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过程、细节的背后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溧阳市后六中学十分注重学校管理,胡建军校长把管理的要诀概括为:“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这是后六中学的经验,平实、质朴、好学、易行,看似简单,却是学校管理的秘诀,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密码。后六中学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宣告了一个素朴的哲理:创造性地实施常规管理可以成就一所学校。
  的确,后六中学对常规管理有一种坚守。不过,他们又不是以往常规管理的简单重复,可贵之处在于:坚守中的深入与发展。一是他们对常规管理作了整体建构,在抓好常规的基础上突出了过程与细节,把常规、过程、细节作为管理的三个基本要素,并形成一个整体。二是他们突出了重点,把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置于管理的核心地位,把管理的价值指向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他们通过研究进行创造性实施。在后六中学,管理是一个规范执行的过程,更是创新的过程;常规管理不是简单地回归,而是创造性地发展。这些是他们的创新之处,显得尤为可贵。
  不过,透过常规、过程、细节,我们还应有新发现和更深刻的思考。事实上,后六中学绝不是为抓常规而抓常规,在常规管理的背后还隐藏着重要的元素。这些元素是超越常规、过程与细节的,也许更有价值、更重要。只有找到这些隐藏在背后的元素,才能更准确地认识和学习他们的经验,才能在借鉴和迁移后六中学的经验时,既获得普遍的规律,又具有校本的特点,同时,常规管理也才可能持续地坚守,对学校发展才能发挥持续的推动作用。
  事实正是这样。首先,后六中学的常规管理坚持了一个方向,那就是素质教育。胡建军校长非常清晰地认为,初中教育属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中间环节,其本质属性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列进了《义务教育法》,实施不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不认识、把握不把握的问题,而且是对《义务教育法》执行不执行、严格不严格的问题。因此,他认为,初中教育要追求教育的本真,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而所谓特色追求倒在其次。后六中学坚持把常规、过程、细节的管理置于素质教育的背景与框架之中,用素质教育统领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既成为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又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常规管理必须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基于这种坚定的认识,后六中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所规定的课程计划,坚决做到按计划开齐、上足、力求教好所有课程,对所谓“副科”,在制度上,有刚性要求,“副科”与“主科”一样按规定安排,“副科”老师与“主科”老师同等考核,绝不分彼此,不分主次;在理念上,认为“副科”不上好,就是一种破坏,破坏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也破坏了学生的知识与素质结构,还会负迁移到“主科”上去,后患无穷。其实,在后六中学已没有“副科”的概念,所有的课都是重要的,都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此外,后六中学不加班加点,休息日和节假日不补课,下午在规定时间放学,真正做到“静校”。坚信不疑地实施素质教育,成了后六中学的信念,成了后六中学对真正教育的价值判断和理想境界的追求。他们告诉大家,只有认识、严格,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全可以达到;只有在素质教育的统领下,常规管理才能真正实施,也才会有方向感,才会真正有意义。
  其次,在素质教育方向的坚持中,后六中学抓常规、抓过程、抓细节又形成了三个核心元素:核心精神、核心理念和核心品质。这三个核心元素支撑了后六中学的常规管理,并使后六中学的常规管理站在一个高位上,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更大的思想张力。
  后六中学锻造了学校的核心精神。胡校长非常明确地提出,教育是良心工作。他在2004年的校长寄语中说:后六中学要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他又把这一“良心”工作具体为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好书、育好人、树师魂”;对学生的要求“读好书、做好人、成大事”。这样,“学校的良心”具体化为“教师的良心”,“良心”又具体化为责任心。其实,这种“教育的良心”是一种教育伦理价值的本质回归,是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责任托付的真诚回应。当下,我们太需要这种以“良心”为核心的精神了。正是这种核心精神,后六中学有了“学校对联”:“释放潜能、挑战自我、抓住机遇、敢为人先”;有了“抢山头”的精神,不甘落后,不甘平庸,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勇于攀登初中教育的“山头”;有了良好的风气,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的人际关系和“一张凳子四条腿”的平稳安定的局面。后六中学对“教育良心”的追溯与重塑,使学校教育更具使命感和道德价值,促使老师逐步建立起“教育自觉”,构筑学校一块精神高地。
  后六中学还确立了学校的核心理念。后六中学始终关注人,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落实。所以,在后六中学的常规、过程、细节的背后,站着的是人,是人对常规管理的理解与提升,是人对常规、过程、细节的研究与把握,是人在常规、过程、细节中的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后六中学逐步形成了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这一核心理念。有人说,“后六中学是二流师资培养了一流学生”。但是胡建军校长却明确而坚定地认为,一流学生的后面肯定有一流师资。他断定后六中学的老师应该是一流的,并庄严地宣告:“后中人人人有希望。”这是对教师的尊重,而这种对教师的尊重又是基于对教师发展潜力的深度认识与认可。他看重的不是老师的学历和知识,而是老师的责任心与能力,尤其是潜能。他说,知识是有限的,潜能是无限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认为潜能不是靠外在力量的开发,而是老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及觉醒后的释放。显然,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在后六中学不是“给予”的,是在校长鼓励、支持下老师“内生”的。也正因此,后六中学的“制度不是管人的,而是育人的”;“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制度常规关键是公正公平、追求真实”;“教学的低效、无效,责任不是教师,而在管理”等等。信任、依靠、发展老师的理念,让教师站在学校主人翁的地位,使常规、过程、细节闪烁着神圣的人性光辉。
