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6852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矫正产生于行刑社会化的背景之下的一种新的刑罚方式。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中,“社区矫正”这一制度被明确规定下来,为中国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根本上的法律依据。它是中国刑罚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创新。社区矫正最大的特点就是执行方式的开放性,基于该特点,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工作是有效实现矫正效果确保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改变中国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数量少、专业水平低的现状。由于中国社区矫正工作初期阶段在具体工作的立法和制度构建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尚需完善的地方。针对上述问题,从国家的角度要加强专项立法,制定科学而详细的法律规范解决社区矫正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广泛吸收社会团体和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发挥在矫正犯罪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区矫正;杭州模式;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290-03
  社区矫正又叫作“社区矫治”,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刑罚执行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主要的刑罚执行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过了长时间发展,各项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已趋于完善。社区矫正作为一个理论“舶来品”,在中国实践发展较晚,2003年在大陆开始试点工作,于2009年在全国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社区矫正具体的工作体系。中国社区矫正工作在短短几年内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试点地区也都在摸索过程中走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都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但在这个过程中阻碍和缺陷在所难免,因此有必要对社区矫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并完善和提出一些建议和构想。基于对社区矫正具体实施问题的研究,我们走访了杭州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单位,了解具体的工作情况,汲取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社区矫正在杭州市的发展情况
  杭州市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2003年7月,经中央批准中国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和山东6省市先期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浙江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率先在杭州市部分县市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后,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一)组织建设:政府起主导作用
  试点工作开始进行后,杭州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率先在上城区开展试点工作,先后印发了开展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制度和实施细则,并成立了市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由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有市政法委,公、检、法、司及人事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从组织机制上来看以党政为领导体系,符合党中央关于建立社区矫正领导体制的思路,形成各部门之间联动的工作机制。这种体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即是坚持喝确保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托党委、政府总览全局、协调各方职能作用,能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也有利于发挥多部门的积极性。
  (二)工作机构:创新形式引入多元主体
  杭州市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解与经验逐步加深和完善,随之社区矫正的机构也逐步健全。除建立基层司法所做具体的矫正工作外,还配套建设有“中途之家”、爱心帮教基地、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杭州市社区矫正心里专家库等以心理矫正、安置帮教为主要功能的单位。为监督和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矫正场所。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为相关团体、组织、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提供了场所和内容;搭建起了帮困扶助的桥梁,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
  (三)管理模式:“五化”模式
  杭州市“五化”模式主要包括:一是教育科学化。该体系是根据矫正人员的个性特点,推广“菜单式”的施矫方式,将教育矫正内容分为六大类23小项供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选择。被矫正人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居住位置选择自己擅长的公益劳动、选择劳动地点。此外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来规范被矫正人员高效地接受教育。二是温控信息化。开发建立杭州市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将社区矫正人员基础信息和日常监管纳入计算机的智能化管理中,并借助GPS等高科技手段对矫正人员的行为实时监控。三是执法规范化。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分工明确、职能清晰并确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四是衔接机制化。各级矫正机关主要承担杭州市范围内人民法院与社区矫正衔接的具体工作,落实社会审前调查、入矫前教育和文书人员衔接职能,实现社区矫正与刑事审判工作的无缝衔接。五是过渡基地化。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杭州市建立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教育基地,主要作用就是在入矫前对被矫正人员进行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如建德市新生生态基地主要是集中社区公益劳动、集中教育、安置帮教于一体的组织。杭州市“五化”模式紧密结合了社区矫正具体工作的各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的工作体系。
  二、杭州市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会志愿者参与机会少
  目前杭州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主要是依靠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少数的社会人群,从了解到的参与人数上分析,能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人数数量少,平均到具体社区会更少。在参与时间上也很短,志愿者的作用就大大地被限制了。
