。
  二.屠格涅夫笔下的少女和少妇形象
  屠格涅夫作品丰富,不仅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男性群像——“多余人”,还刻画了一系列个性迥异的女性形象。屠格涅夫笔下既有被称作“屠格涅夫女郎”的女性画廊,又有所谓的“负面女性”群体。前者延续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美丽、勇敢、无私、坚强的“永恒女性”传统,在屠格涅夫的作品中表现为“少女”形象,后者則成为乖张、堕落、邪恶的代名词,以“少妇”形象最为典型。但无论是少女还是少妇,都是屠格涅夫的倾情之作。
  屠格涅夫笔下的少女身上汇聚了几乎所有俄罗斯女性的优点,他们无私、高尚、纯洁、善良、坚强、勇敢,对待爱情忠贞不二,为了爱情甚至可以牺牲一切,如《贵族之家》中的丽莎、《前夜》中的伊莲娜、《春潮》中的杰玛,但是,当她们所追求的爱情和她们的情感发生冲突时,她们又表现出惊人的决绝,甚至连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爱情也不惜放弃,诸如《贵族之家》中的丽莎、《烟》中的塔季扬娜以及《春潮》中的杰玛。她们以此来维护作为上流社会的、贵族的尊严。可以说这一类女性形象继承了自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塔季扬娜而来的俄罗斯美好女性形象传统。
  屠格涅夫笔下的少妇形象,则恰恰与少女形象相反,她们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不为道德伦理所牵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少女们坚持的纲常伦理嗤之以鼻,否定少女们以自我牺牲为代价的爱情观念,强调现实的享乐;他们对社会的负面评价视而不见,却沉迷于爱情伎俩的练习,将身边的男性玩弄于股掌之中。如《春潮》中的玛丽亚、《贵族之家》中的瓦尔瓦拉、《初恋》中的季娜伊达。
  从道德层面来看,少女们品德高尚,恪守妇道,无私奉献,是精神境界高于她们男友的“女神”,少妇们邪恶堕落,无视伦理道德,贪图自私享乐,是精神境界低于她们本来就不高尚的情人们的“女巫”。
  那么,作者缘何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尽笔墨塑造这两组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呢?实际上,男主人公在少女和少妇之间的徘徊,折射出婚恋观中灵与肉追求的矛盾性。
  三.《春潮》中灵与肉的追求
  屠格涅夫在《春潮》中塑造了少女杰玛和少妇玛丽亚两位女性形象。无论是少女杰玛还是少妇玛丽亚,男主人公萨宁第一眼就爱上了她们。但这里的一见钟情却各不相同。对萨宁而言,少女杰玛美丽智慧,单纯典雅,而少妇玛丽亚则妩媚多姿、风情万种。杰玛就像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让人想要捧在手心,精心呵护,萨宁对杰玛的爱是自觉的,体现的是人性中崇高的、理想的一面,而玛丽亚就像是不断施展魔力的妖女,让人无力摆脱,萨宁对玛丽亚的爱是情不自禁的,不可控的,展现的是人性中现实的、真实的一面,是人本性的显现。
  出于对理想和崇高的追求,萨宁选择了杰玛,而感情和本性又在萨宁体内形成一股无形的推动力,让她渐渐向玛丽亚靠近,最终落人玛丽亚的“圈套”之中。试想,如果萨宁不跟随波洛佐夫回到他的住宅,就不会遇见玛丽亚,也不会有后续的悲剧,最终萨宁与杰玛也会如期成婚。然而,玛丽亚的出现搅乱了萨宁的生活,直接造成了萨宁对杰玛的背叛,让萨宁陷人后悔和自责之中,也造就了杰玛的悲剧。   萨宁最终被玛丽亚降服、背叛杰玛,是因为他迷恋于玛丽亚那妩媚、丰满,令人倾倒的身躯,这就像一块强力磁铁一样吸引着萨宁,让他无力排斥。但如果仅用“性欲说”来解释萨宁最后对杰玛的背叛行为似乎有些牵强,因为无论从外貌还是精神境界来看,她都不如杰玛。但通过对玛丽亚形象的解剖,我们可以得知,她是一个既有活力又有魅力的知性女人,玛丽亚丰富的情场经验,让她可以了解男人的所思所想,投其所好,能够与男人们愉快自由的交流。玛丽亚坦率大胆的言行,与生俱来的随性洒脱,比她许许多多的同龄女子多得多的丰富有趣的经历,以及她对虚伪、狡诈、伪善、矫作的厌恶都让萨宁觉得与众不同,见惯了高尚圣洁女子的萨宁被玛丽亚身上的谜底深深吸引,想要一探究竟。和玛丽亚在一起时,萨宁感到轻快自由,尽管意识到玛丽亚是一条“蛇”,“可是又是多么美丽的一条蛇啊!”与其交谈时,萨宁深觉舒畅愉悦,“而晚问她向他说的一切又是如此不由自主地在他脑海里翻腾”,和玛丽亚在郊外骑马狂奔时,萨宁感受到了青春的朝气和生命的律动,“他全身的热血沸腾起来”。所有这些,都让萨宁不由自主地向玛丽亚靠拢。
  但是萨宁无法毫无顾忌地接受玛丽亚,因为萨宁出生贵族,从小受到俄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熏陶,并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思想和言行都受到道德和社会的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对有妇之夫玛丽亚的僭越,对忠贞温顺的杰玛的背叛,像一个噩梦在萨宁心中挥之不去。萨宁清醒地知道,玛丽亚是在玩弄他,是在向他施展魅术,故意挑拨他和杰玛之间的感情。起初,玛丽亚打听未婚妻杰玛的问题使萨宁“感到有点讨厌”,甚至在回答时“皱起了眉头”,当玛丽亚向萨宁做出出格行为时,萨宁在内心不断地暗示自己已是杰玛的未婚夫,应该对杰玛保持忠诚,并且诅咒玛丽亚是“半人半马”的女妖,“半神半兽”的怪物。但是,随着玛丽亚的步步引诱,这种忏悔和诅咒显得尤其苍白无力,萨宁的防线逐渐崩溃,他情不自禁地答应了玛丽亚的各种请求,萨宁逐渐意识到,他对杰玛的爱已被对玛丽亚的激情超越。他在脑海中苦恼地寻找杰玛的优点,试图说服自己放弃玛丽亚。而当一个人在拼命寻找爱人的优点时,爱情已经消失了。
