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ESA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X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综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ESA模式的内容。依托ESA 教学模式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并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实践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并以ESA教学模式下的阅读课堂实例诠释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过程以及应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阅读;ESA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周庭华,男,汉族,湖南衡阳人,五邑大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西方文论;梁甜,女,汉族,湖北黄石,五邑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引言
  在2017年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中,《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和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从核心素养的内容陈述看,不管是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是思维品质的培养,或是文化意识的树立还是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这些目标最有效的方式是阅读。笔者试图通过ESA教学模式在阅读课堂上体现核心素养。英国英语教育学家杰里米·哈默在其著作How to Teach English中首次提出了ESA模式,此模式是在三P模式(即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基础上提出的。它的出现使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向更深层面发展。ESA模式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投入(Engage)、学习(Study)和运用(Activate)。根据 ESA 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的顺序变换和不同组合而设计的三种不同的课型,即:直线型(ESA)、反弹型(EAS(A))和杂拼型(EAASASEA(etc))。在教学实践中,这三种课型的先后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一堂课也可以包括多个ESA的组合。
  一、ESA模式
  1.ESA教学模式内容。英国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1998)认为虽然语言自然习得的过程很难在课堂中实现,但是学校语言课堂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教学要素却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语言,即他于1998年出版的《如何教英语》中提出的ESA教学模式的课堂三要素:投人(Engage)、学习(Study)和运用(Activate)。
  投入阶段即热身阶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展示活动将学习引入良好的环境,例如游戏、音乐、讨论、图片、角色扮演等,在恰当的引导操作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语言材料的话题或特征,给与学生一定的挑战,启发其拓展思维,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和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学习阶段是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核心,指教师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材料和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点。学习和活动方法多样,例如,教师讲解语言材料及其知识点等内容,或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语言规则,或小组活动学习词汇、篇章阅读等。
  运用阶段是指学生能够在各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训练中温习强化所学的知识,自然地结合具体情境和相关话题,并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完成有效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选择和运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角色扮演、协作讨论、小组写作等,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并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获取直接而有效的学习经验,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ESA模式的三种课型。直线型(Straight Arrow sequence):直线型模式更适合初级语言学习者,直线型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通过导入活动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所学内容中去,然后学习准备的有关语言材料,组织课堂,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最后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堂任务或课后作业,即Engages—Study—Activate,如圖 1 所示。
  反弹型(Boomerang sequence):反弹型教学课型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教师先引导学生投入,然后越过学习阶段直接进入运用阶段,所以反弹型模式非常适合中级学习者,让学生学习语言内容之前先行实践语言项目,接着,教师把活动中出现的语言错误和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归纳解释,最后再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活动中进行学习检测,直到学生完全掌握,即Engages—Activate— Study—Activate(如图 2 所示)。
  杂拼型(Patchwork sequence):此课型则更为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等将三要素交叉循环地运用到教学中。整个过程体现为灵活变动投入、学习、运用三要素的顺序,并将其交叉循环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它们之间顺序的不断变换,可以创造出多样的教学模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图 3 所示,课堂教学三个基本要素灵活设计形成以下包含了多个ESA组合的顺序Engage—Activate—Activate—Study—Activate—Study—Engage—Activate。杂拼型模式在适用于实际的教学中更加合理,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交流,学生主体性更加突出,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各个环节中激发并有效地保持。
  3.ESA模式与阅读。哈默强调课堂教学的核心三要素应该尽可能运用到大多数的课堂和教学模式之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也应如此。高中英语阅读课并不一定是处理乏味文章的静态活动,而应该是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所以英语阅读课堂不只是“学习”要素占主导地位,“运用”、“投入”更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因时制宜地结合进来。
  同时,哈默介绍了由三个基本要素的顺序变换和不同组合灵活运用而设计的三种不同的课型,相对于语言课堂中传统的日常教学模式而言,ESA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教学过程和活动更加灵活,课堂教学中能够因时制宜的调整教学环节,灵活调动学生阅读投入度,循序渐进,练学结合,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更加关注学习。   二、教学设计分析
