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趋势“V+开来/开去”的非范畴化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动趋式是现代汉语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学者们多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北大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分析研究了 “V开来/开去”结构在趋向义、结果义和状态义上的不同分布,它们与动词搭配不同的能力,来进一步论证“开来”的非范畴化程度明显高于“开去”。
  [关 键 词] 动趋势;非范畴化;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 H10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28-02
  一、引言
  动趋式这一热门现代汉语研究话题,学者们多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讨论和研究。尤其是对由个别趋向动词,诸如“来/去”“上/下”“下来/下去”等构成的动趋式结构的研究较多。但对“开来/开去”的专题研究很有限,个别文献即使提及也不够深入。本文只在知网上发现两篇相关论文,一个是李向春的硕士论文,另一篇是王宜广(2011)的关于“开来/开去”语义研究的期刊论文。这些研究对笔者很有启发性。因此,本文以北大语料库为语料来源,研究“V开来/开去”结构在趋向义、结果义和状态义上的不同分布,它们与动词搭配不同的能力,来进一步论证“开来”的非范畴化程度明显高于“开去”。
  二、非范畴化理论
  非范畴化(或者去范畴化)的概念是由霍伯和汤普森(1984)首先提出的,用于解释名词和动词在各自话语角色中的动态应用。基于前人的研究,刘正光(2006)指出非范畴化与范畴化是相关联的,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一样。刘正光认为非范畴化既是一种语言创新的机制,又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语言思维的一种机制。在语言学层面上,它被定义为一个语言实体失去原始范畴属性的过程。一个正在非范畴化或已经非范畴化的实体可能在再次范畴化的中间阶段,或位于原范畴和目标范畴之间。这期间,存在一个中间范畴维持语言实体范畴地位的动态平衡。这个中间范畴可能丧失部分或全部原范畴特征,并且可能获得一些目标范畴的特征。在认知的层面上,非范畴化是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根据刘正光观点,语言非范畴化有四个特点:
  1.语义泛化;
  2.丧失或中和形态句法分布特征;
  3.降低范畴地位:从原型成员到外围成员;
  4.语篇中的功能和范畴转移。
  在认知方面,范畴化是在多样性中寻求相似性,可以解释人们如何通过规则或惯例思考来实现认知的经济性。如果范畴化是在特殊中寻求一般,那么非范畴化就是在一般中发展特殊。因此,非范畴化理论可以被视为范畴化理论的补充,它可以反映出人类概念化和相应的语言表达的全貌。
  三、“V+开来/开去”非范畴化的特殊性
  (一)转喻
  “V+开来”这一运动事件,表达的是射体从那里到这里(界标)的空间位移。在移动过程中,结束的概念相对突显,这种强调结果的认知习惯与期望结果有关。因此,人们倾向于把空间“结束”通过转喻的认知机制转变为“结果”,表达结果义“达到分离和分裂或拉伸的状态”。例如,
  1.他觉得鱼在手里重甸甸、滑溜溜的,就把它剖开来
  “V+开去”表达的是射体从这里到那里的空间位移。在这个过程中,“离开起点”的概念是相对突显的,并通过转喻的认知机制等形式表示结果的意义。
  2.他在他的双脚四周把他的身影切开去
  因此,“V+开来/开去”的空间位移义主要是通过转喻认知机制转变为结果义。
  (二)隐喻
  正如蓝纯(2005:169)所提,事件结构隐喻认为通过空间、位移、外力,事件结构的每一面都可以构建,包括“状态就是地点”的映射。这意味着通过隐喻的认知机制,空间结构的意象图式可以映射到状态域。这种映射可以解释很多的状态表达,例如,当谈论某种状态或条件的变化时,这个人可以是处于或不在某种状态,或进入某种状态,或离开某个状态,或达到某种状态。
  因为“V+开来”有[+到达]语义的特征,其空间位移可以映射到“到达某个状态”,来表达一个事件或状态的开始;“V+开去”具有[+离开]的语义特征,其空间位移可以映射到“离开某个状态”,来表达心理变化从动态到静态阶段。因此,“V+开来”的语义从空间义转移到时间义主要是通过隐喻的认知机制来实现的。
  总之,在“V+开来/开去”失去其空间范畴特征时,它们逐渐获得结果范畴和时间范畴的语义特征。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可以既可以表示趋向,也可以表达结果和状态,这正是由转喻和隐喻机制造成的非范畴化。
  (三)非范畴化程度的不同
  为进一步分析“开来/开去”的非范畴化程度,笔者收集并分析了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检索到的“开来/开去”的例句,如下表所示:
  从分布比例来看,“V+开来”表示结果义的例句占据的比例最大(96.5%),其次是表示趋向义的例句(2%),状态义的比例最低(1.5%)。趋向义和状态义的比例几乎是相同的。然而,表示结果义的“V+开去”的例句占据最大的比例(78.6%);其趋向义的例句占21%,远高于“V+开来”,但其状态义例句仅占0.6%。
  根据霍伯提出实词泛化的原则,即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泛化,而泛化的结果会提高该词汇的使用频率,再结合上表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V+开来”的使用频率(3683)明显高于“V+开去”(834)。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它们与其他动词结合能力的不同。笔者统计,“V+开来/开去”结构中,动词V有356个。其中305个动词可以用于“V+开来”结构,183个动词可以用于“V+开去”动词结构。和“开来/开去”皆可以结合构成“V+开来/开去”的动词有132个,占37%;只能与“开来”使用的有173个(49%),只能与“开去”使用的有51个(14%)。“开来”的动词结合能力明显高于“开去”。因此,通过讨论它们的语义分布和使用频率,可以得出“V+ 开来”的非范畴化水平要高于“V+开去”。
  动趋势“V+开来/开去”在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机制作用下发生非范畴化,具有趋向动词范畴基本义[+趋向]以外的结果义和状态义。结合对CCL语料库中动趋势“V+开来/开去”的例句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进一步反映出不论是语义类型分布还是使用频率上,“V+开来”的非范畴化程度要明显高于“V+开去”。
  参考文献:
  [1]Hopper, P.On Some Principles of Grammaticaliza-
  tion.[J]. Approaches to Grammarticalization,1991:17-36.