  那么,究其根本,萨宁陷人这种苦恼和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其实这反映的是人们婚恋中对灵与肉追求的矛盾性。屠格涅夫笔下的男主人公们一方面想要保持内心对爱神的崇高敬仰、对“神”一般的“少女”的纯洁的爱,另一方面也渴望与“少妇”的结合,释放一个普通人的天性,这就使他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这种灵与肉的矛盾,以及最终“肉”对“灵”的战胜,在屠格涅夫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烟》中也得到了体现。
  长篇小说《烟》发表于1867年,男主人公贵族青年李特维洛夫在国外留学,等待着未婚妻塔季扬娜的到来。一次,他偶然遇见了十年前热恋过的情人伊莲娜,那时,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伊莲娜狠心地抛弃了李特维洛夫,而现在的再次相遇,又让她重燃爱火,李特维洛夫经不起诱惑,残酷地撕毁了与未婚妻塔季扬娜的婚约,打算与伊莲娜私奔,但贪恋富贵生活的伊莲娜再次选择了抛弃李特维洛夫。《烟》的男主人公李特维洛夫为了初恋情人贵族少妇伊莲娜撕毁婚约,抛弃了未婚妻贵族少女塔季扬娜,这里面的感情纠葛与《春潮》中三位主人公的故事颇为相似。但是,不能说萨宁不珍惜初恋,也不能说李特维洛夫在追求初恋,男主人公的行为无法原谅,但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是有感情的人,他们爱的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不可触碰的“神”。像杰玛和塔季扬娜这样温柔、忠贞甚至可以说完美的女人不可多得,和她们结婚,必然会有一个幸福、和睦、温馨的家庭。但是对男人,特别是青年男人来说,比起稳定而平淡的婚后家庭生活,他们更喜欢不受约束的自在生活。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想拥有真正的爱情,他们也渴望有一个温柔的港湾,但又不想让这个港湾阻碍他们遨游世界的脚步。同样的逻辑还体现在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贵族少女塔季扬娜与叶甫盖尼·奥涅金互相倾慕,奥涅金也十分欣赏塔季扬娜的学识和性情,而当塔季扬娜鼓起勇气向奥涅金表白时,奥涅金却对她进行了训诫:“我就是这样的。凭您的纯洁、/您的聪明,难道您给我写信,/您那颗朴实的火热的心/所要寻求的就是这些?/难道说严酷的命运之神,就给你准备下这样的一生?”实则是奥涅金不想让婚姻成为他花天酒地的束缚,于是以自由之名残酷地拒绝了塔季扬娜。而这些贵族少年们找到了另一条出路——接近那些已婚的,无需他们承担任何责任,但又不乏韵味的贵族少妇们。
  男主人公们这种灵与肉都想拥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心理造成了“少女”们以及他们自身的愛情悲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屠格涅夫笔下“少女”们的爱情悲剧并不只是她们情人的轻浮和意志不坚定造成的,她们自身也有很大原因。少女们太完美、太理想了,在她们的情人面前显得高高在上,与那个庸俗的社会格格不入,让她们的情人们倍感压力,不敢触碰,难以接近。对一般的男人而言,这样的女子是“圣女”般的少女,或许只应该存在于他们的理想中,而当他们真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少女,他们又因为胆小和害怕而退缩了,而那些实实在在的,贴近生活的少妇们则成为了让他们感到轻松自在的归宿。萨宁正是在玛丽亚的身上嗅到了这样的气息,才不由自主地向她靠拢。
  尽管在文学史上,评论家们总是对少女形象称赞有加,少妇形象则大加挞伐,但从人生道路来看,少女们的结局似乎都与读者的预期相差甚远。《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塔季扬娜最后嫁给了一个与之年龄相差悬殊的将军,《烟》中的塔季扬娜的婚约被撕毁,《春潮》中的杰玛同样被未婚夫抛弃。而少妇们,尽管作者赋予她们妖艳、妩媚、放荡、堕落等诸多负面性情,但她们生活得洒脱自在,成功地把她们身边的男人掌控在手里。《春潮》中少妇的爱情喜剧,正如我们在上文中的分析,并不只是靠肉体的诱惑取胜,而是建立在人的本性基础上的精神共鸣。以杰玛为代表的“灵”的爱情悲剧和以玛丽亚为代表的“肉”的爱情喜剧体现了作者的两种爱情观,以及作者在情爱和性爱上的困惑。灵与肉一悲一喜折射出作者对两者追求矛盾问题的思考倾向。
  《春潮》是屠格涅夫众多文学创作的一个缩影,杰玛代表了屠格涅夫创作中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史上“永恒女性”或美好女性的形象,而玛丽亚则代表了屠格涅夫女性画廊中的“负面”性格类型,对屠格涅夫而言,两类女性形象不存在优劣之分,她们只是作者不同爱情观的体现,都是作者耗费心血之作。而萨宁陷入“少女”杰玛和“少妇”玛丽亚的两难选择,究其根本,体现的是人们婚恋观中对灵与肉追求的矛盾性以及作者对情爱和性爱的困惑。纯洁、高尚、神圣、无私的“少女”和冷酷、自私、妖冶、放荡的“少妇”的爱情悲喜剧则体现了作者在爱情面前的无能为力,只能任其摆布,不主动去寻找结果而是期待一个结果的出现,这表现了屠格涅夫的爱情宿命论观念。
其他文献