  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社区服刑人员自身的心理排斥,由于受到传统重惩罚、轻教育的社会观念影响,在他们心理形成一种惯性阴影即犯罪学上的一种标签理论。第二,社区矫正管理人员的管理问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拒绝社会志愿者参与到矫正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他们认为被矫正的人员自身具有一定危险性,社会志愿者参与不能保证志愿者自身的安全,容易给民众产生一种误导和排斥被矫正人员的心理。第三,缺乏完善的志愿服务法律规范和依托,目前在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问题上,国家在相关立法方面还存在部分真空区域,对志愿者服务项目的管理、需求管理、表彰激励、考核评价、资金筹集等具体的环节尚未出台一套完整管理机制细则,使得志愿者在参与社区矫正时没有规范化的途径可循。另外志愿者服务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对于志愿者来说由于自身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流动人口矫正管理困难
  社区矫正的层面出现的问题是流动人口的社区矫正工作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无法固定被矫正人员参与社区矫正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自由空间大,进行自我矫正的思想意识薄弱,不能切实可行地发挥社区矫正的功效。
  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流动人口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的特点,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无法采取稳定、有效的矫正教育工作。第二,他们工作、居住环境大都不稳定,所以社区矫正工作衔接不到一起,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是脱节的,无法全面起来进行矫治。第三,社会关系不明确,由于流动人员接触的社会人群范围广、社会关系复杂,其中存在着对社区矫正工作各方面的不利因素。比如被矫正的对象平时接触的是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缺乏积极正确思想观念的人,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影响,给正常的社区矫正工作增加困难。
  三、优化社区矫正制度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科学的矫正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确立正确的矫正理念是建立中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要求。推进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参与必须树立科学的矫正理念。因此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树立科学的施矫理念,鼓励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打消顾虑,从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出发,制定对社区矫正人员矫正工作的常态机制。根据被矫正人员的危险程度,科学划分,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个人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正常合理的要求,让社区服刑人员从心理上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同时也为社会志愿者的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促进被矫人员与社会的良性沟通。
  (二)制定科学、完善的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法律规范
  社会志愿者的广泛参与也将是未来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趋势,志愿者主体作为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中一支重要力量需要有赖于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相关立法部门应积极制定有关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活动的具体可执行的法律、法规。将社区矫正志愿者自身参与社区矫正活动的性质、志愿者自身的地位、以及志愿者在参与工作中所应享有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活动的管理要求。在有规范的一个环境下,志愿者才能合理有效地规范志愿者的参与。
  (三)调整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社会志愿者在具体工作中的关系,优化参与结构
  第一,转变各级社区矫正机构观念,打破旧有的传统思想对社会志愿者力量的偏见。重视社会志愿者在开展社区矫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在推进社区矫正过程中矫正主体机构也包括相关单位要积极引导,健全体制,创造宽松的参与环境。积极扶持、正确引导,发挥志愿者应有的作用。
  (四)切实保障志愿者活动资金的来源
  资金保障问题对各地的志愿者社区矫正参与都是一个很大的限制。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多方面主体的参与,国家和社会应当是发挥主要作用。在国家的角度,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经费水平高低不一。对此,国家就要制定出一个统一的经费筹集标准和渠道,用法律加以规范,并在具体条例中细化;在社会的层面由于社会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会、各类相关社会团体,筹集志愿者专项经费,开展一系列以社区矫正依靠社区、依赖社会群体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鼓励社会民众以各种形式参与其中;并设立一个志愿服务主题,定期进行,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资源大力支持社区矫正志愿者的活动。
  (五)充实社区矫正中自由的监管形式的社区矫正项目
  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开展与其自身条件相符合的矫正项目。第一,有条件的单位组织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开展远程的视频教育。先将一定数量的具有流动人口性质的被矫正人员按照工作性质进行分类,划分为不同的矫正的主体。针对他们具体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的不同,分为各个时间段进行分时段进行矫正。在时间上和工作性质上解决了部门被矫正人员的在时间上参与矫正的问题。同时参与视频教育的矫正人员书写教育内容报告作为具体考核评估的依据并辅之以考试作为评估考核手段。对于考试不合格的矫正人员做出比如延长矫正时间等相关处罚。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是借鉴学校教育,将培养人才的方式投入到矫正工作中。第二,联合被矫正人员工作单位就地适当安排相应时间的公益劳动。其工作单位的工会组织根据具体实施情况以材料的形式报告给社区矫正负责单位。最后被进行社区矫正的流动人员回归社区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解除矫正。第三,对矫正对象考核评估内容中增加对被矫正人员的个人信用的评估考核,通过被矫正对象日常工作、人际关系、生活、参与社区矫正教育表现等方面统计数据,参照相对固定的被管理的矫正对象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评估不合格者不予解除矫正。
  (六)充分利用社会各界资源
  社会的民间团体,企事业单位可以利用社会各界的资源来帮助流动人口进行社区矫正的教育工作。为这类人群提供必要的便利,在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给与一定的帮助。一方面提高被矫正人员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推动社会的整体参与,普及刑罚处罚的一种理念,理解社区矫正积极作用。另外,可以协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做好这类人员的矫正工作,取得多方面的效果。
  四、结语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中国开展以来,经过各地区的积极实践,创新发展了多种模式,在坚持社区矫正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发展出能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模式。杭州社区矫正模式是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一个典范,经过多年的试点,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虽然在人员分类矫正\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随着社区矫正事业的逐步推进,定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琪.社区矫正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2]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王顺安.社区矫正的法律问题[J].政法论坛,2004,(2).
