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不要失了风度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今年三月校春季运动会第一天清早六点半,我收到杨同学发来的一条短信:“老师,您说过‘请慢慢走,不要失了我们的风度’,俺都记得!”杨同学,是我高一所教班级的学生,在高二文理分科后到文科班去了。她的短信让我意外而感动,不禁回想起发生在去年校春季运动会的一件事——
  去年校春季运动会,在全校学生带凳于草坪坐定后宣布开始。开幕式刚开始几分钟,一直彤云密布的阴沉天空还是没有顾及学生们的暗暗祈祷,飘起了细小的雨丝,而且雨在渐渐变大。这时候,在一片黑压压的人头上渐次开出了一些伞花;随后,在我所教班级的队伍里,也犹犹豫豫地冒出了五朵伞花。显然,这几位撑伞的学生都是有备而来。
  雨点继续变大。十分钟后,主持人宣布“开幕式因雨暂停,各班回教室待命,凳子留在原地”。顿时,学生们抱头奔回,你碰我撞,拥向教室,留下一片歪歪扭扭、凌乱不堪的凳子,场面狼藉。
  站在队伍后面的我,目睹了整个过程;但是,学生们却似乎看不到自己的狼狈。我内心涌起一种冲动,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们去洞察自己看不到的这些,我有责任去开启他们的思想之眼,唤醒他们灵魂深处的意识自觉。现实中,某些学生身上存有的一些陋行恶习,其实也有教师的因素:容忍,漠视,甚至默许。而我不能,也不应该!
  于是,我以一贯的步伐从容越过凳子区,穿过教学楼楼道,走向教室。一路上,学生的言笑喧腾,从各个教室的窗口放射出来,整个教学楼似乎都在沸腾之中。走进自己班级的教室,我感觉到自己的声音比神情还要严肃:“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站好!”学生们旋即站好,一脸诧异,教室里非常安静——邻班的热闹也更显出我们教室的安静。我努力让自己的语言深沉、有力:“今天的运动会还没有开始,我就有了一些失望,不是因为下雨,而是因为我们班级的同学没有风度!我有两点特别的感慨:第一,退场的时候,场面混乱,让我联想到一个词‘抱头鼠窜’。这点雨,还算不上中雨,更不是倾盆大雨、狂风暴雨,就让我们如此狼狈,没了形象。第二,当昨天还一起唱着《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大家都在淋雨的时候,班上有五位同学独自躲在了自己的伞里。”
  我的目光从每一位同学身上扫过,好几个学生极不自然地躲闪开来。接下来,我用平缓却非常诚恳的语气和同学说:“我想说两点认识。”
  “一,秩序。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要有秩序,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时刻,没有秩序,公共安全就得不到保证;如果在狭窄的通道,就有可能发生踩踏事故。我知道很多同学一路狂奔可能不全是怕雨、避雨,而更多是为了避免楼道的拥挤想抢人之先,但这样做客观上就首先造成了场面混乱,容易给别人带来危险——危机面前,没有公共意识,只想到自己不理会他人,不优雅,没风度。这应该用来形容班级里的我们吗?
  二,做人。五位同学撑伞,理论上讲,下雨撑伞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你独自撑伞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伞上滚落的雨珠很有可能会正好滴到前后同学的身上?有没有想过,你的伞可能会遮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有没有想过,在你自己避雨的时候,与你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还在淋雨?关键时刻,不能同甘共苦,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做人的格局太小,没有风度。”
  教室里非常安静,窗外有几个邻班的学生在好奇地张望,但班上没有学生注意到,都听得非常认真。停顿了一会儿,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我们校史上,有一位体操课教师、同盟会成员刘伯能。他在操场上喊立正,就说‘须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亦凛然不动,始得为立正!’遇烈日或阵雨,就说:‘汝辈非糖人,何怕日?非纸人,何怕风?非泥人,何怕雨?怕这怕那,何时能立?’”
  我一边说一边迅速地在黑板上写下刘伯能的这两段话,然后告诉学生:“刘伯能老师所讲的立正,意思是说敌人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你背后雄伟巍峨的泰山都崩塌了,你还能凛然站立不动,这才能算是立正!青年人不是糖人、纸人、泥人,风霜、雨雪、日晒何足畏惧?怕这怕那,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成人立业!伯能讲的立正,不只是一种身体的姿势,更是一种精神的姿态,是精神,是品质,是境界!所以,我们的著名校友、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此乃人生立身大训也’。”
  我把钱穆的话也写到黑板上,我讲得很激动,学生听得很投入,他们流露出感动、钦佩的神情,很多学生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得更端直挺拔了。
  然后,我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要求他们立即记住这几句话。三分钟后,大家一齐大声诵读。学生的声音比平时读书要整齐响亮得多。我继续说:“请记住今天我们的狼狈,更请记住这段校史,记住这几句话!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今天这样的情形,请慢慢走,不要失了我们的风度!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今天这样的情形,请有伞的同学先想到别人,男生让给女生,身强的让给体弱的。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失了我们的风度!”