  [2]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刘正光.语言非范畴化:语言范畴化的重要组成部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宜广.趋向的“向度”和“实指、虚指”问题:以“V开来/开去”的语义分析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全面加入WTO及“一带一路”的建设,旅游业日趋繁荣,英语口语的使用日益频繁,语言的交际功能也凸显重要。交际法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已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旨在阐述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应对策略,为旅游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 键 词] 交际法;英语口语;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
[摘 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然使得传统思政教育动力机制发生巨大变革,而空间化发展趋势,将开辟新的窗口。主张注重把握空间化发展要求,结合思政教育相关特点,推动思政教育动力机制有效发展。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动力机制;空间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2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浪潮全方位地冲击着传统
[摘 要] 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在内涵要求上有其自身特点。信息化教学能解决现实教学难题,在微观上具有服务于课程教学的价值。信息化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上具有服务教育政策的价值。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微观价值;宏观价值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23-01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
[摘 要] 当前中国高职院校的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积极地加以改进,探索更适合中国高职院校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是由管理文化所决定的,因此从高职院校的管理文化入手,借鉴以爱国主义、求真务实、创新精神为主要精神内核的船政文化,讨论了高职院校管理方面的诸多弊端和解决的办法,希望能够为促进高职院校管理方式的改进贡献一己之力。  [关 键 词] 船政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模式  [中
[摘 要] 卓越校建设促进课程规划与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信息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班制的开展为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提供可靠的基础。卓越校包班制背景下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从课堂内外提升,教师和学生双管齐下才能卓有成效。  [关 键 词] 卓越校建设;包班制;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摘 要] 目前的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各种专业技术教育,但是技术文化方面的教育却很薄弱。其实,技术文化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具有相辅相成作用。技术文化教育在培养学生反思意识、批判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伦理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高职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 键 词] 技术;技术文化;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
[摘 要]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就业。这就要求不断深化计算机的教学与考核方法的改革,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26-02  职业院校
[摘 要]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高等教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颠倒传统教学模式和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兴教学模式,已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教师的认可。以《网页设计》课程为依据,以国内外翻转课程及Moodle 平台的研究经验为借鉴,构建了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在《网页设计》中的实践研究。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Mood
[摘 要] 近年来,翻转课堂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研究。以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的实际应用为例,介绍了教学模式的建立、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29-01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与国外联系的日益密切,国外各种思想逐渐传入我国,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高职学生,尚未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家和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要顶岗实习,无法将全部精力集中,为党建管理带来了挑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顶岗实习;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