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改革虽已进行多年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适应高职教育目标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为此,英语教学应该重新定位,转变教学模式,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师方面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教师素质 改革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在教学导向上以考试为主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应试导向的影响和制约,教师还在不断地讲授应试知识、技巧,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也有些学生混淆了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仅仅以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为目标,这造成了教学目标的偏离。国内外的各类考试使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奋战于题海之间,苦于难词的辨析、深奥的语法研究,以全部精力去应付那些实际应用价值很小的钻牛角尖式的难句、怪句分析,而忽略了那些基本的却与考试无关的日常交际用语。实际上,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沟通和交流,是否达到这一标准的尺度不是单词掌握了多少,四、六级分数有多高,而是能否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否用语言来完成各种任务,更重要的是能否掌握以后继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能否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语言的构成。
2.在教学方法上以纯知识传授为主
目前大多数英语课依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语言实践课上成了知识传授课,所有的时间都被老师用来讲词汇、语法、句型结构,包括许多答题技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注重语法、单词的记忆及阅读的练习,将他们的能力局限在书本之内,没有语言锻炼的机会,也不能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甚至许多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大学生无法准确流畅地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形成“哑巴英语”。英语教学本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可是在应试的导向下变为兴味索然的纯知识传授,这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是只重应试教育、轻素质养成,重知识灌输、轻应用能力训练,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迷失。
3.在教学模式上以教为主
现在大学英语教师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试图以教取代学,其结果是学生很多东西学不到;而大部分学生又都满足于上课听老师讲,记笔记,背知识点,做练习,对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依赖老师,依赖参考书,造成心理上的惰性,即使一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不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先转变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主角,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教好书育好人为己任。要热爱、关心学生,忠诚于教育事业,并始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有充足的耐心和责任心来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教师是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热爱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还表现为对专业知识孜孜以求,虚心好学;对学生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教师应平等、民主地与学生相处,与他们坦诚相见,既不能为取悦学生而无原则迁就,又不能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只有真正做到以德服人,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仰。
2.具备高素质的教学科研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不再只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要向科研型教师的方向努力。除了在课堂上应对自如,能熟练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外,还要不断补充知识的储备、扩大知识结构,努力学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钻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的教学法和教学理论,以及教育学、课件制作、电脑操作等相关知识,成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另外,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和科研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只有对教材和教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选择优秀且合适的理论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再把优秀的教学成果转化成科研,教学才会不断前进。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是英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大学英语教育与科研发展动态,捕捉教育科研信息,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科研知识、方法,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独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用科研指导教学,用科研促进教学,达到教学科研双丰收。新时代的教师不再是过去的教书匠,而是教书、研究样样行的教育工作者。
3.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除了要熟练教学、扎实钻研以外,还要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成为自觉学习型教师。只有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终身学习,注重教师专业素养与人文素质的结合,更加关注专业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的统一,才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应对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树立并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目的是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更新原有的知识,调整自身的知识体系,使之与时代的发展,与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匹配、相适应。
三、从教师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
1.教学理念应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状,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重“教”轻“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操练及交流。由于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英语听说、书面表达和翻译能力都很差,学了多年的英语却听不懂、说不出。根据语言的学习规律,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也就是说,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技能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反复操练与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因此,要改变英语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2.教学内容应实现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到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转变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英语基础不平衡等因素,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单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英语技能的操练。学校和教师应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可供课下充分利用的自主学习条件,包括提供各种语言学习材料,如外语工具书、外文报刊、杂志、小说等资料,以及光盘、录像带、磁带等视听材料。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帮助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影片赏析、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大赛、英语短剧比赛等,以丰富英语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通过大量的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能突破课内教学内容的局限,给学生提供把在第一课堂内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机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英语运用水平。
3.教学手段应实现从“黑板 粉笔”到“网络 多媒体”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课本就是所有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主要采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和枯燥的板书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主要靠死记硬背、反复操练的方式被动地接受信息。相比之下,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方式进行语言教学有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等手段于一身,可以加强对学生各个感官的刺激,使其能较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教师应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单一乏味的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化为主动吸纳信息。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信箱、QQ与学生进行课下沟通,让学生有机会发表意见,有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可以在电子邮箱或QQ里说,这有利于学生与老师的课下互动。现代网络技术既可联络师生感情,又能把课堂无限延伸,给学生带来更多、更广阔的空间。现在的“90后”们思维活跃、爱好广泛、个性很强,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制订更好的教学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4.师生关系应实现从控制型到民主型的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以命令、威胁与惩罚为特征的“控制型”的专制师生关系,构建教学双方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把对教师的喜欢和厌恶情绪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一旦对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学生就会丧失信心,放弃英语学习,或者产生逆反心理,不支持甚至抵阻教师的工作。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把外在的威严转化为内在的威性,注重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师德为核心的、具有强大亲和力的人格形象,感化学生,影响学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要关心、体贴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而有亲疏、偏向。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四、结语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英语教学改革是以教师为主的事业,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而教师要准确把握其在新教学模式下的新要求,要注重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切实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素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李春慧.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1,(14).
[3]吴秀芝.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2004.6.
[4]陈丽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压力[J].琼州学院学报,2010.2.