A numerical solution of a fractional-order reaction-diffusion model is discus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ractional-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chnakenberg
With the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natural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have shown broad developmen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语义场理论角度分析《哈姆雷特》的语义层级,并阐释“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通过语义场理论解读《哈姆雷特》,为文学作品等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哈姆雷特 语义层级 语义场 科学   《哈姆雷特(Hamlet)》是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受老国王鬼魂的引领向叔父克劳狄斯报仇。“一
内容摘要:文化是凝聚民族的根本,更是助力民族发展的核心,只有紧握自己民族的文化才能在愈发融合的世界环境中坚守自己国家、民族的一席之地。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渊源历史中凝结中的重要产物,如何剔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让具备现代传承意义、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就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中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下文将针对这一焦点问题展开剖析,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
To optimize the working time of the flexible polishing industrial robot for watchcases, the polishing efficiency should be improved. Based on the quintic B-spli
Few studies were focused on the load-sh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row planetary gear ( DRPG ) systems with bearings. Meanwhile, the supported bearing has a
电子音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渗透到音乐界的产物。雅尼创作的《夜莺》不仅是一首现代电子音乐,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中国古典的色彩。歌曲《夜莺》可以
内容摘要:唐太宗自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从伐隋到登上帝位再到开辟盛世,他身上的“文化人格”在不断发展完善,也就有了文政下的贞观。他把自小学到的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素养,经过学习、转化、传授这三个阶段,他的文化人格基本就形成了。   关键词:唐太宗 贞观 文化人格   “文化”这个词在现代来说是一个名词,但在古代不只是名词也是动词。要想探究“文化”一词的本义,就得追根溯源,回到人类的最初时代来研
内容摘要:教师执行力是指存在于教育系统内部,通过认同、支持和准确理解教育的目标及方向,研究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式,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办法,从而有效地达成教育目标的教育内在力,是教育系统内部推动各项任务完成的能力。笔者从意向、审美、圆融、反思四个方面使意识得以呈现和把握,试图去探索教育意识在执行能力中所占据的位置。   关键词:中职 执行力 教的意识   教师执行力是指存在于教育系统内部,通过认
内容摘要:随着幼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儿童文学作为幼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专业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文学着眼于提高幼师院校学前教育学生阅读、讲述和提高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利用本课程的学习,让幼师院校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价值,丰富儿童文学的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儿童文学的欣赏、阅读和创作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提供保障。儿童文学作品的应用等方面对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