  [责任编辑 魏 杰]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培养忠诚客户一直是企业的营销目标。通过对国内外核心期刊的141篇(英文120篇,中文为21篇)实证研究进行元分析,总样本量为72 670。得出结论为:(1)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正相关;(2)目标产品满意度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程度大于支持性服务满意度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3)态度忠诚对支持性服务满意度更为敏感,行为忠诚对目标产品满意度更为敏感。  关键词:目标产品满意度
期刊
摘 要:公立医院改革任务之一就是要改革补偿机制。现阶段政府补偿的途径是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和支付医疗保障基金来实现的。怎样的补偿才是合适的?要以合理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为起点来计量补偿的数额,也就是说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成本,在不加重人民群众看病负担的前提下,医疗技术服务成本和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之间的差距就是要政府补偿的额度。所以说医院要加强成本核算,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确定
期刊
摘 要:公立医院改革旨在回归公益性,公益性实现的关键集中体现在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现阶段,在取消药品加成的收入补偿途径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公立医院的成本补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对A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医院补偿机制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医改;公益性;补偿机制;公立医院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177-03  一、公
期刊
摘 要: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质量的逐步改善,公司控制权的作用逐渐显现;上市公司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研究已成为理论界和公司实践中关注的焦点。基于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股权制衡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影响这一观点,分别从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这两个角度提出相应假设,并选取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2010—2012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而加强股权制衡度则可以加强外部
期刊
摘 要:科技语言以及科技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几千年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很少有人否定科技翻译的科学性原则,但是很多人忽视了科技翻译的艺术性。通过分析科技日语语言的特点,指出科技日语翻译技巧存在科学性的同时,同样存在艺术性。  关键词:科技日语;科学性;艺术性;科技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172-02  一、科技日语语言特点 
期刊
摘 要: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加强,公众更加关注企业的环保责任,企业环境责任成为社会焦点之一。近年来,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与国内企业相比,外商投资企业被认为具有更高的环境责任,但是外资企业是否具有更高的环境责任?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比浙江省内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环境责任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环境责任;外资企业;本土企业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
期刊
摘 要:企业员工作为关键性的人力资源,直接关系着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与核心竞争力,而员工培训便是企业获取与发展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的投入、内容、方法、外包、理念等方面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中美企业员工培训的具体差异,并对中国企业发挥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
期刊
摘 要:节事旅游以其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经济收益大等特点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许多城市甚至各县都开展了节事旅游。张掖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开展一系列节事活动。针对张掖市节庆旅游对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张掖市节庆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节事旅游;目的地;影响效应;张掖市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高等会计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与审计专业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结合《财务报表分析》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对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会计岗位;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263-02  如今,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
期刊
摘 要:经济结构提升不只是海西面临的问题,更是个全国性问题。在当今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契机下,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提升是强盛中国经济的重要前提。从海西入手,通过对海西经济建设的研究,以点带面,为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模板。以海西为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创新体系的前沿平台,探索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将经济效应到内地辐射,带动更广泛的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结构;经济协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