[5]魏丹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0.1.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教师素质 改革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在教学导向上以考试为主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应试导向的影响和制约,教师还在不断地讲授应试知识、技巧,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也有些学生混淆了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仅仅以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为目标,这造成了教学目标的偏离。国内外的各类考试使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奋战于题海之间,苦于难词的辨析、深奥的语法研究,以全部精力去应付那些实际应用价值很小的钻牛角尖式的难句、怪句分析,而忽略了那些基本的却与考试无关的日常交际用语。实际上,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沟通和交流,是否达到这一标准的尺度不是单词掌握了多少,四、六级分数有多高,而是能否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否用语言来完成各种任务,更重要的是能否掌握以后继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能否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语言的构成。
2.在教学方法上以纯知识传授为主
目前大多数英语课依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语言实践课上成了知识传授课,所有的时间都被老师用来讲词汇、语法、句型结构,包括许多答题技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注重语法、单词的记忆及阅读的练习,将他们的能力局限在书本之内,没有语言锻炼的机会,也不能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甚至许多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大学生无法准确流畅地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形成“哑巴英语”。英语教学本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可是在应试的导向下变为兴味索然的纯知识传授,这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是只重应试教育、轻素质养成,重知识灌输、轻应用能力训练,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迷失。
3.在教学模式上以教为主
现在大学英语教师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试图以教取代学,其结果是学生很多东西学不到;而大部分学生又都满足于上课听老师讲,记笔记,背知识点,做练习,对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依赖老师,依赖参考书,造成心理上的惰性,即使一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不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先转变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主角,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教好书育好人为己任。要热爱、关心学生,忠诚于教育事业,并始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有充足的耐心和责任心来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教师是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热爱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还表现为对专业知识孜孜以求,虚心好学;对学生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教师应平等、民主地与学生相处,与他们坦诚相见,既不能为取悦学生而无原则迁就,又不能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只有真正做到以德服人,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仰。
2.具备高素质的教学科研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不再只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要向科研型教师的方向努力。除了在课堂上应对自如,能熟练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外,还要不断补充知识的储备、扩大知识结构,努力学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钻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的教学法和教学理论,以及教育学、课件制作、电脑操作等相关知识,成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另外,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和科研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只有对教材和教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选择优秀且合适的理论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再把优秀的教学成果转化成科研,教学才会不断前进。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是英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大学英语教育与科研发展动态,捕捉教育科研信息,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科研知识、方法,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独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用科研指导教学,用科研促进教学,达到教学科研双丰收。新时代的教师不再是过去的教书匠,而是教书、研究样样行的教育工作者。
3.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除了要熟练教学、扎实钻研以外,还要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成为自觉学习型教师。只有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终身学习,注重教师专业素养与人文素质的结合,更加关注专业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的统一,才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应对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树立并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目的是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更新原有的知识,调整自身的知识体系,使之与时代的发展,与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匹配、相适应。
三、从教师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
1.教学理念应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状,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重“教”轻“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操练及交流。由于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英语听说、书面表达和翻译能力都很差,学了多年的英语却听不懂、说不出。根据语言的学习规律,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也就是说,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技能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反复操练与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因此,要改变英语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2.教学内容应实现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到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转变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英语基础不平衡等因素,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单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英语技能的操练。学校和教师应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可供课下充分利用的自主学习条件,包括提供各种语言学习材料,如外语工具书、外文报刊、杂志、小说等资料,以及光盘、录像带、磁带等视听材料。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帮助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影片赏析、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大赛、英语短剧比赛等,以丰富英语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通过大量的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能突破课内教学内容的局限,给学生提供把在第一课堂内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机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英语运用水平。
3.教学手段应实现从“黑板 粉笔”到“网络 多媒体”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课本就是所有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主要采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和枯燥的板书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主要靠死记硬背、反复操练的方式被动地接受信息。相比之下,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方式进行语言教学有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等手段于一身,可以加强对学生各个感官的刺激,使其能较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教师应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单一乏味的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化为主动吸纳信息。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信箱、QQ与学生进行课下沟通,让学生有机会发表意见,有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可以在电子邮箱或QQ里说,这有利于学生与老师的课下互动。现代网络技术既可联络师生感情,又能把课堂无限延伸,给学生带来更多、更广阔的空间。现在的“90后”们思维活跃、爱好广泛、个性很强,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制订更好的教学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4.师生关系应实现从控制型到民主型的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以命令、威胁与惩罚为特征的“控制型”的专制师生关系,构建教学双方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把对教师的喜欢和厌恶情绪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一旦对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学生就会丧失信心,放弃英语学习,或者产生逆反心理,不支持甚至抵阻教师的工作。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把外在的威严转化为内在的威性,注重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师德为核心的、具有强大亲和力的人格形象,感化学生,影响学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要关心、体贴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而有亲疏、偏向。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四、结语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英语教学改革是以教师为主的事业,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而教师要准确把握其在新教学模式下的新要求,要注重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切实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素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李春慧.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1,(14).
[3]吴秀芝.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2004.6.
[4]陈丽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压力[J].琼州学院学报,2010.2.
[5]魏丹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