  在精神和理念的引领下,后六中学锻造了后中人的核心品质:求真务实。可以说,求真务实是当下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似乎人人都懂,个个都能做到,其实不然。后六中学却真正锻造和培育了这一可贵品质,并真正落实在行动中,形成了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胡校长在宣告“后中人人有希望”的同时,提出“个个需努力”的要求。“希望”是在依靠“努力”争取来的。努力什么呢?校园里感受到的一切,让我们深切地领悟到,他们在努力按“求真务实”的品质去行动。而在“求真务实”中,他们更看重“求真”,即追求教育的本真,追求教育的真实,追求教育的规律。于是,“科学”成了他们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学校所提出的“作业量要科学地放弃”,就是这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的具体体现,其实何止是“作业量”呢?他们放弃了学生诸多的教辅材料和练习册,因为,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他们放弃了课后的“补差”,因为“课堂上防差比课后补差更重要”,大部分“差生”是制造出来;他们放弃了教师过多的额外增加的课时,因为“老师的过重负担主要是课时的随意增加的负担”,“课时给多了,反而不去珍惜”……如此等等。科学地放弃,恰恰是科学地获取;获取了教师自在的生存状态,获取了教师的主动性,获取了教师创造的空间。这是科学辩证法,是对教育科学规律的尊重,是对教育艺术的真切理解,说到底,是一种实践智慧,是一种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伴随着理性的真实的能力状态”。如此,求真引领下的“务实”才可能是主动的、自觉的、科学的,是有效的、有价值的,促进了老师的发展,最终促进了学生“求真务实”品质的形成和良好素质的发展。
  素质教育方向及其统领下的核心精神、核心理念、核心品质离不开学校的领导者。后六中学的发展与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有这么一位好校长。胡建军校长的人格魅力、思想魅力、智慧魅力深深地影响了后六中学的文化品格。由此,我们坚信,初中教育的加强,需要更多的像胡建军一样的优秀校长。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
其他文献
只要访问过圣布拉辛中学(St,Blasien),就很难忘却她优美的身姿:群山环抱中的一弯峡谷,绿得发黑的密密森林,霞光万道之下的静谧小城,古老完美的巴洛克式教堂。伴着山溪围着教堂的庄重校园。  圣布拉辛中学是我校在德国的伙伴学校,位于德国南部的巴登一符腾堡州的圣布拉辛市,这里就是俗称的黑森林地区,学校1596年成立于瑞士,1859年搬迁至奥地利,1934年搬迁至德国,现有学生910人,分布在5—1
总之,求解函数综合题对学生运用函数、几何的性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其中的直角存在性问题,则需要利用运动的观点来看待. 解析时需合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结合函数曲线的坐标知识来构建图形模型、代數方程,实现问题的直观具体化.
复习铺垫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运用已有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老师们致力于精心设计各种“复习铺垫”,以便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同化新知识,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    一、巧用“头脑风暴”式铺垫。造就知识生长点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创办于1902年的一所百年名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学校均被公认为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校风严谨笃实、学生全面发展、科研成果显著的学校。学校先后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学制改革试点学校、首批省级重点小学、首批省级实验小学,是全国百所名牌小学之一、全国文教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又获得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和南京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群体
从某种程度上理解,教育是中年人的事业。这么说,是因为我发现当前有些年轻教师对教育的最核心的或者说最基本的理解还有所欠缺,比如说今天说到的这个备课的案例。案例中的老师其实是对自己的职业本分缺少一种应有的认识。对教师备课的很多要求,应该说已经构成了一个教育的常规,这样一个常规实质上又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对于这样一个组成部分。你可以把它看成教师的本分。  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可回避的现
在我们的意识里,一所三百余名教职工、四千余名学生的学校,它的校长应该是刚柔并济、富有魄力的吧。王笑梅似乎不是这样的,她始终微笑着,柔婉温润,“谦谦君子”,从她的身上,很难感受一点刚性的气息,很难看到一点诸如当机立断、一锤定音的“魄力”。她的个性偏于文弱,凭着这样的个性,她却领导着学校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成就了学校发展的一番“大气象”。这犹如一个谜!  说是“谜”,其实并不“神秘”。作为一个管
之三:如何提高校本培训效率    校本培训常见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学校管理者在台前认真地读一份精选的培训材料,作为受训者的教师,有的在认真听,有的在批改作业,有的在看报纸……  镜头二:学校请专家、研究人员给教师进行培训,教师的表现并不主动。培训过程中,常常只听到培训者一个人的声音,受训者只是被动地听,缺少应有的“回应”,缺少“平等的对话”。  镜头三:问起受训教师对“培训”的看法,教师大都
1988年3月13日(俄历3月1日),马卡连柯出生在沙皇统治下乌克兰别洛波里城的一个工人家庭。1900年,他12岁时,全家随父亲所在的工厂迁到克列勉秋格城。在那里,马卡连柯进了一所四年制学校学习。凭借着聪慧与勤奋,马卡连柯以各门功课满分的优异成绩毕业。接着,他进入该校附设的一年制师资训练班。  人们常说才华需要机遇的结合。让我们设想一下:当时这所学校没有这样一个师资训练班,那么马卡连柯毕业了,也许
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厌写作文,也不会写作文。有人说学生书读得太少,也有人说教师辅导的不够。笔者认为,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习作困难不是源头没水,而是“水质”不优。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净化源头活水。让生活和习作之水不断优化。    一、让学生带着“怎么做”生活    虽然人们说,作文即生活,但是如果学生每天都是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没有遇到什么“新鲜”的事情,写起作文怎么能有话可说?作文需要的生活应
历经了15年的“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突出的成果之一是对“课型”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课型”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许多同仁早以各自的方式思考这个已渐成热点的问题。本文试图基于“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对相关研究与实践的成果略作梳理和思考。期冀对课型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动和发展有所助益。    一、“课型”的内涵及其构件    对“课型”概念的界定,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或学术问题,而是实践问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