  阅读教学是培养英语核心素养较为有效的渠道,笔者将阅读教学 ESA模式运用到平時的课堂中,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本文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4》(必修模块)Unit 2 Working the land的一堂阅读课为例,本次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均基于核心素养的四个能力要求并巧妙地运用ESA模式杂拼型(EAESASEA)进行课堂实践。
  1.教材分析。A pioneer for all people是Working the land这个单元中的第一篇阅读文章,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农业”,内容涉及我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全文分为四段。第一段讲袁隆平作为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研制出了超级杂交水稻,但他却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农民。第二段讲袁隆平的家庭教育背景以及他的科研情况,他研制的杂交水稻技术已应用到印度、越南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第三段讲袁隆平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最后一段讲袁隆平的理想抱负以及他热爱人民和为人民不断进取的精神。
  2.学情分析。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同时要求其掌握阅读技巧策略,以及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然而,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新课标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加深对主题内容的理解,训练提高阅读技巧和坚定文化自信是本课的重难点。
  3.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以及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巨大影响。
  学习并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学习掌握使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与策略来把握课文的内容并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三、教学实施
  1.读前环节。
  (1)(Engage)引导学生看单元题目Working the land对单元内容进行预测,学生们会猜到农民等,笔者将农业劳动的视觉图片呈现在PPT上,如犁田,播种,灌溉等,并提出以下问题:你们曾见过种植农作物或亲自种植过吗?你们知道如何种植吗?让学生们结对,相互提问和讨论,激发其兴趣。在讨论中,可充分调动来自农村的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Activate)呈现一组“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让学生了解到每年仍然有不少儿童死于饥饿,并配以非洲饥饿儿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全世界各地人民温饱情况的思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解决温饱和粮食短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此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们会说出各种措施想法,如:提高土壤的质量;合理利用荒地;提高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此时笔者再呈现一张普通水稻与超级水稻的对比图片,突显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3)(Engage)这时笔者就播放一段袁隆平院士于2017年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雁栖湖论坛”中发表的英语演讲小视频。此视频是关于袁隆平介绍超级水稻技术与产量的报告。利用视频能将更生动、丰富的信息带入课堂,带给学生以视觉与听觉的直观感受,以激发其兴趣。同时,由于视频内容和本课文内容息息相关,观看后学生们不仅惊讶于袁隆平院士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被他严谨扎实的科研精神所征服,并可唤醒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读中环节。
  (1)(Study)要求学生独立快速略读全文,帮助他们理解每段的段落大意。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对陌生的词汇进行大胆地猜测,或暂时略过。通过段落大意匹配题让学生理清每段的段落大意,学生们可以初步掌握课文的整体脉胳。第一段:His appearance and achievement。第二段:His birth, education and research。第三段:His personality and hobbies。第四段:His dream。
  (2)(Activate)要求学生们通过精细阅读课文,捕捉课文中人物的具体信息和细节,尤其是关于人物描写的表达方式,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该篇课文共有四段,每一组员分配一段课文进行口头概述,运用文中语言知识以“故事接龙”形式进行复述课文的小组活动。
  (3)(Study)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与细节的理解之后,组织学生一起听录音、跟读模仿、欣赏全文,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整体脉胳和重要细节的把握,以达到全面、深入地领会课文。通过填空练习巩固学生们对课文中重点词汇短语表达的习得与运用。同时还设计一些是非判断题与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3.读后环节。
  (1)(Engage)呈现一些袁隆平院士的生活照片,讲一些袁隆平身上发生的小趣事以及目前为止在科研上取得的新进展,让学生们对袁隆平院士的科研精神以及对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贡献肃然起敬,设计一个小组活动任务:假如袁隆平院士来我校开讲座,你要如何设计关于袁隆平院士的简介宣传海报。
  (2)(Activate)这一环节是本阅读课设计的最后一步,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思路,利用课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写作的主题为:假如袁隆平院士来到我校,写一篇关于袁隆平院士的简介。此写作主题与本课文紧密结合,旨在内化运用语言知识,在课堂实践中,虽然写作时间比较紧张,但在对阅读文本已分析与上个活动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还是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发展其语言能力的。如果受课堂时间限制,课堂上可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而写作的书面形式则作为作业处理,并在下一课时进行当堂分享与评价也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实现相同的效果。
  四、教学感悟
  “核心素养”成为英语课程深化与创新的聚焦点。教育回归本源,关注人的发展,那么课堂设计也要突出时代的特点,适应时代的进步。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引者或协助者的角色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简言之,ESA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确实有助于阅读知识输入,带动语言输出,促进文化理解,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学习能力,强化思维品质。
  五、结束语
  本研究是对ESA模式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新理念提出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而ESA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能努力促使学生参与教学,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他们的潜能。总体而言,该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今后的教育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Harmer,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2.