  后来,四月的某个星期天,我带全班48名学生去浙江大学参观,恰逢一场十几分钟的小阵雨。让我感动的是,伞不够,同学之间推来让去,通过组合分配,最后,只剩下一把伞和五位男生。其中一位男生,硬是把伞塞到一个挤在伞下、半个肩膀露在雨中的同学手里,他说:“反正一把伞撑不了五个人,我们五个人没事。吾非泥人,何怕雨?”他们五个人顶着湿漉漉的头发,一直精神奕奕地快步走在参观队伍的前面。
  【案例分析】
  简单来说,案例记录了班主任进行的一次班级集体教育,给学生带来了一场心灵冲击和灵魂震撼,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从一次看似寻常的退场中,敏锐地觉察问题,捕捉到教育的契机。如果没有植根于思想深处的教育责任意识,就很难有这样的敏锐性;如果班主任没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和知识修养,也很难有这样的锦心绣口;如果没有灵魂震撼、醍醐灌顶的教育效果,那么学生未必会有如此深刻的记忆。
  一、教育思想与价值追求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本案例中“慢慢走,不要失了风度”,这“风度”其实就是一种修养、一种品质、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教育学生要有风度,就是在对学生培养气度,锤炼品格,塑造灵魂,提升境界。这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计,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而谋,由此反映出班主任的育人思想和价值追求。在当今的多元文化多元世界里,一些学生只有知识的生活、物质的生活或虚拟世界的生活,容易产生价值疑惑和精神迷失,因此在学生的精神培植上,在学生的价值选择中,班主任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本案例中的班主任,用学生经历的点滴来凝聚强大的精神情结,从学生触及的细节中提炼出道德意识,滋养他们的心灵,激发学生性情中最善良纯洁的责任意识的光芒,这就是价值观的引领、精神的提升。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项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以智慧育智慧的艰苦而崇高的精神劳动。卡尔·明格说过:“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他教授什么更重要。”因此,大到立身行事,小到举手投足,教师都要不断历练自己的修为,始终恪守“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至理,坚守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魅力、品质和境界。
  二、教育时机与关注可能性
  著名教育家任小艾老师说过:“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的老师,班主任工作常常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案例中,班主任及时发现问题并施以教育,这种“现时情境”的教育能更真切、更深刻地触动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这种教育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容易在学生的生命深处扎根。一年以后学生发给教师的短信和后来学生在出游时的表现,就足以证明这种教育的印象之深。
  捕捉教育时机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之上的,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性,但是仅仅关注现实性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更多地从现实性中看到可能性,因为各种未来的可能性已经隐藏在现实性之中。本案例中的学生退场情形,在很多教师眼里都是稀松平常的,但是这位班主任却从中看到了引发公共秩序危机的可能性,看到了形成自私自利人格的可能性,所以才及时抓住了教育时机,或者说,创造了教育契机。
  这启示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只有用心去做教育,用心去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萌芽,洞见问题的实质,并抓住或创造契机,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三、教育艺术与策略储备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本案例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唤醒”,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用真情唤醒心灵。在当时的情境中,班主任直接坦露自己的内心情感,真诚恳切,体现了班主任是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感悟在教育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任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都必须以真诚恳切的态度为前提,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其信服。
  第二,用榜样激励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当榜样人物富有魅力、很有名望时,能更好地引起受众的效仿。班主任援引校史古训,讲述体能教师刘伯能的故事,巧妙地运用了榜样的示范作用,支撑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也更为有力。
  第三,用故事替代说理。在本案例中,如果班主任一以贯之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未必能全部听到心里去。班主任创设了一个师生分享的机会,巧妙地引入一则为人罕知的校史故事,立即吸引了学生。用事实、情节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并引发他们自己的思索、判断和悟道,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身份。教师讲故事,学生悟道理,师生之间就自然形成了一种精神的交流。
  第四,用记诵加强内化。教师通过让学生背诵名言警句,以使学生更好地内化新习得的知识经验。背诵法合理地运用了教育心理学中的视觉、听觉、知觉的三觉统一,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相对更深度的内化过程。最后学生能集体背诵,而且声音响亮,也反映了接受程度。
  上述四点显示出这位班主任的锦心绣口和教育艺术,教育就应该是这样一个优雅的、艺术的过程。它启示我们,在教育的时候可以多一点形象感人,少一点抽象说理。作为班主任,要点燃学生思想或爱的火花,自己就要做一个吸取知识和智慧的海。因此,班主任平时尤其需要突破学科禁锢,有意识地去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努力增加策略储备,让自己的教育工作多一点源头活水。
  四、反思不足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在教育教学情境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起一种积极的辅助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在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可以达到一个深刻的反思和反省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本案中班主任显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太过主角化。当学生回到教室以后,能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刚才散场时的行为有否不妥之处?看看有没有同学在很平常的行为中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有没有同学和老师达成共识?这样教育可能会更深刻,效果也可能会更佳。当学生自己不能发现问题时,教师再予以指出,可以使之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增强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 杨 子)
