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女孩养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11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说,这个孩子是被妈妈用笼子,每天拎到学校,再拎回家的。
  妈妈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
  妈妈已经哭得天昏地暗、不吃不睡已经接近一个星期了,坐在我面前时,面色死灰,两只眼睛红肿如桃。她旁边坐着的是一直不停地在搓手、叹气的爸爸。
  妈妈一开口,就在不停地说她的功劳:“我从怀孕开始就停止了工作,上了很多胎教课程,孩子出生后更是寸步不离,一直到她上中学。大家都说我的孩子教育得非常好,聪明、勤奋、又懂事又漂亮,她成了我们全家人的骄傲。今年开学,学校开家长会时,还专门请我去给家长讲教育孩子的经验呢,可是……”
  原来,他们有个十五岁的女儿,从小品学兼优,一直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小学时,孩子到校后,要给妈妈发个短信;放学不是妈妈接,就是她发短信告诉妈妈几点到家。回家写完作业,妈妈还会找来各种习题给她做,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上了中学,妈妈把孩子管得更紧了。每个星期回家的两天妈妈要跟她住在一起,来“关心”她一周的情况,中间妈妈还会跟老师沟通一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所有动向。而考试成绩,是妈妈检验孩子情况的唯一标准。
  女儿跟一个男孩跑了
  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孩子从班级的前三名落到第十五名,老师认为这可能和她认识了本校一个高三男孩有关。妈妈一听如临大敌,马上给孩子打电话,说等回家说清楚。等妈妈赶到家,发现女儿和抽屉里的一千元钱一起消失了。
  他们费尽周折找到那个男孩子的家。男孩妈妈做小生意,说孩子高考结束后的一天,突然说要出去转转,她给了他五百块钱,孩子走后就再也没和家里联系。妈妈报了警,孩子失踪第四天,被找回来了。妈妈把女儿领回家之后,女儿明确表示:不打算继续读书了,男孩如果考不上大学,他们两个就一起出去创业,不想自己的一辈子被妈妈“安排来安排去”。第三天半夜十一点,女儿躲过妈妈的监视,再一次人间蒸发。这一次,连手机都没带。
  妈妈再一次动用所有的社会资源,发现两个孩子跑到了乡下,住在男孩一个远亲的空置房子里。这次,妈妈不敢去找了,怕找回来后,还会跑。于是,她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祸真是从天而降吗
  妈妈反复重复一句话:这真是祸从天降啊,可这个祸,真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吗?
  我问妈妈,孩子喜欢什么。妈妈说不敢让她喜欢什么,怕耽误学习,听歌上网什么的,也都是规定时间,一个星期一般也就一个小时,发现她喜欢玩什么,就赶快做工作来避免,以防她玩物丧志。
  孩子校长说的话更形象:“这个孩子是被她妈妈用笼子,每天拎到学校,然后装进笼子再拎回家的。”
  我告诉这个妈妈,需要带孩子来见我。她说她不敢去找孩子了,并且不知道孩子会不会来,并且非常担心孩子会怀孕。我说你有没有跟她说过关于性的知识?妈妈说,我哪敢,就是怕她知道这些烂事呢,还敢和她说!谈恋爱的电视剧我都不让她看。我说,我可以写封信,你带给她,只要你做到不多说话,她就一定会跟你来见我。
  我的信里只有两句话:“听你的爸妈告诉我,在你的生活中遇到了一个极大的困难。我是一个恪守保密原则的咨询师,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过来找我聊聊,也许我能帮到你。”
  三天后,女孩站到我面前,眼神清澈而忧郁。
  后来,女孩顺利地回学校上学了。妈妈又来见我多次,才把眼神渐渐地从女儿身上移开,开始了自己的新工作,发掘了新的爱好。
  家庭治疗里有这样一句话:最不知道孩子长多大的那个人,就是孩子的妈妈。这个妈妈用教育幼儿园孩子的方法,一直把孩子教育到了中学,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早就成了束缚孩子发展的绳索。孩子是生命力强大的种子,生长的动力得不到应有的空间去发展,绷断绳索的时候,难免会伤到自己。
  父母特别是对女孩的过度爱护,要么把女孩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要么把她变成一个无知冲动、又不会保护自己的小魔女,有了力气不懂规则,只能处处碰壁处处受伤。
  给有女孩妈妈的几个忠告:
  1、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孩子,家长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父母的养育方法也要跟着改变。
  2、不要忘了给孩子留稍微大一点儿的发展空间。孩子长到一定年龄,要给她一点儿零用钱,不要问她干什么用;她做的一些事情,不要每一样都能“看见”;她不喊你,就不要过去帮忙;她交的朋友,不用“查户口”;她办的事情,不必每件事都知道;给她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不用问她都干了些什么。
  3、和孩子谈性教育,要从孩子好奇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时候就要开始,逐步在青春期之前就要完成。家长可以为孩子买一些讲青春期性发育的书,买回来放在那,孩子自己就会看。
  4、性道德的问题父母一定要单独找一个时间和孩子沟通。小时候要具体地告诉她,女孩什么地方是不能让外人看、让外人摸的,如果大人对她做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一定要回家告诉父母。青春期时,要具体和孩子谈一些对性关系、性问题、性道德的具体看法。
其他文献
