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偻”“伛偻”“伛偻病”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f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2003年)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一则注释为:“〔偻(lǚ)〕脊背弯曲,即伛偻病。”为了更好地理解注释及课文,笔者做了一番查检。
  1.关于“偻lǚ”:
  《辞源》释为:一、曲背,曲身表示恭敬;二、弯曲;三、疾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为:①屈;②驼背;③很快。《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有两个“偻lǚ”,一个释为“〈书〉弯曲(指身体):伛(yǔ)偻”,另一个释为“〈书〉迅速:不能偻指(不能迅速指出来)”。
  2.关于“伛偻”:
  《辞源》释义:一、脊梁弯曲之病,即驼背;二、鞠躬,恭敬貌。《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书〉动腰背弯曲。”
  3.关于“伛偻病”:
  笔者查阅多种工具书,未能发现“伛偻病”一词,而只见“佝偻病”。如《汉语大词典》:“[佝偻病](偻lóu)病症名。又叫软骨症。症状为发育迟缓,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由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引起,多见于小儿。”《现代汉语词典》:“[佝偻病]gōulóubìng名病,患者多为婴幼儿,由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磷的能力降低等引起。症状是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发育迟缓。也叫软骨病。”
  从课文看,郭橐驼虽然“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并因而得名,但他不是婴幼儿而是成人,还是个经验丰富的种树能手,而且能头头是道地讲出一番种树以外的道理。可据情节(尽管是虚构的)推断其体力和智力不低于一般人。所以,不能认为此处“偻”是“佝偻病”——退一万步说,即使郭橐驼真的患有“佝偻病”,也不能说患“伛偻病”,因为没有“伛偻病”一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注释可以改为“[偻(lǚ)]脊背弯曲,即驼背。”
  一孔之见,诚望就教于方家。
其他文献
《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上发表了戚晓杰先生的《“粉碎纸张机”为什么要说成“纸张粉碎机”》,文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纸张粉碎机”这类再生复合词语序的形成机制,但其中关于“纸张粉碎机”类词语的内部结构。笔者认为还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戚先生谈道:“在构成一个新的事物名称时;人们常常选择‘名+动’,而非‘动+名’,从而构成‘(名1+动)+名2’式结构……”也就是说,“纸张粉碎机”的表层语,法结构应切分
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内涵丰富,不仅宣扬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能启迪智慧。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辩证地分析社会现象,启发思路,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文以驳论为主,教学本单元,应抓住以下几点:(1)在理解议论文以理服人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批判思维能力;(2)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但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又不在一个层面,那么综合性学习试题应当怎么出呢,或者说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真正的综合性学习试题呢?  其实,近几年综合性学习试题一直是课标试题研究的重点,只是目前研究和命制出的试题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对7~9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把握不准确。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综合性
笔者最近在浏览报纸、网络等媒体时,发现“紧箍咒”一词频频出现,颇引人注目。在中国期刊网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中检索标题“紧箍咒”,共发现1149条;检索标题中的“戴紧箍咒”,发现相关报道273条;检索“念紧箍咒”,发现263条。可见,“紧箍咒”使用频率相当高。既然使用频率这样高,那么究竟什么是“紧箍咒”?“紧箍咒”是怎样使用的呢?  《汉语大词典》收录词条“紧箍咒”,释为:“《西游记》里唐僧用来制服孙
《国外“博士后”与国内有啥不一样?》(《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4日第11版)一文对“读博士后”这一说法提出了异议,也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博士后是“做”还是“读”?应该说,“博士后”不是一种学位,而是一种工作经历。乍一听,“读博士后”似乎会误导人们对“博士后”身份的认知,但是换一个角度看看,“做博士后”就一定优于“读博士后”这一表达吗?我看未必。  首先,“读”具有语义匹配的多样性。“读
“粉稀饭”现在已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用来表示“很喜欢”,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79100篇。例如:  (1)我也粉稀饭cyndi王心凌的。(我们的天空网2005年2月20日)  (2)绿茶的口味偶向来都粉稀饭,吃不腻。(成都吃喝玩乐论坛2006年5月5日)  (3)主卫格调很不错,我粉稀饭。(焦点装修家居网2006年7月12日)  网上还有很多“粉”和“稀饭”单用的例子。如:
[摘要]初一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关键词]初一学生 数学学习 学习方法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是要有一个时期的过度期,因为小学时接触的数学全都是以数字为主,但到中学以后就是代数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转变,即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