其他文献
龙泉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指示精神,我校正在积极进行校本课程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探索,用责任成就质量,做看得见的德育文化,用文化铸就品质。  作为基础阶段课程系统中三类课程之一,校本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和个性的,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是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  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理念,
理解型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在教师管理和指导下,采用一系列理解的方法、途径、措施,进行创造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形成班级成员间平等沟通、真诚交往、合作共享的相处态度和集体的做事方式,是具有集体知识经验、集体制度规范和集体价值取向的班级共同体的集体文化。理解型的班级生活,以真诚的沟通、和谐的默契,使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浸润在班级文化的氛围中,团结在班级文化周围,产生了认同感,找到了“家”的归属感,从而更
【摘要】《江苏省语文考试说明》明确了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和要求,但是因为古代诗歌文字精练、内容含蓄、意蕴丰富。再加上学生们的文言文功底单薄,于是,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成了众多学生十分严重的题,那么,我们怎么样先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获得客观分值呢,本文从意象的把握、意境的理解、手法的洞悉等方面谈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方法。  【关键词】古代诗歌 阅读鉴赏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我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片海洋;我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座枫林……我知道,我是你的希望,你是我的光。  從小到大,我对你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感。  你走在爷爷后面,我跟在你后面,像一条长长的尾巴,你往左,我也跟着往左;每次家长会签字,我都会首先考虑你,留下妈妈一个人“气急败坏”地跺脚;亲戚们都说咱俩像兄弟不像父女,这时你会哈哈大笑,然后瞅我一眼,说:“
【摘要】古代离婚形式除“出妻”、“义绝”外,还有一种“和离”,即按照以和为贵的原则,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和离”的思想萌芽于汉代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有义则和,无义则离”的观念。正式写入律典,始见于唐代《唐律·户婚》,其规定:“若夫妇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犯法)。”后代循唐律,也称“和离”为“两愿离婚”,并为近代法律沿用。然而这种民主形式古代并不多见,目前教材也未涉及,不再赘笔。  【关键词】出妻;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中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言”“文”脱离,重言轻文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现象已引起语文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如黄厚江老师提出的四文(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统一说。《语文学习》在2012年第1期更是以教研组专题教研的形式,探讨了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问题。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把追求文言结合、渗透“文化”的因子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旨归。但
摘 要  墨西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了基础教育改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历程,基本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在基础教育领域权力分配的新格局,即中央政府保留一定的决策权,地方政府享受一定的自主权。改革从总体上改善了基础教育的覆盖率和有效率,但也造成了各州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与各州传统教育体系与中央政府在各州的投入不同有关,但究其根本,则与央地政府分权的类型和进程密切相关。  关键词  墨西哥 基
【摘要】课堂提问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益,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必须要注意“目标性、情趣性、启发性、灵活性和主体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优化;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尽如人意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学生阅读面狭窄,仅喜欢阅读流行书刊,对经典文学作品很少主动阅读。“PISA”作为“国际学生评价项目”,阅读素养(literacy)是其测评的重要内容。“PISA”强调阅读素材的多元性,为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采用广角式阅读提供了可行性依据。语文教科书的调整,开设专门的课外阅读课、增设教学计划范围内的阅读指导课等,是提高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摘 要作为一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操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实践育德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和操作特点。以浙江的课程实践为例,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育德功能作分析论述,提出重视行动育德、主体育德、思辨育德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活动育德 实践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