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的理想境界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声乐有着独特的魅力,由于声乐是利用人体乐器来发声的,故而在表情达意、抒发情感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古人很早就有“金不如丝、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学习声乐首先要有较好的声音条件和音乐素质,还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这样才能把歌唱乐器的各部分的配合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我长期在中学的艺术教学第一线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高音唱不上去、白声、声音尖、挤、卡,缺少共鸣、气息不流畅等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把人这个乐器调整好呢?什么才是声乐学习的理想境界呢?
  一、声乐技术的内涵
  我们首先要明晰声乐技术都包括几个方面,学习声乐要掌握好以下三点:气息的支持、打开喉头、声音机能基础,这三点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单单追求一个方面,否则就不会有完美的歌声。
  1.气息的支持。在我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很强调呼吸,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如果在歌唱中没有气息的支持,而是用喉咙控制声音就会使女高、男高声音“捏”、男女中低声部“压”或“撑”。用鼻子闻花的感觉来练习深吸气。闻花时要自然轻松,不用猛吸。练习时感觉花的“香味”,随着缓慢、柔和的吸气动作,同气息深深地吸进小腹。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状态进行的。胸部舒展而又通畅,丝毫不紧张。吸气时,将意念很快集中在小腹部(意守“丹田”)。继而,留意于鼻子闻花时小腹起伏的动作上:小腹鼓则为吸气,小腹收则为呼气。久而久之,就能练成用小腹吸气而不是用鼻子、口腔、胸腔主动吸气的快捷的吸气方法,好象吸气用小腹,而不用肺。有了这种呼吸协调一致、具有支点的呼吸,就可以得到气息支持的声音。
  2.打开喉头。“打开喉头”最常用的方法是“打哈欠”,这是声乐界尽人皆知的有效方法。人在“打哈欠”时喉结会自然下降,同时,软腭也会自动抬起,咽管随着“打哈欠”的动作拉开了上下的距离,扩张了腔体的空间容积,使声音的共鸣通道宽敞而又通畅,给声音和气息的流通大开方便之门。“打哈欠”分三个过程:“引发-扩张-消退”。在三个过程中以“引发”状态为“打开喉咙”的最佳状态。因为这时的鼻腔与咽腔肌肉刚开始消退。这种舒展、扩张的力量非常含蓄。法国著名生理声学家于松称它为“隐蔽的哈欠”,英国著名声乐理论家荷伯特·凯萨利则把它叫做“半打哈欠”。这两位专家均强调“打哈欠”的分寸感,也就是说,在“引发”的状态下,用“打哈欠”的感觉“打开喉咙”。
  3.声音机能基础。歌唱要想得到富于头腔共鸣色彩的声音,必须要取得咽腔共鸣,只有这种尖锐、明亮有亮心的声音才有穿透力,才能改善声音发闷的毛病。这种类似婴儿哭泣声的声音是特别结实的嗓音的制造者,林俊卿先生称之为“咽音”,李维渤先生称之为“咽声”,是嗓音的机能基础。训练包括咽部肌肉扩张的练习、前喉放松的练习、闭口哼音的练习、小开口哼音的练习等,经过咽腔共鸣机能练习的嗓音,加上心理的想象可以使声音的音色集中成点状,它既能使声音富于头腔共鸣音色而变得明亮,并且结实而富有穿透力,又能使高音唱得轻松自如。我国声乐界在20世纪60年代起方有机能训练的萌芽,当时文化部下属上海声乐研究所在林俊卿大夫的主持下治好了一大批嗓音疾病的歌唱演员、戏曲演员,使他们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所以要想声音头强共鸣丰富,必须要有坚实的嗓音机能基础。
  二、如何完美地演唱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演唱了,要想使一首声乐作品唱得比较完美,必须要掌握演唱的姿势、气息的控制、共鸣的运用、掌握一定量的声乐作品,做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等。
  1.演唱的姿势及气息的控制。演唱时,要保持身体的放松、歌唱状态的积极,身体要处在“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状态中。气息要做到“三分吸气,七分保持”。
  2.歌唱的共鸣。刚才说到了咽腔共鸣,但是在歌唱中,仅仅靠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发出音色丰富多彩、洪亮的声音,还要有口腔和胸腔共鸣等的加入。歌唱中的共鸣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共鸣”,只有混合共鸣,才能更好地把握声音色彩和保持共鸣腔体的内在平衡,达到声音在换声时自如、灵活、统一,充分地体现出人声的美妙。
  3.掌握一定量的声乐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刚开始对自己声音的正确与否不太清楚,可以多听一些声乐作品,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还可以模仿地去唱,对学习声乐也有一定的提高。多学习大量的声乐作品,对我们分析处理歌曲的感情、风格、语言等问题都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观。
  4.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歌唱是用科学的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声音是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所以要求歌唱者咬字一定要准确、口型要标准、音色融和、节奏准确、音高到位,抑、扬、顿、挫要分明,不同的作品要唱出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韵味来。
  5.声情并茂是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之一。声乐中“声”是表现“情”的最重要的手段,情则是声的生命。歌唱者在演唱时,身心都要投入到作品规定的情景中去,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总之,声乐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不仅需要我们不断地找老师上课,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刻苦训练。同时教师要具有全面的综合性素质,才能不断地提高和巩固自己的歌唱基本功,更好地处理歌曲,演唱歌曲,以期达到完美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整合对语文教学所起的积极作用  1.创设情境,减轻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语文学习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而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空限制,很多生活情境难以在课堂上再现,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便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重新将生活情境置于课堂之中。图文并茂、良好的人机交互,从而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主动积极地思考、生动活泼地感知,缩短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帮助他们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知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书本里,锁定在课堂教学中,与实际生活失去了联系。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它具有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平台,而且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学生容易掌握知识,课程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多媒体教学是电化教
期刊
一、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   语文难教,作文更难教,语文教师普遍有这样的体会。从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教学过程呈现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单向性。在课堂上,老师展示教材上的题目,并且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做指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写作文,而老师又依据学生的作文是否合乎“要求”给以修改,打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被动地听老师说要求,还要被动地接受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写的作文的评价。这就使得
期刊
学生对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  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多媒体的应用使作文教学变得灵活起来,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助
期刊
非智力因素是指一个人在后天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潜在素质得以发挥,变为现实能力和创造力的手段和条件。多年来,我一直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课堂教学中注意渗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主要在兴趣、理想、意志、信心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兴趣方面。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与积极情感相联系的认识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这无疑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为学生学习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摘 要:本文试从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手段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以《台湾省》为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CAI 地理教学 优化    CAI即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指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对学习者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对于那些用传统教学方法,如语言文字、静态图形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然和科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本文从培养学生兴趣、实验教学和探究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 培养 生物素养    生物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
期刊
声乐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课程。学习声乐要有一定的天赋,同时也须付艰辛的劳动,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并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高中生的音乐课在校的学习时间只有三年,学习时间较短,另外基础较差,那对于高中生的声乐教学应如何实施呢?现在就高中声乐课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集体课训练的探讨  现在,大部分高中生在入校前大多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有的甚至连声乐课是什么都不知道。因
期刊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开放性的社会,它“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这段话,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技能的发展。同时也启示我们语文教育者:语文教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应培养能力。在众多能力中,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不得不引起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