  [2]Littlewood,W.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3]H.G.Widdowson.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4]Vivian Cook.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
  [7]卢秋萍.ESA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
  [8]李永宁.ESA理论在高职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探索,2010(1).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根据XX中学高二年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用典型相关的方法分析了英语阅读动机与高中英语阅读成绩之间的联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阅读动机;调查研究;动机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苏桂发,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林晓清,福建省泉州培元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活动,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英语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摘要】诗歌是高度凝练且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或诗人用来抒发强烈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需要,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文章通过对诗歌中数词的翻译对比,及其翻译时所应用的翻译策略,以最大程度再现传统文化内涵以及诗人的情感。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诗歌;数词  【作者简介】代雨,杨辉(通讯作者),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摘要】教学方式的选择对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效果的获取状态具备深刻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制约着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建构发展质量,本文将会围绕高校英语专业视、听、说一体化教学核心思路论题,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简要阐释。  【关键词】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视、听、说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思路分析  【作者简介】张琳(1985.11-),女,汉族,吉林德惠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本科,研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向着多元化、时代化的方向迈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从实践、体验、创造等方面,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引导。本文就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出发,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做几点分析,并探究师生互动的活动内容。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内容  【作者简介】李春媛,江苏省邳州市运师附小北校区
【摘要】学习和借鉴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国际化应型人才的培育模式,旨在构建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我国大学校园文化,拓宽学生创造能力与奉献精神,加速把我国由教育大国建成教育强国,使我国高校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造能力;校训;服务国家;民族精神;国际视野  【作者简介】曹笑玮(1987- ),女,浙江舟山人,现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国际学院院办主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动力,也是挖掘学生智力潜能的契机。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 本文基于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探讨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 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姚丽宜,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桥头小学。  众所周知,英语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
【摘要】随着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英语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相应的转变。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教学部分,应积极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及时更新升级高校英语教学技术,为提高大学生英语教学水平做好铺垫。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策略  【作者简介】王芳(1975.03-),女,土家族,贵州思南人,铜仁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论。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
【摘要】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语音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所有小学生一样,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语音面貌不够好,通过听音模仿来提升语音面貌,是一重要途径,笔者根据现状和实际,在课堂,早读,课外,通过跟读,听读单,抽读,趣配音等途径,帮助学生充分听音模仿,有效促进了语音面貌的提升。  【
【摘要】本文在梳理了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教学常见问题的基础上,以英语核心素养为导向,根据英语阅读写作相互促进的特点,结合教学实例,探析了情境导入→多层阅读→探究理解→表达分享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廖春丽,女,汉族,福建泉州人,福建省德化第八中学,硕士,一级教师,善于教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核心素养是21世纪社会公民必
【摘要】社会文化活动理论是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环境在人的认识发展中产生了主导作用。本文旨在从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视角,对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进行智慧设计,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教学手段,课程设计的智慧化,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智慧成长。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智慧化;语言能力;认知能力  【作者简介】张志鹏(1989- ),男,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