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丫头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蓬蓬小蘑菇
  撒在城市森林的角角落落
  你在雨中探頭探脑
  扒开一帘绿色
  张望着什么
  是希望云妈妈
  给个大拥抱吗
  这一把把小花伞
  是甩开绿色脚丫的树丫头
  一季又一年
  小鸟的雨点
  怎么也啄不破的大雨披
  歪着脸问春天的感叹号
  什么时候来场雪花的冰激凌
  卸下这一大袋茂密的书包
  回到冬天的城堡烧烤童话
  等着圣诞老人送红通通的春节
  谭红林:江苏省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其他文献
农村土地承包责仼制刚开始时,人们的干劲和热情特别高。天寒地冻的,一大早父亲便将我们姐弟三人叫醒,让我们同他一起下地砸土坷垃。头天,父亲已经用牛翻耕过土地,今天是耙地、撒麦种。  父亲是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庄稼把式,本来撒上麦种,横耙、竖耙、再斜耙几遍就可以了,但是父亲种地却认死理,相信那句老话“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他自己喊着号子驱赶着耕牛耙地,要求我们见到大的土坷垃就要用爪钩砸碎。从那时起,我便
期刊
一转眼,我调到光明小学任教已经一个多月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暗中观察,我确认裴小卉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她的少年老成。虽然都是农村娃娃,但裴小卉细心老练,甚至稳妥得超出了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该有的本真。  裴小卉,身材有点单薄,是班上个头最高的,鹅蛋脸上嵌着一个调皮的蒜头鼻子,一双杏核眼里闪现着若有若无的忧郁,这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我把心中的疑惑求解于数学老师吴倩。吴倩在光明小学任教已经三年多
期刊
今天,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100年。百年征程披荆斩棘,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历史苦难辉煌。  不久前,我到贵州遵义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看到了红军长征的一幅幅画面和一组组数字,心灵无比震撼。是什么力量,让几万名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红军战士,突破围追堵截跨越14个省,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走过荒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翻过绵延起伏的40余座高山险峰,行程25000多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
期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个盛夏的午后,一辆解放牌大卡车载着我们全家五口和全部家当,驶进了位于泰兴黄桥西北方向的一个叫作周庄的村子。  因为父亲所谓的“历史问题”,我们全家从扬州下放到了父亲的祖籍地。我记得,那天的太阳特别辣,路边的玉米叶似乎弥漫出一种被烧焦的味道。  我在县城读完了两年的高中,父亲通过熟人关系,将我介绍到当时正在兴建的一座大型水电站当电工。火热的工地对于刚踏入社会的我,充满了无限的向
期刊
1980年春天,商洛革命博物馆开馆仪式上,铁蛋特别高兴,他是作为特邀嘉宾去参加开馆剪彩仪式的。他一件件地观看着展出物品,感觉很亲切,很熟悉,其中有一顶旧军帽,像一道闪电击中铁蛋的神经。  那是1943年初冬,敌军在商洛地区扫荡。十六岁的新兵铁蛋在队伍行军转移时身负重伤,流血过多,昏倒在草丛中。  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炕上,一位大婶正小心翼翼地为他清洗伤口。将他救回家的是一对农民夫妇,家里一贫如洗
期刊
1  村庄在山中,村头是树林,村脚是梯田。  站在村中的任何一个角落放眼看去,前方都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每座山的脊梁,遍布着一片一片的稻田,一丘连着一丘,像阶梯顺着山势次第而下。这就是故乡的梯田。  在广袤的梯田间,零星散落着一些茅草屋,那是哈尼人家特有的田棚。  哈尼人家的田棚,每户都不同,有土墙盖着茅草屋顶的,有竹篱笆抹上牛粪做墙再盖茅草的,有杉树木板搭建的,有简陋,有精致,不管是哪一种,点缀
期刊
每一个村庄,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荡气回肠的沧桑往事,只不过大多都被岁月的河流淹没,或被后人有意无意地遗忘了。毫无疑问,我从小生活过的壮志公社红星四队,就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我的这些漫漶而遥远的记忆,都是父亲老了之后和我闲聊,才在我记忆的储存卡上确认并铭记的。六年前那个北风呼啸的凄厉酷冬,父亲满脸通红,大口大口地拼命喘着气,被无情的寒冷彻骨的西北风刮走了,留下了母亲和我们兄妹仨,以及红瓦砖墙的四间老屋,
期刊
1  上课铃声一响,张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好!”  “张老师好!”  “又到了本周的生活与劳动课了,上周布置给同学们的家庭作业都完成了吗?大家有没有带上自己做的饭菜过来呀?来,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让张老师看看。”张老师走下讲台,和同学们亲切地说着。  顿时,教室里传来“噗嗤噗嗤”揭开饭盒盖子的声音,什么咖喱土豆、土豆肉丝、红烧土豆、油炸土豆条,应有尽有,真是色香味俱全。瞬间,教室里飘着浓郁的食物香
期刊
说到美食,许多人眼前浮现出的可能是鱼翅海参、刀鱼螃蟹或其他什么山珍海味。而我首先想到的则是蛳螺。尽管蛳螺这样的菜,上不了什么大台盘,但我还是认定了它。  蛳螺,是我们无锡人的通俗叫法,外地也通常把蛳螺说成螺蛳。我们吃蛳螺也不叫吃,而叫“嘟”。如果菜肴也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分的话,那么,蛳螺只能归入“下里巴人”一类了。蛳螺,尽管在菜肴这个大家庭里显得很不起眼,但它却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菜肴,
期刊
我的家乡在黄海之滨,多年来看过许多海,唯独没见过家乡的海,这次回去总算看到了,领略到了黄海的磅礴气势,缥缈烟波,辽阔博大。黄海是那样的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这里是海盐最早的故乡之一。当年生活在海边的先民,开始并不知道盐为何物,只是被海滩上那些白花花的晶体所吸引,他们将其放入嘴中,敏锐的味蕾立刻迸发出怒放的心花,海盐就此成为流连唇齿之间的绵绵不绝的千年咸味。  1  早
期刊