儿子在幼儿园帮小朋友搬床被老师表扬,回到家,兴高采烈地讲述白天的经历,并向我邀功请赏,要我奖励个玩具。  我们的确可以通过物质奖励为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同时也会给孩子养成一切都可以用物质或钱来衡量的思维模式,“物质交换论”伴随着一个个小习惯的养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扎根,屏蔽了他本应享受更多快乐的机会。  这次我拒绝了孩子,他很吃惊,对我突然的改变不适应,撅起小嘴。我问他为什么那么喜欢奖励,他说得到新
期刊
在大学里发现,越是家境不好的孩子,越不会干家务。因为家长认为,孩子的全部精力就是学习。但是你连家务都不让他们干,他们怎么会有担当呢?  如果你经常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袜子、叠衣服、拖地、端饭碗、扶奶奶下楼梯、喂养宠物等等,那么你已经做得不错了。  如果你还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只是认为孩子能把学校里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家里根本没什么要他来做的事,那么我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就时常给孩子安排
期刊
拥有一颗童心的人,他们的孩子也会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会共同探索这个世界的善与美。  很小的时候,我就是个大人了。父亲在外地的一所学校任教,只有星期天才能回家,母亲管理着学校的图书馆,总是很晚才下班,我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照顾上年岁的祖母。  我经常做的一些梦是家里突然起火了,或者有坏人闯了进来,我来来回回地救弟弟、妹妹和奶奶,心里既恐惧又焦虑,还有一股献身的勇气。  我也没有漂亮的衣服、糖果和玩具
期刊
家长有好习惯,孩子就会有好习惯。  相比较看电视,我更喜欢让正在上三年级的女儿上网。电视动画片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知道节目会持续多长时间,如果没看完就让孩子停下,哪个孩子都不痛快。通过网络可以精选最好的动画片,比如迪斯尼和宫崎骏的电影,对滋养孩子的心灵非常有帮助;一集的时间是知道的,便于和孩子达成协议;也可以精选一些好的电视节目给孩子看,女儿最爱看的是柴静主持的《看见》,通过这个节目了解到不少现实
期刊
孩子去超市狂扫食物,不给买就撒泼打滚,我们给你几个办法。  生活中,不断强化孩子的物权意识  从小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生活物品和空间,教会他们,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在家里,我们和孩子就遵守这项原则。女儿有自己的小家具和用品,帮她清理东西我会先询问;她拿爸爸妈妈的东西也要询问。在超市也一样,放在购物车中的食物,在没有交钱之前,东西不是你的,不可以拆开。  进超市前,对孩子声明行为规则  很多父母在进
期刊
耐性和专注力都可以训练。  女儿刚上小学,老师反映她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一会儿动动这个,一会儿碰碰那个,小动作特别多。虽然她学习成绩还不错,可在家写作业也很难集中精力,家里的任何动静,哪怕只是窗外刮过一阵风,也会立即把她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每天都要写到很晚。可是看起动画片来,不仅半天不动地方,还看起来没有够。  这孩子从小由我们带着住在奶奶家。家里人多,都争着关心她。光娃娃她就有十几个,其它的玩具也很
期刊
这个游戏可以帮到儿子。  我是小学老师,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从儿子一上小学,我们就经常为他的作业发愁。这孩子脑瓜挺聪明的,虽然作业写得不好,考试成绩还可以。  回想起来,其实我们对他的书写是非常重视的,在幼儿园就教他用笔了,可他好像很反感,怎么也不好好写,像是故意写得歪七扭八。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尤其是那些女孩子写得都比他好,我就很着急,经常把一些写得很好的作业给他看,希望他向人家学习。每逢这时,他就会
期刊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多么新鲜陌生的世界,我在陪她去感受美好的时候,也需要去体会她的不安,这才是真实的成长过程。  点点“胆小”,我没有凶她  大家都说点点是胆小鬼。因为点点看上去不喜欢和其他人一起玩。  我们去看附近的托班,托班的老师说:“这个小朋友胆子有点小呢。”点点爸爸也说:“点点是个胆小鬼。”第一次见到点点的人会说:“点点胆子很小哦!”就连我,曾经也这么以为:点点果然是个胆小的孩子啊。  
期刊
对于很小很小的宝贝,不要与妈妈分离。  有些婴儿经常会在夜半啼哭,于是一些“专家”跑出来指点,说夜奶频繁会导致婴儿睡眠不足、影响大脑发育,要戒夜奶。相信这些说法的妈妈,如果你自己夜里饿了,或是做噩梦惊醒,是希望老公不搭理你呢,还是给你一杯温水,来个温情的拥抱?  婴儿和成年人不同,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一个东西,看见的时候是存在的,看不见就不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妈妈仅仅去上了个厕所,婴儿也会大
期刊
学中文,不背怎么学呢!是否懂不重要,重要的是积累,是刻下了烙印,在脑子里千回百转,总有一天,生活会帮他们理解了一切。  小朋友,不要听老师说的,听我的;不要听专家说的,听我的。  媒体提到中学语文课程取消背文章,有个标题:老师称不背文章更易学习。胡说八道。学中文,不背怎样学呢?中文的古老传统是一种没有文法的语言,连标点也没有,不从背学起,要自己发明,蠢也,胡涂也。今天的汉语好文章,基本上是陶渊明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